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吴军 的 「浪潮之巅」第九章。

昔日硅谷之星

惠普(HP)名称的由来:抛硬币看运气,休伊特(Hewlett)赢了派克特(Packard)。

斯坦福工业园,惠普公司第一批入驻。

惠普和斯坦福互相提携,厂校合作。

六十年代,进入小型计算机领域。

八十年代,进入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行业。

九十年代,进入微机市场。

九十年代后期,惠普及你了不很成功的转型,这个曾经辉煌的硅谷巨星渐渐黯淡下来了。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以后它的前景依然黯淡。

有争议的生死抉择

惠普衰落的原因有两个,领导者的错误和日本/中国制造的冲击。

惠普在计算机领域被苹果和 Dell 占了很大市场。

惠普在打印机市场上一直受爱普生和佳能的威胁。

1999 年的惠普大而不强,像中国战国时候的楚国。

最有争议的 CEO

凯丽 菲奥莉娜。最有争议,最出风头。五年内拆掉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科技公司(AT&T 和 惠普),又主持了两次巨大的商业合并(朗讯和飞利浦的合资,惠普和康柏的并购)。

合并后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收益。为什么呢?

在商业史上,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两个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司合并后,不仅没有得到累加的市场份额,而且只达到两者合并前少的那份。原因很简单,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司必定有它经营管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合并后问题会翻倍,在竞争中会更加处于劣势,从而进一步丢失市场份额。这就好比几块煤放在一起是一堆煤,而不是能发亮的钻石。

惠普由科技公司变成了电器公司。

亚洲制造的冲击

亚洲制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限制利润率,而且还在于亚洲公司参与制定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

峰回路转

惠普新的舵手是马克赫德。

在产品上,惠普和竞争对手相比一点优势也没有。两年后,雄辩的事实证明,作风直截了当的赫德正是医治惠普的良医。

赫德很少花时间做那些漂漂亮亮的 PPT,而是直接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赫德很少讲大道理,从来是用数字说话。

赫德一上任就对惠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裁撤了水平很高但是对惠普用处不大的研究部门。

第二件事是从 Dell 手中夺回 PC 机的市场占有率。代销模式。和沃尔玛以及 Costco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