性能测试计划要点
- 用户和业务模型分析搭建;
- 合适的脚本开发(不根据用户和业务模型来开发脚本即为不合适);
-
性能测试的难点
大容量系统的数据生成和使用;
- 负载建模(用户与业务模型)
-
性能测试流程
评估需求
- 性能测试策略
- 负载建模设计
- 性能测试用例设计
- 预期结果规划
- 性能调优
- 结果分析
- 报告汇报
性能测试相关术语
负载:模拟业务操作对服务器造成压力的过程;
性能测试:模拟用户负载测试系统在负载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负载测试:在一定软硬件条件下,不断加大负载来确定系统在满足性能指标情况下能承受的最大用户数,这里的性能指标一般指:TPS(每秒事务数)、RT(事务平均响应时间)、CPU Using(CPU利用率)、Mem Using(内存使用情况);
压力测试/强度测试:在一定软硬件条件下,通过高负载的手段,来使服务资源处于极限状态,通过性能指标来判断系统长时间运行是否稳定;
稳定性测试:在一定软硬条件下,长时间运行负载,确定系统在满足性能指标同时稳定运行;
TPS:每秒完成的事务数,通常指每秒成功的事务数;
RT/ART:响应时间/事务平均响应时间,指一个事务花费多长时间完成,取平均值即可得事务平均响应时间(ART);
PV:每秒用户访问的次数;
UV:用户数;
Concurrency并发:狭义的并发指所有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或者操作,或者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广义的并发指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不同请求,对整个系统而言,任然有很多用户同时进行操作;
狭义的并发多适用于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广义的并发多适用于混合场景、稳定性测试场景;
场景:在性能测试过程中,为了模拟真实用户的业务处理过程,基于事务、脚本、虚拟用户、运行设置、运行计划、监控、分析等称之为性能测试场景。
思考时间:模拟正式用户在实际操作中时的停顿间隔时间,从业务的角度来讲,思考时间指的是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说明波动越小,系统越稳定。包括响应时间标准差、TPS标准差、Running Vuser标准差、CPU资源利用率标准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