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

  1. 任意节点左子树不为空,则左子树的值均小于根节点的值;
  2. 任意节点右子树不为空,则右子树的值均大于于根节点的值;
  3.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查找树;
  4.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

局限性及应用
一个二叉查找树是由n个节点随机构成,所以,对于某些情况,二叉查找树会退化成一个有n个节点的线性链

AVL树(平衡二叉查找树)
AVL树是带有平衡条件的二叉查找树,一般是用平衡因子差值判断是否平衡并通过旋转来实现平衡,左右子树树高不超过1,和红黑树相比,它是严格的平衡二叉树,平衡条件必须满足(**所有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不管我们是执行插入还是删除操作,只要不满足上面的条件,就要通过旋转来保持平衡,而旋转是非常耗时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AVL树适合用于插入删除次数比较少,但查找多的情况。

从上面是一个普通的平衡二叉树,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的平衡因子差值都不会大于1。
(2)局限性**
由于维护这种高度平衡所付出的代价比从中获得的效率收益还大,故而实际的应用不多,更多的地方是用追求局部而不是非常严格整体平衡的红黑树。当然,如果应用场景中对插入删除不频繁,只是对查找要求较高,那么AVL还是较优于红黑树。

红黑树
1、每个节点非红即黑;
2、根节点是黑的;
3、每个叶节点(叶节点即树尾端NULL指针或NULL节点)都是黑的;
4、如果一个节点是红的,那么它的两儿子都是黑的;
5、对于任意节点而言,其到叶子点树NULL指针的每条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节点;
6、每条路径都包含相同的黑节点;

B树
1、定义任意非叶子结点最多只有M个儿子,且M>2;
2、根结点的儿子数为[2, M];
3、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为[M/2, M];
4、每个结点存放至少M/2-1(取上整)和至多M-1个关键字;(至少2个关键字)
5、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指向儿子的指针个数-1;
6、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K[1], K[2], …, K[M-1];且K[i] < K[i+1];
7、非叶子结点的指针:P[1], P[2], …, P[M];其中P[1]指向关键字小于K[1]的子树,P[M]指向关键字大于K[M-1]的子树,其它P[i]指向关键字属于(K[i-1], K[i])的子树;
8、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

1.节点的数据储存个数 2.叶节点具有相同的深度 3.叶节点的指针为空 4.节点中的数据key从左到右递增排列

不使用原因:虽然解决了每一层的节点数的极端情况下,但是每一个节点存储了索引和数据,一层存储的数据太多也不好,毕竟内存能读取的数据大小就10kb.

B+树

(1)简介
B+树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产生的一种B树的变形树,非叶子节点只保存索引,不保存实际的数据,数据都保存在叶子节点中,这不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的查找吗?
我们就举个文件查找的例子:有3个文件夹a、b、c, a包含b,b包含c,一个文件yang.c,a、b、c就是索引(存储在非叶子节点), a、b、c只是要找到的yang.c的key,而实际的数据yang.c存储在叶子节点上。
所有的非叶子节点都可以看成索引部分!
(2)B+树的性质(下面提到的都是和B树不相同的性质)
1、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指针与关键字个数相同;
2、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指针p[i],指向关键字值属于[k[i],k[i+1]]的子树.(B树是开区间,也就是说B树不允许关键字重复,B+树允许重复);
3、为所有叶子节点增加一个链指针;
4、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节点出现(稠密索引). (且链表中的关键字恰好是有序的);
5、非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叶子节点的索引(稀疏索引),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存储(关键字)数据的数据层;
6、更适合于文件系统;
非叶子节点(比如5,28,65)只是一个key(索引),实际的数据存在叶子节点上(5,8,9)才是真正的数据或指向真实数据的指针。
(3)应用
1、B和B+树主要用在文件系统以及数据库做索引,比如MySQL;

1.B+Tree(B-Tree的变种) 2.非叶子节点不存储data,只存储key,可以增大度 3.叶子节点不存储指针 4.顺序访问指针,提高区间访问性能

使用原因:设计有几个方面
1:非叶子节点不存储data,只存储key,可以增大度
2:叶子节点不存储指针
3:顺序访问指针,提高区间访问的性能。

六、B/B+树性能分析

n个节点的平衡二叉树的高度为H(即logn),而n个节点的B/B+树的高度为logt((n+1)/2)+1;
若要作为内存中的查找表,B树却不一定比平衡二叉树好,尤其当m较大时更是如此。因为查找操作CPU的时间在B-树上是O(mlogtn)=O(lgn(m/lgt)),而m/lgt>1;所以m较大时O(mlogtn)比平衡二叉树的操作时间大得多。因此在内存中使用B树必须取较小的m。(通常取最小值m=3,此时B-树中每个内部结点可以有2或3个孩子,这种3阶的B-树称为2-3树)。

七、为什么说B+树比B树更适合数据库索引?

1、 B+树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B+树的内部节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因此其内部节点相对B树更小,如果把所有同一内部节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盘块中,那么盘块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越多,一次性读入内存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IO读写次数就降低了。
2、B+树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由于非终结点并不是最终指向文件内容的结点,而只是叶子结点中关键字的索引。所以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
3、由于B+树的数据都存储在叶子结点中,分支结点均为索引,方便扫库,只需要扫一遍叶子结点即可,但是B树因为其分支结点同样存储着数据,我们要找到具体的数据,需要进行一次中序遍历按序来扫,所以B+树更加适合在区间查询的情况,所以通常B+树用于数据库索引。
PS: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是这样说的,我感觉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他们认为数据库索引采用B+树的主要原因是:B树在提高了IO性能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元素遍历的我效率低下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树应用而生。B+树只需要去遍历叶子节点就可以实现整棵树的遍历。而且在数据库中基于范围的查询是非常频繁的,而B树不支持这样的操作或者说效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