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总结:(初中级)
一、基础篇
1.1、Java基础
面向对象的特征:继承、封装和多态
封装: 将类的某些信息隐藏在类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而是通过该类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隐藏信息的操作和访问,常见的实现方式就是:getter、setter。封装遵循了“开闭原则”,禁止外部直接访问和修改类的信息。
继承: 继承是类与类的一种关系,子类拥有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除了private修饰的属性不能拥有)从而实现了实现代码的复用。
继承与实现的区别
1)概念不同
继承:子类与父类的继承。如果多个类的某个部分的功能相同,那么可以抽象出一个类出来,把他们的相同部分都放到父类里,让他们都继承这个类。
实现:接口的实现。如果多个类都有一个行为,但是处理的方法方式不同,那么就定义一个接口,也就是一个标准,让各个类分别实现这个接口,各自实现自己具体的处理方法。
2)关键词不同
继承:extends,实现:implements
3)数量不同
单继承,多实现。
4)属性不同
在接口中只能定义全局常量(static final),和空的方法体;而在继承中可以定义属性方法,变量,常量等...
5)限制不同
某个接口被类实现时,在类中一定要实现接口中的抽象方法;而继承则无需。
多态:
Java中的多态主要指引用多态和方法多态。
引用多态是指:父类引用可以指向本类对象,也可指向子类对象。引用多态的强大主要体现在调用属性、方法时,可以根据引用具体指向的对象去调用,例如:子类中重写了父类方法。
方法多态:子类中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在调用方法时根据引用指向的子类对象决定调用哪个具体的方法。
方法多态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可以根据调用时参数的不同,而自主匹配调用的方法,例如:重载。
方法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重写:一般发生在有继承关系的子类中,子类中定义了一个方法,其方法名、返回值类型、参数列表 与父类中某个方法一样,此时就是子类中重写(覆盖)了父类的同名方法。
父类引用调用方法时,根据引用指向的对象决定调用父类定义的方法还是子类定义的方法,这体现了多态。
重载:发生在同一个类中,存在 多个方法的方法名相同,但是参数列表不同。参数列表不同指的是参数个数、参数类型或者参数的顺序不同。
调用方法时通过传递给它们的不同个数和类型的参数来决定具体使用哪个方法,这也体现了多态。
final, finally, finalize 的区别
final: 在java中,final可以用来修饰类,方法和变量(成员变量或局部变量)。
- 当用final修饰类的时,表明该类不能被其他类所继承。当我们需要让一个类永远不被继承,此时就可以用final修饰,
但要注意:final类中所有的成员方法都会隐式的定义为final方法.
2.用final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把方法锁定,以防止继承类对其进行更改。
(2) 效率,在早期的java版本中,会将final方法转为内嵌调用。但若方法过于庞大,可能在性能上不会有多大提升。因此在最近版本中,不需要final方法进行这些优化了。
注意:若父类中final方法的访问权限为private,将导致子类中不能直接继承该方法,因此,此时可以在子类中定义相同方法名的函数,此时不会与重写final的矛盾,而是在子类中重新地定义了新方法。
3.final成员变量表示常量,只能被赋值一次,赋值后其值不再改变。类似于C++中的const。
当final修饰一个基本数据类型时,表示该基本数据类型的值一旦在初始化后便不能发生变化;
如果final修饰一个引用类型时,则在对其初始化之后便不能再让其指向其他对象了,但该引用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本质上是一回事,因为引用的值是一个地址,final要求值,即地址的值不发生变化。
final修饰一个成员变量(属性),必须要显示初始化。这里有两种初始化方式,
一种是在变量声明的时候初始化;
第二种方法是在声明变量的时候不赋初值,但是要在这个变量所在的类的所有的构造函数中对这个变量赋初值。
当函数的参数类型声明为final时,说明该参数是只读型的。即你可以读取使用该参数,但是无法改变该参数的值。
final方法意味着“最后的、最终的”含义,即此方法不能被重写。
finally:作为异常处理的一部分,它只能用在try/catch语句中,并且附带一个语句块,
表示这段语句最终一定会被执行(不管有没有抛出异常),经常被用在需要释放资源的情况下。
Exception、Error、运行时异常与一般异常有何异同。
但是有两种情况,finally不一定执行,
一种:就是在 try/catch 前出现异常报错,则不会执行 try/catch ,就不会执行finally
二中:当一个线程在执行 try 语句块或者 catch 语句块时被打断(interrupted)或者被终止(killed),与其相对应的 finally 语句块可能不会执行。还有更极端的情况,就是在线程运行 try 语句块或者 catch 语句块时,突然死机或者断电,finally 语句块肯定不会执行了。
只有当try/catch正常执行后,finally才会正常执行
finalize:
finalize()是在java.lang.Object里定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对象都有这么个方法。这个方法在gc启动,该对象被回收的时候被调用。其实gc可以回收大部分的对象(凡是new出来的对象,gc都能搞定,一般情况下我们又不会用new以外的方式去创建对象),所以一般是不需要程序员去实现finalize的。
特殊情况下,需要程序员实现finalize,当对象被回收的时候释放一些资源,比如:一个socket链接,在对象初始化时创建,整个生命周期内有效,那么就需要实现finalize,关闭这个链接。
使用finalize还需要注意一个事,调用super.finalize();
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而且finalize()被调用不意味着gc会立即回收该对象,所以有可能调用finalize()后,该对象又不需要被回收了,然后到了真正要被回收的时候,因为前面调用过一次,所以不会调用finalize(),产生问题。 所以,推荐不要使用finalize()方法,它跟析构函数不一样。
请写出5种常见到的runtime exception
ClassCastException (类转换异常)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数组越界)
NullPointerException (空指针)
ArrayStoreException (数据存储异常,操作数组时类型不一致)
NumberFormatException - 数字格式异常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不支持的操作异常
ArrayStoreException - 向数组中存放与声明类型不兼容对象异常
int 和 Integer 有什么区别,Integer的值缓存范围
首先int是原始数据类型,在java中有8个这样的原始数据类型,分别为:int,short,boolean,byte,char,float,double,long。java当中一切皆是对象,但基本数据类型除外。Integer是int的包装,它有一个int类型的字段存储数据,并且提供了基本操作,比如数学运算,位运算等。在java5中引入了自动装箱,自动拆箱的功能,极大简化了相关编程。
Integer缓存值,这个问题,在广实践中,大量的数据操作中,都是集中在有限,较小的数据范围内,
在java5中新增了静态工厂方法valueOf(),在调用它的时候,会运用到缓存机制,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按照javadoc,这个值默认缓存范围是-128~127
包装类,装箱和拆箱
自动装箱其实是一种语法糖,可以简单理解为java平台为我们自动进行一些转化,保证不同写法在运行时等价,他们发生在编译阶段,也就是生成的字节码是相同的。
自动装箱:将基本数据类重新转换为对象
自动拆箱:将对象重新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这种缓存机制不是只有Integer实现了,同样存在于其他的包装类中。如Boolean Boolean.TRUE,Boolean.False,Short -128~127,Byte 全部缓存,Character 缓存范围 ‘\u0000’ 到 ‘\u007F’。
原则上建议避免自动装箱,拆箱行为,尤其是在性能敏感。
归结于Java对于Integer 与 int 的自动装箱和拆箱的设计,是一种模式:叫 享元模式(flyweight)。
加大对简单数字的重利用,Java 定义在自动装箱时对于值在 -128~127 之间的值,他们被装箱为Integer 对象后,会存在内存中被重用,始终只有一个对象。
②Integer 源码解析
给一个 Integer 对象赋一个 int 值得时候,会调用 Integer 类的静态方法 valueOf
IntegerCache 是 Integer 内部类
重载和重写的区别
重写: 重新写一遍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子类中把父类本身有的方法重新写一遍。子类继承了父类原有的方法,但有时子类并不想原封不动的继承父类中的某个方法,所以在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类型(除过子类中方法的返回值是父类中方法返回值的子类时)都相同的情况下, 对方法体进行修改或重写,这就是重写。但要注意子类函数的访问修饰权限不能少于父类的。
重写 总结:
1.发生在父类与子类之间
2.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类型(除过子类中方法的返回类型是父类中返回类型的子类)必须相同
3.访问修饰符的限制一定要大于被重写方法的访问修饰符(public>protected>default>private)
4.重写方法一定不能抛出新的检查异常或者比被重写方法申明更加宽泛的检查型异常
重载:在一个类中,同名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参数列表(参数类型不同、参数个数不同甚至是参数顺序不同)则视为重载。同时,重载对返回类型没有要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不能通过返回类型是否相同来判断重载。
重载 总结:
1.重载Overload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2.重载要求同名方法的参数列表不同(参数类型,参数个数甚至是参数顺序)
3.重载的时候,返回值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无法以返回型别作为重载函数的区分标准
区别:方法的重载和重写都是实现多态的方式,区别在于前者实现的是编译时的多态性,而后者实现的是运行时的多态性。重载发生在一个类中,同名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参数列表(参数类型不同、参数个数不同或者二者都不同)则视为重载;重写发生在子类与父类之间,重写要求子类被重写方法与父类被重写方法有相同的参数列表,有兼容的返回类型,比父类被重写方法更好访问,不能比父类被重写方法声明更多的异常(里氏代换原则)。重载对返回类型没有特殊的要求,不能根据返回类型进行区分。
说说反射的用途及实现
反射的概念:
反射的核心是JVM在运行时才动态加载类或调用方法/访问属性,它不需要事先(写代码的时候或编译期)知道运行对象是谁。
一、Java反射框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2.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3.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通过反射甚至可以调用private方法);
4.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二、反射的主要用途
反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开发各种通用框架。
很多框架(比如 Spring)都是配置化的(比如通过 XML文件配置 JavaBean,Action之类的),为了保证框架的通用性,他们可能根据配置文件加载不同的对象或类,调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就必须用到反射——运行时动态加载需要加载的对象。
三、基本反射功能的实现(反射相关的类一般都在java.lang.relfect包里):
1、获得Class对象
使用Class类的forName静态方法
直接获取某一个对象的class
调用某个对象的getClass()方法
2、判断是否为某个类的实例
用instanceof关键字来判断是否为某个类的实例
3、创建实例
使用Class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来创建Class对象对应类的实例。
先通过Class对象获取指定的Constructor对象,再调用Constructor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来创建实例。
4、获取方法
getDeclaredMethods()
5、获取构造器信息
getDeclaredMethods()
getMethods()
getMethod()
6、获取类的成员变量(字段)信息
getFiled: 访问公有的成员变量
getDeclaredField:所有已声明的成员变量。但不能得到其父类的成员变量
getFileds和getDeclaredFields用法
7、调用方法
invoke()
8、利用反射创建数组
Array.newInstance()
四、注意:
由于反射会额外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因此如果不需要动态地创建一个对象,那么就不需要用反射。
另外,反射调用方法时可以忽略权限检查,因此可能会破坏封装性而导致安全问题。
解释:
JAVA语言编译之后会生成一个.class文件,反射就是通过字节码文件找到某一个类、类中的方法以及属性等。反射的实现主要借助以下四个类:Class:类的对象,Constructor:类的构造方法,Field:类中的属性对象,Method:类中的方法对象。 作用:反射机制指的是程序在运行时能够获取自身的信息。在JAVA中,只要给定类的名字,那么就可以通过反射机制来获取类的所有信息。
说说自定义注解的场景及实现
简单解释:跟踪代码的依赖性,实现代替配置文件的功能。比较常见的是Spring等框架中的基于注解配置。
1.注解的含义
注解就是某种注解类型的一个实例,我们可以用它在某个类上进行标注,这样编译器在编译我们的文件时,会根据我们自己设定的方法来编译类。(通过反射获得)
2.注解的分类
注解大体上分为三种:标记注解,一般注解,元注解 Java注解不仅让我们减少了项目中XML文件,方便了维护,同时也使我们代码更简洁。
3.注解说明
Java注解又称Java标注,是Java语言5.0版本开始支持加入源代码的特殊语法元数据。为我们在代码中添加信息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方法,使我们可以在稍后某个时刻非常方便的使用这些数据。Java语言中的类、方法、变量、参数和包等都可以被标注,和Javadoc不同,Java注解可以通过反射获取注解内容。在编译器生成类文件时,注解可以被嵌入到字节码中。Java虚拟机可以保留注解内容,在运行时可以获取到注解内容。
注解本身没有具体的功能,它相当于一个标注,而这个标注具体的作用和意义需要我们自己实现。一般都是先判断类或属性是否被该注解修饰再通过反射来获取注解属性再实现具体业务功能。
4.内置注解
Java 定义了一套注解,共有 7 个,3 个在 java.lang 中,剩下 4 个在 java.lang.annotation 中。
1、作用在代码的注解是
@Override - 检查该方法是否是重载方法。如果发现其父类,或者是引用的接口中并没有该方法时,会报编译错误。
@Deprecated - 标记过时方法。如果使用该方法,会报编译警告。
@SuppressWarnings - 指示编译器去忽略注解中声明的警告。
2、作用在其他注解的注解(或者说元注解)是:
@Retention - 标识这个注解怎么保存,是只在代码中,还是编入class文件中,或者是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访问。
@Documented - 标记这些注解是否包含在用户文档中。
@Target - 标记这个注解应该是哪种 Java 成员。
@Inherited - 标记这个注解是继承于哪个注解类(默认注解并没有继承于任何子类)
3、从 Java 7 开始,额外添加了 3 个注解:
@SafeVarargs - Java 7 开始支持,忽略任何使用参数为泛型变量的方法或构造函数调用产生的警告。
@FunctionalInterface - Java 8 开始支持,标识一个匿名函数或函数式接口。
@Repeatable - Java 8 开始支持,标识某注解可以在同一个声明上使用多次。
元注解
1、@Retention
@Retention annotation指定标记注释的存储方式:
RetentionPolicy.SOURCE - 标记的注释仅保留在源级别中,并由编译器忽略。
RetentionPolicy.CLASS - 标记的注释在编译时由编译器保留,但Java虚拟机(JVM)会忽略。
RetentionPolicy.RUNTIME - 标记的注释由JVM保留,因此运行时环境可以使用它。
2、@Documented
@Documented 注释表明,无论何时使用指定的注释,都应使用Javadoc工具记录这些元素(默认情况下,注释不包含在Javadoc中)。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 Javadoc工具页面。
3、@Target
@Target 注释标记另一个注释,以限制可以应用注释的Java元素类型。目标注释指定以下元素类型之一作为其值。
ElementType.TYPE 可以应用于类的任何元素。
ElementType.FIELD 可以应用于字段或属性。
ElementType.METHOD 可以应用于方法级注释。
ElementType.PARAMETER 可以应用于方法的参数。
ElementType.CONSTRUCTOR 可以应用于构造函数。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 可以应用于局部变量。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可以应用于注释类型。
ElementType.PACKAGE 可以应用于包声明。
ElementType.TYPE_PARAMETER
ElementType.TYPE_USE
4、@Inherited
@Inherited 注释表明注释类型可以从超类继承。当用户查询注释类型并且该类没有此类型的注释时,将查询类的超类以获取注释类型(默认情况下不是这样)。此注释仅适用于类声明。
5、@Repeatable
Repeatable Java SE 8中引入的,@Repeatable注释表明标记的注释可以多次应用于相同的声明或类型使用(即可以重复在同一个类、方法、属性等上使用)。
自定义注解
Java中自定义注解和创建一个接口相似,自定义注解的格式是以@interface为标志的。
我们知道java.lang.annotation包中有一个Annotation的接口,它是所有注解类型扩展的公共接口。那我们是否可以直接通过实现该接口来实现自定义注解呢?
发现Annotation接口中只有一个annotationType的方法,而且通过Annotation源码的注释我们可以发现答案是不能。
源码解释是:Annotaion被所有注解类型继承,但是要注意:手动扩展继承此接口的接口不会定义注解类型。另请注意,此接口本身不定义注解类型。
HTTP请求的GET与POST方式的区别
get与post:
1、get在浏览器后退/刷新时是无害的,post的数据会被重新提交
2、get产生的url可收藏为书签,post不能
3、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4、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或 multipart/form-data。)
5、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6、GET 方法向 URL 添加数据,URL的长度是受限制的(URL 的最大长度是 2048 个字符,2K),而POST没有。
7、对于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8、GET不如POST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9、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 HTTP 消息主体)中。
10、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1)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2)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3)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Session与Cookie区别
Cookie和Session之间的区别
1.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的浏览器(本地),session数据放在服务器上
2.Cookie不如session安全,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并进行Cookie欺骗,所以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应当使用Session
3.Session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占用较多的服务器资源,所以出于性能考虑则应当使用cookie
单个cookie保存的数据不能超过4k,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20个cookie.实际上为了性能考虑,不论是cookie还是session,其中的信息都应当短小精悍
session因为是保存在服务器上,所以不支持跨域的访问
具体详解:
https://blog.csdn.net/jnshu_it/article/details/80630102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9396048?utm_source=tag-newest
https://blog.csdn.net/u013568373/article/details/91391127
MVC设计思想
一、概念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简称。它是一中软件的设计思想,将应用的一个输入、处理、输出按照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进行分层设计。
1)模型: 业务逻辑包含了业务数据的加工与处理以及相应的基础服务(为了保证业务逻辑能够正常进行的事务、安全、权限、日志等等的功能模块)
2)视图:展现模型处理的结果;另外,还要提供相应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3)控制器:视图发请求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来选择相应的模型来处理;模型返回的结果给控制器,由控制器选择合适的视图。
二、优缺点
1、低耦合性
前后端分离,更有效率。
视图层和业务层分离,这样就允许更改视图层代码而不用重新编译模型和控制器代码,同样,一个应用的业务流程或者业务规则的改变只需要改动MVC的模型层即可。因为模型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所以很容易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
2、高重用性和可适用性
MVC模式允许你使用各种不同样式的视图来访问同一个服务器端的代码。它包括任何WEB(HTTP)浏览器或者无线浏览器(wap),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电脑也可通过手机来订购某样产品,虽然订购的方式不一样,但处理订购产品的方式是一样的。由于模型返回的数据没有进行格式化,所以同样的构件能被不同的界面使用。例如,很多数据可能用HTML来表示,但是也有可能用WAP来表示,而这些表示所需要的命令是改变视图层的实现方式,而控制层和模型层无需做任何改变。
3、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
MVC使开发和维护用户接口的技术含量降低。
4、快速的部署
使用MVC模式使开发时间得到相当大的缩减,它使程序员(Java开发人员)集中精力于业务逻辑,界面程序员(HTML和JSP开发人员)集中精力于表现形式上。
5、可维护性
分离视图层和业务逻辑层也使得WEB应用更易于维护和修改。
6、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管理
由于不同的层各司其职,每一层不同的应用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有利于通过工程化、工具化管理程序代码。
缺点:
使用mvc,会增加代码量、相应地也会增加软件开发的成文,设计的难度也会增加。一些小项目,完全可以不用。
equals与的区别
术语来讲的区别:
1.是判断两个变量或实例是不是指向同一个内存空间
equals是判断两个变量或实例所指向的内存空间的值是不是相同
2.是指对内存地址进行比较
equals()是对字符串的内容进行比较
3.指引用是否相同
equals()指的是值是否相同
比较对象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1.如果比较对象是值变量:
只用,equals()是不存在的。
2.如果比较对象是引用型变量:
:比较两个引用是不是指向同一个对象实例。
equals()指的是值是否相同
Object里的equals的实现就是直接调用了操作。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你自定义了一个类,仅仅继承自Object且没有重写equals方法,那么其equals操作也是与Object类一样,仅仅是直接调用操作。
如果一个类重写过equals方法(或者继承自一个重写过equals方法的类,那么效果与操作就不一样了)
equals()指的是值是否相同,可以用 instanceof 检查引用型变量是否属于某一个Class:看返回值确定类是否重写equals(),返回是true 或者false
另外,””比”equals”运行速度快,因为”==”只是比较引用。
详解: https://www.cnblogs.com/zjc950516/p/7877511.html
hashCode和equals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首先equals()和hashcode()这两个方法都是从object类中继承过来的。
equals()是对两个对象的地址值进行的比较(即比较引用是否相同)。
hashCode()是一个本地方法,它的实现是根据本地机器。实现算法相关的。
2、Java语言对equals()的要求如下,这些要求是必须遵循的:
• 对称性:如果x.equals(y)返回是“true”,那么y.equals(x)也应该返回是“true”。
• 反射性:x.equals(x)必须返回是“true”。
• 类推性:如果x.equals(y)返回是“true”,而且y.equals(z)返回是“true”,那么z.equals(x)也应该返回是“true”。
• 一致性:如果x.equals(y)返回是“true”,只要x和y内容一直不变,不管你重复x.equals(y)多少次,返回都是“true”。
• 任何情况下,x.equals(null),永远返回是“false”;x.equals(和x不同类型的对象)永远返回是“false”。
3、equals()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一定相等;
反过来:hashcode()不等,一定能推出equals()也不等;
hashcode()相等,equals()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注意:
因为重写的equal()里一般比较的比较全面比较复杂,这样效率就比较低,而利用hashCode()进行对比,则只要生成一个hash值进行比较就可以了,效率很高,那么hashCode()既然效率这么高为什么还要equal()呢?
因为hashCode()并不是完全可靠,有时候不同的对象他们生成的hashcode也会一样(生成hash值得公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hashCode()只能说是大部分时候可靠,并不是绝对可靠。
所有对于需要大量并且快速的对比的话如果都用equal()去做显然效率太低,所以解决方式是,每当需要对比的时候,首先用hashCode()去对比,如果hashCode()不一样,则表示这两个对象肯定不相等(也就是不必再用equal()去再对比了),如果hashCode()相同,此时再对比他们的equal(),如果equal()也相同,则表示这两个对象是真的相同了,这样既能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对比的绝对正确性!
这种大量的并且快速的对象对比一般使用的hash容器中,比如hashset,hashmap,hashtable等等,比如hashset里要求对象不能重复,则他内部必然要对添加进去的每个对象进行对比,而他的对比规则就是像上面说的那样,先hashCode(),如果hashCode()相同,再用equal()验证,如果hashCode()都不同,则肯定不同,这样对比的效率就很高了。
什么是Java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如何实现Java序列化?或者请解释Serializable 接口的作用
1、序列化就是一种用来处理对象流的机制,所谓对象流也就是将对象的内容进行流化(将对象转换成二进制)。
可以对流化后的对象进行读写操作,也可将流化后的对象传输于网络之间,
序列化是为了解决在对对象流进行读写操作时所引发的问题。
把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序列化,把字节序列恢复为对象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反序列化。
2、序列化的实现:将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没有需要实现的方法,implements Serializable只是为了标注该对象是可被序列化的,然后使用一个输出流(如:FileOutputStream)来构造一个ObjectOutputStream(对象流)对象,接着,使用ObjectOutputStream对象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就可以将参数为obj的对象写出(即保存其状态),要恢复的话则用输入流。
对象的序列化主要有两种用途:
1) 把对象的字节序列永久地保存到硬盘上,通常存放在一个文件中;
2) 在网络上传送对象的字节序列。
当两个进程在进行远程通信时,彼此可以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数据,都会以二进制序列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送。发送方需要把这个Java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才能在网络上传送;接收方则需要把字节序列再恢复为Java对象。
Object类中常见的方法,为什么wait notify会放在Object里边?
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JAVA提供的锁是对象级的而不是线程级的,每个对象都有锁,通过线程获得。如果线程需要等待某些锁那么调用对象中的wait()方法就有意义了。如果wait()方法定义在Thread类中,线程正在等待的是哪个锁就不明显了。简单的说,由于wait,notify和notifyAll都是锁级别的操作,所以把他们定义在Object类中因为锁属于对象。
1、这些方法存在于同步中;
2、使用这些方法必须标识同步所属的锁;
3、锁可以是任意对象,所以任意对象调用方法一定定义在Object类中。
wait(),sleep()区别?
wait():释放资源,释放锁
sleep():释放资源,不释放锁
Java的平台无关性如何体现出来的
平台无关性就是一种语言在计算机上的运行不受平台的约束,一次编译,到处执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
也就是说,用Java创建的可执行二进制程序,能够不加改变的运行于多个平台。
对于Java的平台无关性的支持是分布在整个Java体系结构中的。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的有Java语言规范、Class文件、Java虚拟机等。
Java语言规范 通过规定Java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和行为
Class文件 所有Java文件要编译成统一的Class文件
Java虚拟机 通过Java虚拟机将Class文件转成对应平台的二进制文件等
Java的平台无关性是建立在Java虚拟机的平台有关性基础之上的,是因为Java虚拟机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差异。
语言无关性
其实,Java的无关性不仅仅体现在平台无关性上面,向外扩展一下,Java还具有语言无关性。
前面我们提到过。JVM其实并不是和Java文件进行交互的,而是和Class文件,也就是说,其实JVM运行的时候,并不依赖于Java语言。
时至今日,商业机构和开源机构已经在Java语言之外发展出一大批可以在JVM上运行的语言了,如Groovy、Scala、Jython等。之所以可以支持,就是因为这些语言也可以被编译成字节码(Class文锦啊)。而虚拟机并不关心字节码是有哪种语言编译而来的
JDK和JRE的区别
JRE:
JRE是Java Runtime Environment的缩写,顾名思义是java运行时环境,包含了java虚拟机,java基础类库。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程序运行所需要的软件环境,是提供给想运行java程序的用户使用的,还有所有的Java类库的class文件,都在lib目录下,并且都打包成了jar。
JDK:
Jdk是Java Development Kit的缩写,顾名思义是java开发工具包,是程序员使用java语言编写java程序所需的开发工具包,是提供给程序员使用的。JDK包含了JRE,同时还包含了编译java源码的编译器javac,还包含了很多java程序调试和分析的工具:jconsole,jvisualvm等工具软件,还包含了java程序编写所需的文档和demo例子程序。
如果你需要运行java程序,只需安装JRE就可以了。如果你需要编写java程序,需要安装JDK。
Java 8有哪些新特性
一、接口的默认方法
Java 8允许我们给接口添加一个非抽象的方法实现,只需要使用 default关键字即可,这个特征又叫做扩展方法
二、Lambda 表达式
Java编译器可以自动推导出参数类型,所以你可以不用再写一次类型。接下来我们看看lambda表达式还能作出什么更方便的东西来
三、函数式接口
Lambda表达式是如何在java的类型系统中表示的呢?每一个lambda表达式都对应一个类型,通常是接口类型。
而“函数式接口”是指仅仅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每一个该类型的lambda表达式都会被匹配到这个抽象方法。因为 默认方法 不算抽象方法,所以你也可以给你的函数式接口添加默认方法。
我们可以将lambda表达式当作任意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类型,确保你的接口一定达到这个要求,你只需要给你的接口添加 @FunctionalInterface 注解,编译器如果发现你标注了这个注解的接口有多于一个抽象方法的时候会报错的。
四、方法与构造函数引用
Java 8 允许你使用 :: 关键字来传递方法或者构造函数引用
五、Lambda 作用域
在lambda表达式中访问外层作用域和老版本的匿名对象中的方式很相似。你可以直接访问标记了final的外层局部变量,或者实例的字段以及静态变量。
六、Date API
Java 8 在包java.time下包含了一组全新的时间日期API。
Clock 时钟
Clock类提供了访问当前日期和时间的方法,Clock是时区敏感的,可以用来取代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来获取当前的微秒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也可以使用Instant类来表示,Instant类也可以用来创建老的java.util.Date对象。
Timezones 时区
在新API中时区使用ZoneId来表示。时区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静态方法of来获取到。 时区定义了到UTS时间的时间差,在Instant时间点对象到本地日期对象之间转换的时候是极其重要的。
LocalTime 本地时间
LocalTime 定义了一个没有时区信息的时间,
LocalDate 本地日期
LocalDate 表示了一个确切的日期,比如 2014-03-11。该对象值是不可变的,用起来和LocalTime基本一致
LocalDateTime 本地日期时间
LocalDateTime同时表示了时间和日期,相当于前两节内容合并到一个对象上了。LocalDateTime和LocalTime还有LocalDate一样,都是不可变的。
七、Annotation 注解
在Java 8中支持多重注解了,Java 8允许我们把同一个类型的注解使用多次,只需要给该注解标注一下@Repeatable即可。
八、 Optional
Optional 用来解决 Java 中经常出现的 NullPointerException ,从而避免源码被各种空检查污染,使源码更加简洁和更加容易阅读
1.2、Java常见集合
List 和 Set 区别
两个接口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是常用来存放数据项的集合,主要区别如下:
① List和Set之间很重要的一个区别是是否允许重复元素的存在,在List中允许插入重复的元素,而在Set中不允许重复元素存在。
② 与元素先后存放顺序有关,List是有序集合,会保留元素插入时的顺序,Set是无序集合。
③ List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而Set不能。
(1) List接口
常见实现类如下:
ArrayList(数组实现):允许对元素进行快速随机访问,从ArrayList的中间位置插入或者删除元素时,需要对数组进行复制、移动、代价比较高。因此,它适合随机查找和遍历,不适合插入和删除。
Vector(数组实现):支持线程的同步,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写Vector,避免多线程同时写而引起的不一致性,但实现同步需要很高的花费,因此,访问它比访问ArrayList慢。Vector属于线程安全级别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Vector,因为线程安全需要更大的系统开销(相关方法与ArrayList很相似,在方法上用synchronized修饰)。
发现当数组的大小不够的时候,需要重新建立数组,然后将元素拷贝到新的数组内,ArrayList(1.5倍 + 1)和Vector(2倍)的数组扩容的大小不同。
LinkedList(链表实现):很适合数据的动态插入和删除,随机访问和遍历速度比较慢。还提供了List接口中没有定义的方法,专门用于操作表头和表尾元素,可以当作堆栈、队列和双向队列使用。
(2) Set接口
常见实现类有HashSet、TreeSet和LinkedHashSet:
hashset : 当向HashSet结合中存入一个元素时,HashSet会调用该对象的hashCode()方法来得到该对象的hashCode值,然后根据 hashCode值来决定该对象在HashSet中存储位置(为什么HashSet 是如何保证不重复的)。也就是说,HashSet集合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是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相等,并且两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返回值相等。不能保证元素的排列顺序,顺序有可能发生变化;集合元素可以是null,但只能放入一个null;
LinkedHashSet : LinkedHashSet集合同样是根据元素的hashCode值来决定元素的存储位置,但是它同时使用链表维护元素的次序。这样使得元素看起 来像是以插入顺序保存的,也就是说,当遍历该集合时候,LinkedHashSet将会以元素的添加顺序访问集合的元素。LinkedHashSet在迭代访问Set中的全部元素时,性能比HashSet好,但是插入时性能稍微逊色于HashSet。
TreeSet : TreeSet是SortedSet接口的唯一实现类,底层的数据结构是红黑树,TreeSet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TreeSet支持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 和定制排序,其中自然排序为默认的排序方式,如下示例:
自然排序——自然排序使用要排序元素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来比较元素之间大小关系,然后将元素按照升序排列。
定制排序——自然排序是根据集合元素的大小,以升序排列,如果要定制排序,应该使用Comparator接口,实现 int compare(T o1,T o2)方法
List 和 Map 区别
Map 中存储的数据是没有顺序的,成对出现,键对象不可以重复,值对象可以重复
Map 接口有三个实现类(HashMap:基于 hash 表的 Map 接口实现,非线程安全,高效,支持 null 值和 null
键;HashTable:线程安全,低效,不支持null值和null键;LinkedHashMap:是 HashMap的一个子类,保存了
记录的插入顺序;SortMap接口:TreeMap,能够把它保存的记录根据键排序,默认是键值的升序排序)。
Arraylist 与 LinkedList 区别
1.ArrayList是实现了基于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LinkedList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
2.对于随机访问get和set,ArrayList觉得优于LinkedList,因为LinkedList要移动指针。
3.对于新增和删除操作add和remove,LinkedList比较占优势,因为ArrayList要移动数据。
一.时间复杂度
ArrayList的内部实现是基于基础的对象数组的,因此,它使用get方法访问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元素时(random access),它的速度要比LinkedList快。LinkedList中的get方法是按照顺序从列表的一端开始检查,直到另外一端。对LinkedList而言,访问列表中的某个指定元素没有更快的方法了
二.空间复杂度
在LinkedList中有一个私有的内部类,定义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 { Object element; Entry next; Entry previous; }
每个Entry对象reference列表中的一个元素,同时还有在LinkedList中它的上一个元素和下一个元素。一个有1000个元素的LinkedList对象将有1000个链接在一起的Entry对象,每个对象都对应于列表中的一个元素。这样的话,在一个LinkedList结构中将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开销,因为它要存储这1000个Entity对象的相关信息。
ArrayList使用一个内置的数组来存储元素,这个数组的起始容量是10.当数组需要增长时,新的容量按如下公式获得:新容量=(旧容量*3)/2+1,也就是说每一次容量大概会增长50%。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有一个包含大量元素的ArrayList对象,那么最终将有很大的空间会被浪费掉,这个浪费是由ArrayList的工作方式本身造成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新的元素,数组将不得不被重新进行分配以便能够增加新的元素。对数组进行重新分配,将会导致性能急剧下降。如果我们知道一个ArrayList将会有多少个元素,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方法来指定容量。我们还可以通过trimToSize方法在ArrayList分配完毕之后去掉浪费掉的空间。
ArrayList 与 Vector 区别
这两个类都实现了List接口(List接口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他们都是有序集合,即存储在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位置都是有顺序的,相当于一种动态的数组,我们以后可以按位置索引号取出某个元素,并且其中的数据是允许重复的,这是HashSet之类的集合的最大不同处,HashSet之类的集合不可以按索引号去检索其中的元素,也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本来题目问的与hashset没有任何关系,但为了说清楚ArrayList与Vector的功能,我们使用对比方式,更有利于说明问题)。
接着才说ArrayList与Vector的区别,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同步性:
Vector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它的方法之间是线程同步的,而ArrayList是线程序不安全的,它的方法之间是线程不同步的。如果只有一个线程会访问到集合,那最好是使用ArrayList,因为它不考虑线程安全,效率会高些;如果有多个线程会访问到集合,那最好是使用Vector,因为不需要我们自己再去考虑和编写线程安全的代码。
(备注:对于Vector&ArrayList、Hashtable&HashMap,要记住线程安全问题,记住Vector与Hashtable是旧的,是java一诞生就提供的,它们是线程安全的,ArrayList与HashMap是java2时才提供的,它们是线程不安全的。所以,我们讲课时先讲老的。)
2)数据增长:
ArrayList与Vector都有一个初始的容量大小,当存储进它们里面的元素的个数超过了容量时,就需要增加ArrayList与Vector的存储空间,每次要增加存储空间时,不是只增加一个存储单元,而是增加多个存储单元,每次增加的存储单元的个数在内存空间利用与程序效率之间要取得一定的平衡。Vector默认增长为原来两倍,而ArrayList的增长策略在文档中没有明确规定(从源代码看到的是增长为原来的1.5倍)。ArrayList与Vector都可以设置初始的空间大小,Vector还可以设置增长的空间大小,而ArrayList没有提供设置增长空间的方法。
总结:即Vector增长原来的一倍,ArrayList增加原来的0.5倍。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HashTable
底层数组+链表实现,无论key还是value都不能为null,线程安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是在修改数据时锁住整个HashTable,效率低,ConcurrentHashMap做了相关优化
初始size为11,扩容:newsize = oldsize2+1
计算index的方法:index = (hash & 0x7FFFFFFF) % tab.length
HashMap
底层数组+链表实现,可以存储null键和null值,线程不安全
初始size为16,扩容:newsize = oldsize2,size一定为2的n次幂
扩容针对整个Map,每次扩容时,原来数组中的元素依次重新计算存放位置,并重新插入
插入元素后才判断该不该扩容,有可能无效扩容(插入后如果扩容,如果没有再次插入,就会产生无效扩容)
当Map中元素总数超过Entry数组的75%,触发扩容操作,为了减少链表长度,元素分配更均匀
计算index方法:index = hash & (tab.length – 1)
HashMap的初始值还要考虑加载因子:
哈希冲突:若干Key的哈希值按数组大小取模后,如果落在同一个数组下标上,将组成一条Entry链,对Key的查找需要遍历Entry链上的每个元素执行equals()比较。
加载因子:为了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默认当HashMap中的键值对达到数组大小的75%时,即会触发扩容。因此,如果预估容量是100,即需要设定100/0.75=134的数组大小。
空间换时间:如果希望加快Key查找的时间,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加载因子,加大初始大小,以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
HashSet 和 HashMap 区别
面试中经常被问到HashMap与HashSet的区别。于是本渣静下心来总结了一下HashSet与HashMap的区别。
先了解一下HashMap跟HashSet
HashSet:
HashSet实现了Set接口,它不允许集合中出现重复元素。当我们提到HashSet时,第一件事就是在将对象存储在
HashSet之前,要确保重写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这样才能比较对象的值是否相等,确保集合中没有储存相同的对象。如果不重写上述两个方法,那么将使用下面方法默认实现: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bj)方法用在Set添加元素时,如果元素值重复时返回 “false”,如果添加成功则返回”true”
HashMap:
HashMap实现了Map接口,Map接口对键值对进行映射。Map中不允许出现重复的键(Key)。Map接口有两个基本的实现
TreeMap和HashMap。TreeMap保存了对象的排列次序,而HashMap不能。HashMap可以有空的键值对(Key(null)-Value(null))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非Synchronize),要想实现线程安全,那么需要调用collections类的静态方法synchronizeMap()实现。
public Object 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方法用来将元素添加到map中。
HashSet与HashMap的区别:
HashMap HashSet
实现了Map接口 实现Set接口
存储键值对 仅存储对象
调用put()向map中添加元素 调用add()方法向Set中添加元素
HashMap使用键(Key)计算Hashcode HashSet使用成员对象来计算hashcode值,对于两个对象来说hashcode可能相同,
所以equals()方法用来判断对象的相等性,
如果两个对象不同的话,那么返回false
HashMap相对于HashSet较快,因为它是使用唯一的键获取对象 HashSet较HashMap来说比较慢
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 的区别
HashMap 的工作原理及代码实现,什么时候用到红黑树
多线程情况下HashMap死循环的问题
Java的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多线程下应该用ConcurrentHashMap。
多线程下[HashMap]的问题(这里主要说死循环问题):
1、多线程put操作后,get操作导致死循环。
2、多线程put非NULL元素后,get操作得到NULL值。
3、多线程put操作,导致元素丢失。
HashMap在JDK 1.7及之前 HashMap在并发情况下导致循环问题 . JDK 1.8 通过增加loHead和loTail进行了修复。
1、为何出现死循环?
HashMap是采用链表解决Hash冲突,因为是链表结构,那么就很容易形成闭合的链路,这样在循环的时候只要有线程对这个HashMap进行get操作就会产生死循环。
在单线程情况下,只有一个线程对HashMap的数据结构进行操作,是不可能产生闭合的回路的。
那就只有在多线程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在put操作的时候,如果size>initialCapacity*loadFactor,那么这时候HashMap就会进行rehash操作,随之HashMap的结构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有可能就是在两个线程在这个时候同时触发了rehash操作,产生了闭合的回路
HashMap出现Hash DOS攻击的问题
Hash Collision Dos攻击的原理很简单, 目前很多语言, 使用hash来存储k-v数据, 包括常用的来自用户的POST数据, 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请求参数, POST大量的特殊的”k”值(根据每个语言的Hash算法不同而定制), 使得语言底层保存POST数据的Hash表因为”冲突”(碰撞)而退化成链表,使每次读取、插入操作都需要遍历链表,造成CPU使用率100%
ConcurrentHashMap 的工作原理及代码实现,如何统计所有的元素个数
手写简单的HashMap
看过那些Java集合类的源码
1.3、进程和线程
线程和进程的概念、并行和并发的概念
创建线程的方式及实现
进程间通信的方式
说说 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 原理和区别
说说 Semaphore 原理
说说 Exchanger 原理
ThreadLocal 原理分析,ThreadLocal为什么会出现OOM,出现的深层次原理
讲讲线程池的实现原理
线程池的几种实现方式
线程的生命周期,状态是如何转移的
1.4、锁机制
说说线程安全问题,什么是线程安全,如何保证线程安全
重入锁的概念,重入锁为什么可以防止死锁
产生死锁的四个条件(互斥、请求与保持、不剥夺、循环等待)
如何检查死锁(通过jConsole检查死锁)
volatile 实现原理(禁止指令重排、刷新内存)
synchronized 实现原理(对象监视器)
synchronized 与 lock 的区别
AQS同步队列
CAS无锁的概念、乐观锁和悲观锁
常见的原子操作类
什么是ABA问题,出现ABA问题JDK是如何解决的
乐观锁的业务场景及实现方式
Java 8并法包下常见的并发类
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自旋锁的概念
1.5、JVM
JVM运行时内存区域划分
内存溢出OOM和堆栈溢出SOE的示例及原因、如何排查与解决
如何判断对象是否可以回收或存活
常见的GC回收算法及其含义
常见的JVM性能监控和故障处理工具类:jps、jstat、jmap、jinfo、jconsole等
JVM如何设置参数
JVM性能调优
类加载器、双亲委派模型、一个类的生命周期、类是如何加载到JVM中的
类加载的过程: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
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Java内存模型JMM
1.6、设计模式
常见的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的的六大原则及其含义
常见的单例模式以及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哪一种最好,手写常见的单利模式
设计模式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Spring中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MyBatis中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你项目中有使用哪些设计模式
说说常用开源框架中设计模式使用分析
动态代理很重要!!!
1.7、数据结构
树(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树、红黑树、B树、B+树)
深度有限算法、广度优先算法
克鲁斯卡尔算法、普林母算法、迪克拉斯算法
什么是一致性Hash及其原理、Hash环问题
常见的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快排、折半查找、堆排序等
1.8、网络/IO基础
BIO、NIO、AIO的概念
什么是长连接和短连接
Http1.0和2.0相比有什么区别,可参考《Http 2.0》
Https的基本概念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挥手需要四次
从游览器中输入URL到页面加载的发生了什么?可参考《从输入URL到页面加载发生了什么》
二、数据存储和消息队列
2.1、数据库
MySQL 索引使用的注意事项
会导致全表扫描,导致索引失效
- 不要在列上使用函数和进行运算
- 尽量避免使用 != 或 not in或 <> 等否定操作符
- 尽量避免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
- 多个单列索引并不是最佳选择
- 复合索引的最左前缀原则
- 覆盖索引的好处
- 范围查询对多列查询的影响
- 索引不会包含有NULL值的列
- 隐式转换的影响
- like 语句的索引失效问题
DDL、DML、DCL分别指什么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数据操纵语言
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SELECT、UPDATE、INSERT、DELETE。主要用来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的一些操作。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
就是我们在创建表时用到的一些SQL语句。例如:CREATE、ALTER、DROP等。DDL主要是用在定义表
或者改变表的结构、数据类型、表之间的链接和约束等初始化操作上。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
用来设置或者更改数据库用户角色权限等的语句,例如:grant、revoke语句。
explain命令
在工作中,我们用于捕捉性能问题最常用的就是打开慢查询,定位执行效率差的SQL,那么当我们定位到一个SQL以后还不算完事,我们还需要知道该SQL的执行计划,比如是全表扫描,还是索引扫描,这些都需要通过EXPLAIN去完成。EXPLAIN命令是查看优化器如何决定执行查询的主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MySQL的基于开销的优化器,还可以获得很多可能被优化器考虑到的访问策略的细节,以及当运行SQL语句时哪种策略预计会被优化器采用。需要注意的是,生成的QEP并不确定,它可能会根据很多因素发生改变。MySQL不会将一个QEP和某个给定查询绑定,QEP将由SQL语句每次执行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即便使用存储过程也是如此。尽管在存储过程中SQL语句都是预先解析过的,但QEP仍然会在每次调用存储过程的时候才被确定。
left join,right join,inner join
left join(左联接) 返回包括左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
right join(右联接) 返回包括右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左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
inner join(等值连接) 只返回两个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行
数据库事物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1、原子性:一个事务必须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最小工作单元,整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提交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事务要么成功(可见),要么失败(不可见),不存在事务部分成功的情况。对于一个事务来说,不可能只执行其中的一部分操作,这就是事务的原子性。
2、一致性:数据库总是从一个一致性的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的状态。数据库在事务开始前和结束后都应该是一致的。
3、隔离性:通常来说,一个事务所做的修改操作在提交事务之前,对于其他事务来说是不可见的。事务之间是隔离的,一个事务不应该影响其它事务的运行。每个事务都有各自的完整数据空间:不同事务在对数据进行操作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到中间状态的数据。
4、持久性:一旦事务提交,则其所做的修改会永久保存到数据库。
事物的隔离级别(读未提交、读以提交、可重复读、可序列化读)
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分4个:(越高的隔离,效率越差,依次隔离级别变高)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 oracle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MySQL
序列化-Serializable
1.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详解
1.1 DEFAULT默认隔离级别,由数据库的数据隔离级别确认隔离级别
1.2 READ_UNCOMMITTED 都未提交的 级别最低
允许别的事务,去读取这个事务为提交之前的数据
缺点:可能会造成脏读、幻读、不可重复读。
1.3 例子讲解:
公司发工资了,领导把5000元打到singo的账号上,但是该事务并未提交,而singo正好去查看账户,发现工资已经到账,是5000元整,非常高兴。可是不幸的是,领导发现发给singo的工资金额不对,是2000元,于是迅速回滚了事务,修改金额后,将事务提交,最后singo实际的工资只有2000元,singo空欢喜一场。
出现上述情况,即我们所说的脏读,两个并发的事务,“事务A:领导给singo发工资”、“事务B:singo查询工资账户”,事务B读取了事务A尚未提交的数据。
可理解为:老板更改工资的事务拉长执行,你读了别人正在处理的数据。
-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2.1 缺点:两次读的都是真的(不会出现脏读)可是却存在不可重复
2.2 例子讲解:
singo拿着工资卡去消费,系统读取到卡里确实有2000元,而此时她的老婆也正好在网上转账,把singo工资卡的2000元转到另一账户,并在singo之前提交了事务,当singo扣款时,系统检查到singo的工资卡已经没有钱,扣款失败,singo十分纳闷,明明卡里有钱,为何…
出现上述情况,即我们所说的不可重复读,两个并发的事务,“事务A:singo消费”、“事务B:singo的老婆网上转账”,事务A事先读取了数据,事务B紧接了更新了数据,并提交了事务,而事务A再次读取该数据时,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隔离级别设置为Read committed时,避免了脏读,但是可能会造成不可重复读。
大多数数据库的默认级别就是Read committed,比如Sql Server , Oracle。
可以理解为: 你两次查询为一次事务,将此事务拉长
3.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3.1 即该事务执行期间,不允许其他事务对该事务数据进行操作,保证该事物中多次对数据的查询结果一致
3.2 缺点:会出现幻读
3.3 例子讲解:
当隔离级别设置为Repeatable read时,可以避免不可重复读。当singo拿着工资卡去消费时,一旦系统开始读取工资卡信息(即事务开始),singo的老婆就不可能对该记录进行修改,也就是singo的老婆不能在此时转账。
虽然Repeatable read避免了不可重复读,但还有可能出现幻读。
singo的老婆工作在银行部门,她时常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查看singo的信用卡消费记录。有一天,她正在查询到singo当月信用卡的总消费金额(select sum(amount) from transaction where month = 本月)为80元,而singo此时正好在外面胡吃海塞后在收银台买单,消费1000元,即新增了一条1000元的消费记录(insert transaction … ),并提交了事务,随后singo的老婆将singo当月信用卡消费的明细打印到A4纸上,却发现消费总额为1080元,singo的老婆很诧异,以为出现了幻觉,幻读就这样产生了。
注: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就是Repeatable read。
4.序列化-Serializable
4.1: 就是上面的可重复读(REPEATABLE_READ)是将使用的数据范围锁起来不让别人用,而这里是将涉及数据的表全都锁起来,不允许别人操作。
这个事务的执行中,别的事务连在旁边看的机会都没有,完全不会有影响,你读的时候别人看不到,隔离开,单独执行。
整个事务排队执行
4.2: 缺点:效率低
隔离级别与锁的关系
在Read Uncommitted级别下,读操作不加S锁;
在Read Committed级别下,读操作需要加S锁,但是在语句执行完以后释放S锁;
在Repeatable Read级别下,读操作需要加S锁,但是在事务提交之前并不释放S锁,也就是必须等待事务执行完毕以后才释放S锁。
在Serialize级别下,会在Repeatable Read级别的基础上,添加一个范围锁。保证一个事务内的两次查询结果完全一样,而不会出现第一次查询结果是第二次查询结果的子集。
脏读、幻读、不可重复读
脏读:指一个事务读取了另外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指在一个事务内读取表中的某一行数据,多次读取结果不同。
不可重复读和脏读的区别是:脏读是读取前一事务未提交的脏数据,不可重复读是重新读取了前一事务已提交的数据。
虚读(幻读):是指在一个事务内读取到了别的事务插入的数据,导致前后读取不一致。
mysql数据库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
mysql数据库设置事务隔离级别: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隔离级别名
Sql Server , Oracle的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是: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
数据库的几大范式
1、第一范式:当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不能在分解为更基本的数据单位时,称R是满足第一范式的,简记为1NF。满足第一范式是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最低要求,否则,将有很多基本操作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中实现不了。
1.1 每一列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属性值,确保每一列的原子性
1.2 两列的属性相近或相似或一样,尽量合并属性一样的列,确保不产生冗余数据。
2、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满足第一范式,并且R得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R的每一个候选关键属性,称R满足第二范式,简记为2NF。
2.1 每一行的数据只能与其中一列相关,即一行数据只做一件事。只要数据列中出现数据重复,就要把表拆分开来。
3、第三范式:设R是一个满足第一范式条件的关系模式,X是R的任意属性集,如果X非传递依赖于R的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称R满足第三范式,简记为3NF.
3.1 数据不能存在传递关系,即没个属性都跟主键有直接关系而不是间接关系。
最后:
三大范式只是一般设计数据库的基本理念,可以建立冗余较小、结构合理的数据库。如果有特殊情况,当然要特殊对待,数据库设计最重要的是看需求跟性能,需求>性能>表结构。所以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范式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常见的命令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from、where、 order by (desc 、asc)、like、in、between、explain、left join 等
说说分库与分表设计
分库与分表带来的分布式困境与应对之策(如何解决分布式下的分库分表,全局表?)
说说 SQL 优化之道
MySQL遇到的死锁问题、如何排查与解决
存储引擎的 InnoDB与MyISAM区别,优缺点,使用场景
索引类别(B+树索引、全文索引、哈希索引)、索引的原理
什么是自适应哈希索引(AHI)
为什么要用 B+tree作为MySQL索引的数据结构
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遇到过索引失效的情况没,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如何解决
limit 20000 加载很慢怎么解决
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布式主键方案
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案
常见的几种分布式ID的设计方案
常见的数据库优化方案,在你的项目中数据库如何进行优化的
2.2、Redis
Redis 有哪些数据类型,可参考《Redis常见的5种不同的数据类型详解》
Redis 内部结构
Redis 使用场景
Redis 持久化机制,可参考《使用快照和AOF将Redis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中》
Redis 集群方案与实现
Redis 为什么是单线程的?
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
使用缓存的合理性问题
Redis常见的回收策略
2.3、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的使用场景
消息的重发补偿解决思路
消息的幂等性解决思路
消息的堆积解决思路
自己如何实现消息队列
如何保证消息的有序性
三、开源框架和容器
3.1、SSM/Servlet
Servlet的生命周期
转发与重定向的区别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 有什么区别
Spring Bean 的生命周期
Spring IOC 如何实现
Spring中Bean的作用域,默认的是哪一个
说说 Spring AOP、Spring AOP 实现原理
动态代理(CGLib 与 JDK)、优缺点、性能对比、如何选择
Spring 事务实现方式、事务的传播机制、默认的事务类别
Spring 事务底层原理
Spring事务失效(事务嵌套),JDK动态代理给Spring事务埋下的坑,可参考《JDK动态代理给Spring事务埋下的坑!》
如何自定义注解实现功能
Spring MVC 运行流程
Spring MVC 启动流程
Spring 的单例实现原理
Spring 框架中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Spring 其他产品(Srping Boot、Spring Cloud、Spring Secuirity、Spring Data、Spring AMQP 等)
有没有用到Spring Boot,Spring Boot的认识、原理
MyBatis的原理
可参考《为什么会有Spring》
可参考《为什么会有Spring AOP》
3.2、Netty
为什么选择 Netty
说说业务中,Netty 的使用场景
原生的 NIO 在 JDK 1.7 版本存在 epoll bug
什么是TCP 粘包/拆包
TCP粘包/拆包的解决办法
Netty 线程模型
说说 Netty 的零拷贝
Netty 内部执行流程
Netty 重连实现
3.3、Tomcat
Tomcat的基础架构(Server、Service、Connector、Container)
Tomcat如何加载Servlet的
Pipeline-Valve机制
可参考:《四张图带你了解Tomcat系统架构!》
四、分布式
4.1、Nginx
请解释什么是C10K问题或者知道什么是C10K问题吗?
答案: “C10K”概念最早由Dan Kegel发布于其个人站点,即出自其经典的高性能网络编程经典:《The C10K problem(英文);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基础就是网络通信,早期的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小群体的集合。互联网还不够普及,用户也不多,一台服务器同时在线100个用户估计在当时已经算是大型应用了,所以并不存在什么 C10K 的难题。互联网的爆发期应该是在www网站,浏览器,雅虎出现后。最早的互联网称之为Web1.0,互联网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是下载一个HTML页面,用户在浏览器中查看网页上的信息,这个时期也不存在C10K问题。
Web2.0时代到来后就不同了,一方面是普及率大大提高了,用户群体几何倍增长。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不再是单纯的浏览万维网网页,逐渐开始进行交互,而且应用程序的逻辑也变的更复杂,从简单的表单提交,到即时通信和在线实时互动,C10K的问题才体现出来了。因为每一个用户都必须与服务器保持TCP连接才能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诸如Facebook这样的网站同一时间的并发TCP连接很可能已经过亿。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最初的服务器都是基于进程/线程模型的,新到来一个TCP连接,就需要分配1个进程(或者线程)。而进程又是操作系统最昂贵的资源,一台机器无法创建很多进程。如果是C10K就要创建1万个进程,那么单机而言操作系统是无法承受的(往往出现效率低下甚至完全瘫痪)。如果是采用分布式系统,维持1亿用户在线需要10万台服务器,成本巨大,也只有Facebook、Google、雅虎等巨头才有财力购买如此多的服务器。
基于上述考虑,如何突破单机性能局限,是高性能网络编程所必须要直面的问题。这些局限和问题最早被Dan Kegel 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首次成系统地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后来这种普遍的网络现象和技术局限都被大家称为 C10K 问题。
简单来说,C10K 就是 Client 10000 问题,即「在同时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数量超过 10000 个的环境中,即便硬件性能足够, 依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单机1万个并发连接问题。
C10K问题的本质
C10K问题本质上是操作系统的问题。对于Web1.0/2.0时代的操作系统而言, 传统的同步阻塞I/O模型都是一样的,处理的方式都是requests per second,并发10K和100的区别关键在于CPU。
创建的进程线程多了,数据拷贝频繁(缓存I/O、内核将数据拷贝到用户进程空间、阻塞), 进程/线程上下文切换消耗大, 导致操作系统崩溃,这就是C10K问题的本质!
可见,解决C10K问题的关键就是尽可能减少这些CPU等核心计算资源消耗,从而榨干单台服务器的性能,突破C10K问题所描述的瓶颈。
2 解决方案
2.1 每个进程/线程处理一个连接
这一思路在服务器资源还没有富裕到足够程度的时候,是不可行的;即便资源足够富裕,效率也不够高。
问题:资源占用过多,可扩展性差。
2.2 每个进程/线程同时处理多个连接(IO多路复用)
2.2.1 传统思路
最简单的方法是循环挨个处理各个连接,每个连接对应一个 socket,当所有 socket 都有数据的时候,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思路:直接循环处理多个连接。
问题:任一文件句柄的不成功会阻塞住整个应用。
2.2.2 select
要解决上面阻塞的问题,思路很简单,如果我在读取文件句柄之前,先查下它的状态,ready 了就进行处理,不 ready 就不进行处理
思路:有连接请求抵达了再检查处理。
问题:句柄上限+重复初始化+逐个排查所有文件句柄状态效率不高。
2.2.3 poll
poll 主要解决 select 的前两个问题:通过一个 pollfd 数组向内核传递需要关注的事件消除文件句柄上限,同时使用不同字段分别标注关注事件和发生事件,来避免重复初始化。
思路:设计新的数据结构提供使用效率。
问题:逐个排查所有文件句柄状态效率不高。
2.2.4 epoll
既然逐个排查所有文件句柄状态效率不高,很自然的,如果调用返回的时候只给应用提供发生了状态变化(很可能是数据 ready)的文件句柄,进行排查的效率不就高多了么。 epoll 采用了这种设计,适用于大规模的应用场景。
实验表明,当文件句柄数目超过 10 之后,epoll 性能将优于 select 和 poll;当文件句柄数目达到 10K 的时候,epoll 已经超过 select 和 poll 两个数量级。
思路:只返回状态变化的文件句柄。
问题:依赖特定平台(Linux)。
2.2.5 libevent
由于epoll, kqueue, IOCP每个接口都有自己的特点,程序移植非常困难,于是需要对这些接口进行封装,以让它们易于使用和移植,其中libevent库就是其中之一。跨平台,封装底层平台的调用,提供统一的 API,但底层在不同平台上自动选择合适的调用。
3 协程(coroutine)
epoll 已经可以较好的处理 C10K 问题,但是如果要进一步的扩展,例如支持 10M 规模的并发连接,原有的技术就无能为力了。
从前面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本的思路是要高效的去阻塞,让CPU可以干核心的任务。
所以,千万级并发实现的秘密:内核不是解决方案,而是问题所在!
这意味着: 不要让内核执行所有繁重的任务。将数据包处理,内存管理,处理器调度等任务从内核转移到应用程序高效地完成。
让Linux只处理控制层,数据层完全交给应用程序来处理。
样的技术现在在某些语言中已经有了一些实现,它们就是 coroutine(协程),或协作式例程:
它们在实现上都是试图用一组少量的线程来实现多个任务,一旦某个任务阻塞,则可能用同一线程继续运行其他任务,避免大量上下文的切换。每个协程所独占的系统资源往往只有栈部分。而且,各个协程之间的切换,往往是用户通过代码来显式指定的(跟各种 callback 类似),不需要内核参与,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异步。
这就是协程的本质。协程是异步非阻塞的另外一种展现形式。Golang,Erlang,Lua协程都是这个模型。
3.1 同步阻塞
知道大家看完协程是否感觉得到,实际上协程和同步阻塞是一样的。答案是的。所以协程也叫做用户态进/用户态线程。区别就在于进程/线程是操作系统充当了EventLoop调度,而协程是自己用Epoll进行调度。
协程的优点是它比系统线程开销小,缺点是如果其中一个协程中有密集计算,其他的协程就不运行了。操作系统进程的缺点是开销大,优点是无论代码怎么写,所有进程都可以并发运行。
实际上同步阻塞程序的性能并不差,它的效率很高,不会浪费资源。当进程发生阻塞后,操作系统会将它挂起,不会分配CPU。直到数据到达才会分配CPU。多进程只是开多了之后副作用太大,因为进程多了互相切换有开销。所以如果一个服务器程序只有1000左右的并发连接,同步阻塞模式是最好的。
3.2 异步回调和协程哪个性能好
协程虽然是用户态调度,实际上还是需要调度的,既然调度就会存在上下文切换。所以协程虽然比操作系统进程性能要好,但总还是有额外消耗的。而异步回调是没有切换开销的,它等同于顺序执行代码。所以异步回调程序的性能是要优于协程模型的。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解释:
正向代理的过程,它隐藏了真实的请求客户端,服务端不知道真实的客户端是谁,客户端请求的服务都被代理服务器代替来请求。
比如我们要去访问谷歌网站,我们直接访问不通,那么我们就可以找一个代理服务器为我们服务,我们通过代理服务器请求到谷歌网站。对于谷歌而言他只知道有一个服务器访问了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你是访问不了他,找了一个代理服务器访问自己。
反向代理服务器会帮我们把请求转发到真实的服务器那里去。Nginx就是性能非常好的反向代理服务器,用来做负载均衡。
比如 我们访问百度网站,百度的代理服务器对外的域名为 https://www.baidu.com 。具体内部的服务器节点我们不知道。现实中我们通过访问百度的代理服务器后,代理服务器给我们转发请求到他们N多的服务器节点中的一个给我们进行搜索后将结果返回。
两者的区别在于代理的对象不一样:正向代理代理的对象是客户端,反向代理代理的对象是服务端
Nginx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策略
负载均衡用于从“upstream”模块定义的后端服务器列表中选取一台服务器接受用户的请求。
目前Nginx服务器的upstream模块支持6种方式的分配:
1、轮询
最基本的配置方法,上面的例子就是轮询的方式,它是upstream模块默认的负载均衡默认策略。每个请求会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
注意: 在轮询中,如果服务器down掉了,会自动剔除该服务器。
缺省配置就是轮询策略。 此策略适合服务器配置相当,无状态且短平快的服务使用。
2、weight
权重方式,在轮询策略的基础上指定轮询的几率。
注意: 权重越高分配到需要处理的请求越多。
此策略可以与least_conn和ip_hash结合使用。 此策略比较适合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差别比较大的情况。
3、ip_hash
指定负载均衡器按照基于客户端IP的分配方式,这个方法确保了相同的客户端的请求一直发送到相同的服务器,以保证session会话。这样每个访客都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解决session不能跨服务器的问题。
注意: 在nginx版本1.3.1之前,不能在ip_hash中使用权重(weight)。 ip_hash不能与backup同时使用。
此策略适合有状态服务,比如session。 当有服务器需要剔除,必须手动down掉。
4、least_conn
把请求转发给连接数较少的后端服务器。轮询算法是把请求平均的转发给各个后端,使它们的负载大致相同;但是,有些请求占用的时间很长,会导致其所在的后端负载较高。这种情况下,least_conn这种方式就可以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注意:
此负载均衡策略适合请求处理时间长短不一造成服务器过载的情况。
5、第三方策略
第三方的负载均衡策略的实现需要安装第三方插件。
① fair
按照服务器端的响应时间来分配请求,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② url_hash
按访问url的hash结果来分配请求,使每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要配合缓存命中来使用。同一个资源多次请求,可能会到达不同的服务器上,导致不必要的多次下载,缓存命中率不高,以及一些资源时间的浪费。而使用url_hash,可以使得同一个url(也就是同一个资源请求)会到达同一台服务器,一旦缓存住了资源,再此收到请求,就可以从缓存中读取。
Nginx服务器上的Master和Worker进程分别是什么
解释: https://www.cnblogs.com/yblackd/p/12194143.html
ngnix进程启动启动后会有一个master进程和多个worker进程。
master进程的主要作用:
1.读取并验证配置信息;
2.创建,绑定及关闭套接字;
3.启动,终止worker进程以及维护worker进程的个数;
4.无须终止服务而重新配置工作。
5.控制非中断式程序升级,启用新的二进制程序并在需要的时回滚到老版本。
6.重新打开日志文件。
7.编译嵌入式perl脚本。
worker主要作用:
1.接收,传入并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连接;
2.提供反向代理及过滤功能;
3.nginx任何能完成的其他任务
使用“反向代理服务器”的优点是什么?
优点:
性能高、轻量级、易操作
nginx的使用场景
1、反向代理
2、负载均衡
3、动静分离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是指以代理服务器来接受internet上的连接请求,然后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服务器,并将从服务器上得到的结果返回给internet上请求连接的客户端,简单来说就是真实的服务器不能直接被外部网络访问,想要访问必须通过代理。
反向代理的作用
1、防止主服务器被恶意攻击
2、为负载均衡和动静分离提供实现支持
负载均衡:
使用反向代理同时代理多个相同内容的应用服务器(比如tomcat),将客户端请求分发到各个应用服务器上并接收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负载均衡的作用
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来分担服务器压力。我们可以建立很多很多服务器,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当用户访问网站时,先访问一个中间服务器,在让这个中间服务器在服务器集群中选择一个压力较小的服务器,然后将该访问请求引入该服务器
好处
能用一个端口跑多个应用:比如nginx做前台服务器,监听80端口,所有请求都首先经过nginx,,然后nginx将请求转发给node服务器 node服务器可以有多个,比如9000一个,9001一个,等等
4.2、分布式其他
谈谈业务中使用分布式的场景
Session 分布式方案
Session 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锁的应用场景、分布式锁的产生原因、基本概念
分布是锁的常见解决方案
分布式事务的常见解决方案
集群与负载均衡的算法与实现
说说分库与分表设计,可参考《数据库分库分表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案》
分库与分表带来的分布式困境与应对之策
4.3、Dubbo
什么是Dubbo,可参考《Dubbo入门》
什么是RPC、如何实现RPC、RPC 的实现原理,可参考《基于HTTP的RPC实现》
Dubbo中的SPI是什么概念
Dubbo的基本原理、执行流程
五、微服务
5.1、微服务
前后端分离是如何做的?
微服务哪些框架
Spring Could的常见组件有哪些?可参考《Spring Cloud概述》
领域驱动有了解吗?什么是领域驱动模型?充血模型、贫血模型
JWT有了解吗,什么是JWT,可参考《前后端分离利器之JWT》
你怎么理解 RESTful
说说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 API
如何理解 RESTful API 的幂等性
如何保证接口的幂等性
说说 CAP 定理、BASE 理论
怎么考虑数据一致性问题
说说最终一致性的实现方案
微服务的优缺点,可参考《微服务批判》
微服务与 SOA 的区别
如何拆分服务、水平分割、垂直分割
如何应对微服务的链式调用异常
如何快速追踪与定位问题
如何保证微服务的安全、认证
5.2、安全问题
如何防范常见的Web攻击、如何方式SQL注入
服务端通信安全攻防
HTTPS原理剖析、降级攻击、HTTP与HTTPS的对比
5.3、性能优化
性能指标有哪些
如何发现性能瓶颈
性能调优的常见手段
说说你在项目中如何进行性能调优
六、其他
6.1、设计能力
说说你在项目中使用过的UML图
你如何考虑组件化、服务化、系统拆分
秒杀场景如何设计
可参考:《秒杀系统的技术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架构设计总结一二!》
6.2、业务工程
说说你的开发流程、如何进行自动化部署的
你和团队是如何沟通的
你如何进行代码评审
说说你对技术与业务的理解
说说你在项目中遇到感觉最难Bug,是如何解决的
介绍一下工作中的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项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解决的问题、你觉得你们项目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6.3、软实力
说说你的优缺点、亮点
说说你最近在看什么书、什么博客、在研究什么新技术、再看那些开源项目的源代码
说说你觉得最有意义的技术书籍
工作之余做什么事情、平时是如何学习的,怎样提升自己的能力
说说个人发展方向方面的思考
说说你认为的服务端开发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说说你认为的架构师是什么样的,架构师主要做什么
如何看待加班的问题
源码分析专题
1,常用设计模式
Proxy 代理模式
Factory 工厂模式
Singleton 单例模式
Delegate 委派模式
Strategy 策略模式
Prototype 原型模式
Template 模板模式
2,Spring5
IOC容器设计原理及高级模式
AOP设计原理
FactoryBean 与BeanFactory
Spring的事务处理机制
基于SpringJDBC手写 orm框架
SpringMVC的九大框架
手写实现SpringMVC( 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A3NDQ0Nw==&mid=2455544400&idx=1&sn=3df900f8bf46fae58e5efffc0666bff8&chksm=fb9cbe30cceb3726617b0117ad2d20d1d7c1eb7e594c8daa8ddfa81ea2ddccae2c4a3d3fb682&mpshare=1&scene=24&srcid=03247MvhM4FLrgSv6jOjSmVg#rd)
SpringMvc与Strues2对比分析
Spring5的新特性
3,mybatis
代码自动生成器
Mybatis的关联查询/嵌套查询
缓存使用场景及选择策略
Spring集成下的SqlSessio与Mapper
分析Mybatis的动态代理的真正实现
手写实现Mini版的Mybatis (参考: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A3NDQ0Nw==&mid=2455544445&idx=1&sn=2071ef88688bd2b3aa3cab0264c7b524&chksm=fb9cbe1dcceb370b2e72f775e19e7a5dc708fd012a94a199ae2064ba7ecac7a92cffe97d78e4&scene=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