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磁盘阵列卡
    为什么要做raid:
    单块磁盘容量不够大
    磁盘损坏数据丢失
    磁盘速度不够快

    raid级别:
    常用0,1,5,10

    raid实现方式:
    独立扩展卡:速度快,支持更多级别
    主板集成raid控制器:速度还行,一般只支持0和1
    软件实现raid:速度慢,系统损坏数据会丢失

    raid0
    多块变成一块,读写性能n倍,容量n倍,没有冗余
    适用于对性能要求高,成本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raid1
    只能两块盘,大小不一样容量按小的算,镜像盘
    冗余100%,容量减半
    读性能有所提高,写性能单盘性能
    场景:数据安全要求极高,性能要求不高,成本预算较多
    raid5
    至少三块盘
    一块盘写检验数据
    容量n-1
    冗余只能坏一块
    读性能n-1倍,写性能不太高
    场景:中庸方案,大部分公司都用rsid5

    raid01
    先做raid0,再做raid1
    容量减半,冗余:可以单边坏,两边raid0都坏就没了
    没有什么场景,基本被raid10替代

    raid10
    先做raid1,再做raid0
    容量减半,读写性能都不错,可以作为数据库主库

    LVM 逻辑卷管理
    动态扩容工具

    磁盘分区:
    磁盘为什么要分区?
    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作用

    磁盘设备:
    IDE:
    /dev/hda
    /dev/hdb
    SCSI(SAS,SATA):
    /dev/sda /dev/sdb

    常见的磁盘分区类型:
    DOS分区表: 只能用于小于2T的硬盘
    GPT分区表:万能分区表 大小多少都可以
    1)主分区(primary):
    a.必须存在的分区
    b.一般用来装系统(第一个主分区)
    c.主分区数量不能超过4个
    d.分区编号只能是1-4
    2)扩展分区(extend):
    a.独立小磁盘,有独立分区表,不能直接放数据
    b.占主分区分区编号
    c.最多只能有一个
    d.必须在其下划分逻辑分区
    e.占用主分区的编号1-4
    f.主分区+扩展分区之和最多4个
    g.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一个
    3)逻辑分区(logical):
    a.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在扩展分区之上
    b.编号最小是5,及以上

    磁盘分区原理:
    修改的就是分区表,没有动磁盘数据
    0磁道0柱面1扇区的512字节的前446字节后面接下来的64字节
    主要划分起始以及结束的磁头号,扇区号,柱面号

    fdisk 适合给小于2T的磁盘分区,适合mbr分区表、dos分区表
    gpt格式分区表分区,有parted、gdisk
    小于2T用常规fdisk分区工具,大于2T parted gdisk来分区
    0磁道1扇区:前446字节 MBR 引导程序所在地

    od命令可以查看二进制文件

    fdisk 分区命令
    -l 查看分区信息

    partprobe /dev/sdb 通知内核分区表已经修改

    fdisk /dev/sdb 对这个磁盘进行分区操作
    输入n 新建一个分区
    p查看当前建好的分区信息
    w保存新建的分区并退出
    q不保存退出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分区
    mount /dev/sdb1 /data1 将sdb1挂载到/data1路径下
    修改/etc/fstab文件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向磁盘指定路径下写入空文件测试:
    dd if=/dev/zero of=/data1/testfile bs=10M coun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