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与组成

MCS-51系列单片机最早是美国Intel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当时包含51和52两个子系列型号
51系列,主要有8031/8051/8751三种型号,它们的指令系统与芯片引脚完全兼容,仅是片内的程序存储器容量有所不同。

  • 8031芯片不带任何ROM
  • 8051芯片代4kB(OTP)PROM(一次性写入)。
  • 8751芯片带4kB EPROM(紫外线可擦除)

52系列,有8032/8052/8752三种机型。52子系列与51子系列大部分相同

  • 8032芯片不带任何ROM
  • 8052芯片代8kB(OTP)PROM(一次性写入)。
  • 8752芯片带8kB EPROM(紫外线可擦除)

51单片机合_37.jpg
51单片机合_38.jpg

运算部件:

运算部件以一个8位算数逻辑运算单元ALU为核心,包含累加器ACC、B寄存器、标志寄存器PSW等部件,能实现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位运算、数据传输等处理。
51单片机的ALU还有一个位运算器,它可以对一位二进制数据进行置位、清零、求反、测试转移及伪逻辑“与”、“或”等处理,这对于控制方面很有用。
累加器ACC(Accumulator简称A)是CPU中使用最频繁的寄存器,ALU进行运算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来自于累加器A,运算结果也通常送回累加器A。
寄存器B称为辅助寄存器,谭世伟乘法和除法指令而设置的。
51单片机合_40.jpg
51单片机合_41.jpg
51单片机合_42.jpg
51单片机合_43.jpg
51单片机合_44.jpg

控制部件是单片机的控制中心,他包括定时和控制电路、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堆栈指针SP(Stack Pointer)、数据指针DPTR(Data Pointer Register)等。
它先以振荡信号为基准产生CPU的时序,从ROM中取出指令到指令寄存器,然后在指令译码器中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指令窒息性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送到单片机内部的各功能部件,指挥各功能部件产生相应的操作,完成对应的功能。

外部引脚及总线接口

51单片机合_67.jpg

输入输出引脚

  1. P0口(39~32脚):P0.0~P0.7统称为P0口。在不接片外存储器与不扩展I/O口时,作为双向输入输出口。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口时,P0口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2. P1口:(1~8脚):P1.0~P1.7统称为P1口,可作为双向I/O口使用。
  3. P2口(21~28脚):P2.0~P2.7统称为P2口,一般可作为双向I/O口使用;在扩展片外存储时,P2口用作高8位地址总线
  4. P3口(10~17脚):P3.0~P3.7统称为P3口。除最为准双向I/O口使用外,还可以将,每一位用于第二功能。

在接片外存储器的时候:
P0:低8位地址总线、双线数据总线
P2:高8位地址总线

P3口 第二功能
P3.0 RXD 串行口输入
P3.1 TXD 串行口输出
P3.2 INT0 外部中断0请求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P3.3 INT1 外部中断1请求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P3.4 T0 定时/计数器0外部计数脉冲输入端
P3.5 T1 定时/计数器1外部计数脉冲输入端
P3.6 WR 外部数据存储信器写信号,低电平有效
P3.7 RD 外部数据存储信器读信号,低电平有效

控制线

  1. ALE(Adress Lock Enable 30脚):地址锁存信号输出端。
  2. PSEN*(Peripherals Select Enable 29脚):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
  3. RET(Rest 9脚):当单片机振荡器工作时,该引脚上出现持续10ms以上的高电平,就可以实现复位操作,使单片机回复到初始状态。
  4. EA(31脚):EA为片外程序存储器选用端。该引脚低电平时,选用片外程序存储器,高电平或悬空时选用片内程序存储器。

    主电源引脚

    VCC(40脚):接+5V电源
    GND(20脚):接地
    51单片机合_72.jpg

    程序存储器结构

    程序存储器ROM

    存放单片机工作时的程序,单片机上电工作时, 程序指令指导单片机完成设定的功能,没有ROM存储器,单片机不能工作。
    MCS51单片机专门设置一个16位的程序计数器(PC),用于指示下一时刻CPU将要所执行的程序在ROM空间中的地址位置,由于PC指针长度为16位, 即51单 片机的程序存储器空间大小为64kB,最大地址从000-FFF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