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设1.jpeg

1 数字建设整体业务

数字建设,指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战略,它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从而构建项目、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

1.1 行业介绍

1.1.1 数字建设行业简介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建设工程。研究对象按照类型分:房屋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涉及建设工程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维的全业务过程。

1.1.2 建设生命全周期

建设生命周期中,含有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交易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运维阶段这6个阶段。建设全生命周期整合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BIM等技术,让各单位各司其职,使单线程变为多线程,大大提高了效率。

1.1.3 服务对象

我们的数字建设针对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城市建设与综合管理部门以及住房监管部门,针对这些部门的痛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具有特色的解决方案,使得这些客户都能享受到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1.2 产品分类
在我们数字建设的产品体系中,不乏能覆盖整个建筑流程的高质量产品,有的被列入十四五重点规划中,下面就简要了解一下我们数字建设的产品。

1.2.1 数字建设主要产品

我们的数字建设的主要产品分为智慧工地和智慧住建两大体系,致力与帮助政府部门提高监管效率,简化流程,从而实现行业决策效率的提高。

1.2.2 数字建设重要产品

除主要产品外,我们还有资源整合+大数据/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城建系统等其他重要产品,有的产品也被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1.2.3 数字建设产品界面展示

image.png

2 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

2.1 建设体制改革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

2.2 相关法律依据

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开始快速发展。

2.3 质量安全监督模式需更新升级

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4 建设目标

1.强化监督机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提高管理部门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业务操作的智能化水平。
2.提高工程质量安全评价水平,工程质量安全评价包括单位工程与单位工程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年度与年度之间。
3.提高对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
4.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办公自动化水平。
5.各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监督与管理平台。

2.5 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的界面

image.png

2.6 系统特点

①应用大数据,合理分配质安监人员
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质安监人员合理分配:通过采集整改、停工的频率在质量、安全、执法现场检查人员有限,但是在建项目较多的情况下直接告诉你该如何合理、随机地安排抽查项目至关重要。
②双随机方式,随机产生监督人员,避免私下串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③质安监:项目信息同步,材料库共享,避免重复上传
④监督过程关联条文库,自动引用条文标准
“条文库”引入,危险源信息、日常监管数据后端进行维护,在实际应用过程直接勾选即可。条文库的应用可延伸,与诚信评价联动。
⑤配合移动端应用,实时监督,高效监督
移动端监督,提高监督实时性,高效性。应用GIS坐标(自动)实现实时定位和移动轨迹回溯;
拍照和录像,取证的同时也可进行延伸应用,与诚信系统进行联动,使得评分更具公信力。

3 基础库

3.1 基础库简介

什么是基础库?
企业提交本单位的企业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等,给管理单位审批。
管理单位审核企业提交的所有信息,并查看本市/本省所有的企业人员等信息。
基础库包括哪些东西?
企业库(企业基本信息、企业资质信息)、人员库(人员基本信息、人员证书信息)、项目库、诚信库。
基础库在建筑市场全生命周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作为基础数据来源给其他业务系统做数据支持(选择单位、选择人员)。

3.2 之前的问题

二次开发难
出现bug定位难
代码理解难
主管部门审批烦

3.3 解决方案

ALL IN ONE
①引入企业提交批量审核的概念:企业端一次批量提交,管理端一次性审批一个企业提交的所有内容。
降低项目组二次开发理解的难度,提升了企业和管理部门审批的效率。
②标准化了基础库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
数据采集指系统提供了各类基础数据来源、规范了数据采集及上传的脚本;数据治理指各类数据转换的规则;提供给项目组直观、可视化的标准数据,便于理解和调研需求。
③标准化了基础数据,多个来源整合入一个中心前置库(即基础库正式库),一个来源一套标准化脚本。
④对内部系统通过微服务的方式提供接口,对外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接口
⑤新的数据标准。

4 数字建设审批服务

4.1 多评合一

将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节能评价、地震安全评价、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等分步评估模式,改为区域评估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多评合一两种模式。

4.2 联合验收

面向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涉及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主管部门限时联合验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

4.3 联合测绘

面向建设单位、测绘单位和测绘成果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可一次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多项测绘工作,测绘成果实时推送给相关主管部门。

4.4 深度学习

针对海量数据提供的云端托管的分布式深度学习平台,助力客户轻松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打造智能应用和服务 。

4.5 联合审图

面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同步审查消防、人防、技防等设计要求,审查结论实时推送给相关主管部门。

4.6 自然语言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人类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理解、生成、翻译,实现自然的人机对话交互。

4.7 信用监管

对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各类信用主体涉及信用管理的行为进行记录,实行信用红黑名单和分级分类管理,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监管。

4.8 方案联审

因部门意见不一导致反复修改难以稳定,规划调整耗时长等诸多难题,面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环保、住建、教育、交通、水务、消防、民防等部门,建立多部门方案联审机制,将传统“串联式”方案审查变为“并联式”方案审查,压缩审查时间,提高审查质量。

4.9 联合踏勘

规划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在施工许可阶段进行的规划验线和现场踏勘工作,遵循“协调统一、各负其责、缺席默认、属地管理”的原则。

4.10 统计分析

面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各相关部门,可以从时间、空间等多种维度,按照项目分类、资金来源、用地性质、项目规模等多种类型,以图表、图形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析和展示,为发现问题、查找规律、加强管理、辅助决策提供支撑。

4.11 事中事后监管

对建设市场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从事建设活动全过程的行为进行动态、跨区域监管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4.12 省级平台

省级平台建立了全省工程建设项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等审批办理的全过程监管。

5 联合测绘和联合验收专题

5.1 联合测绘

测绘事项和业务流程

5.2 联合验收

1.什么是联合验收

建筑工程联合验收制度是指将原来多个主体各自独立组织实施的专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转变为统一组织、集中时间验收的运作模式。

联合验收本着“业主委托、同步受理、集中验收、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原则实施。工程建设单位可以自行选择申请联合验收或者分别专项验收。

联合验收主要是面向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涉及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主管部门限时联合验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

2.联合验收的条件

1、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各项工程内容及规定事项已全部竣工、完成,具备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条件;
2、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符合验收规范、标准和图纸设计要求,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3、建设工程按消防设计要求建成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4、建设项目已按照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建设,落实污染防治工作, 配套污染治理设施;
5、防雷装置按核准的设计要求建成,经防雷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6、公用绿化全部竣工完成,已具备通水、通气、通电要求;
7、检测中心出具的沉降、节能、保温、钻心、路灯所接地等功能性检测报告;
8、除上述内容外,其它规定的测量和监测工作均已完成。

6 对系统的理解

6.1 系统特点

①应用大数据,合理分配质安监人员
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质安监人员合理分配:通过采集整改、停工的频率在质量、安全、执法现场检查人员有限,但是在建项目较多的情况下直接告诉你该如何合理、随机地安排抽查项目至关重要。
②双随机方式,随机产生监督人员,避免私下串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③质安监:项目信息同步,材料库共享,避免重复上传
④监督过程关联条文库,自动引用条文标准
“条文库”引入,危险源信息、日常监管数据后端进行维护,在实际应用过程直接勾选即可。条文库的应用可延伸,与诚信评价联动。
⑤配合移动端应用,实时监督,高效监督
移动端监督,提高监督实时性,高效性。应用GIS坐标(自动)实现实时定位和移动轨迹回溯;
拍照和录像,取证的同时也可进行延伸应用,与诚信系统进行联动,使得评分更具公信力。

6.2 标准版的优点

1、引入企业提交批量审核的概念:企业端一次批量提交,管理端一次性审批一个企业提交的所有内容。
降低项目组二次开发理解的难度,提升了企业和管理部门审批的效率。
2、标准化了基础库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
数据采集指系统提供了各类基础数据来源、规范了数据采集及上传的脚本;数据治理指各类数据转换的规则;提供给项目组直观、可视化的标准数据,便于理解和调研需求。
3、标准化了基础数据,多个来源整合入一个中心前置库(即基础库正式库),一个来源一套标准化脚本。
4、对内部系统通过微服务的方式提供接口,对外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接口
5、新的数据标准。

6.3 对系统架构的理解

视图层+控制层+服务层

6.4 对标准版的理解

1、引入企业提交批量审核的概念:企业端一次批量提交,管理端一次性审批一个企业提交的所有内容。
降低项目组二次开发理解的难度,提升了企业和管理部门审批的效率。
2、标准化了基础库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
数据采集指系统提供了各类基础数据来源、规范了数据采集及上传的脚本;数据治理指各类数据转换的规则;提供给项目组直观、可视化的标准数据,便于理解和调研需求。
3、标准化了基础数据,多个来源整合入一个中心前置库(即基础库正式库),一个来源一套标准化脚本。
4、对内部系统通过微服务的方式提供接口,对外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接口
5、新的数据标准。

The End!
Thank you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