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下这篇传记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完全不过是论坛的一个活动,加上自己养成了不吐不快的性格,于是头脑一热就写下了下面这些内容。


其实回头想想真是符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每次回头看看那时候的经历,反而更加告诉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够遇到人生中的这些贵人及机遇,让自己从泥潭中一步步活着走了出来。


也同样希望这样的一篇传记能够给在迷茫中的你一些动力和参考,也许只需要在努力一点就能走出当前的困局。


一般云层都喜欢别人叫自己小云,并不是自己有多年轻,而是希望自己保持个年轻轻松的心态,所以本文中大量的出现了小云这个名词。

第一章 初出茅庐

总有很多人问我如何学测试或者怎么能够走上成功道路等等,其实个人觉得算混的差的,上面高手还很多,不过脸皮够厚,还是来聊聊历史吧,大家看看就当八卦吧。

这个历史要倒退12年回到2001年大学毕业了,找工作这种东西对于那时候的大学生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父母的影响基本上就放弃了别的所有选择,直奔上海了。和几个同学参加了几次招聘会(那些年的招聘会都还在万体馆,51job是很牛的企业,chinaren是我们的偶像),IT还不是很热的职业,面试的人也不是那么多。当然最后都没啥音信,现在回想真是小屁孩一样的啥都不会开始乱开工资。竟然当年面试一个公司做PHP直接开价4000,那时候上海的房子才1500左右。。。真是心黑。。。

当然能做到这点自己总有点刷子(好歹当年也是能写手代码,装个网络,搭个服务器的水平)

直到某天收到了一个面试电话,怎么接这个电话的我已不太记得了,只是这次面试后让我的人生确定了道路,这个路就是这样随意的开始了,当然不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选择了一个不太主流的而自己觉得做的有点意思的工作。

当年面试很简单,就问了点基本的计算机原理和少许编程概念,然后问了点关于测试思路的问题,由于自己在面试前看了一下公司的介绍,发现了一些错别字,给面试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进了这家在浦东世纪大道附近的公司,成为了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第一个月工资2000¥,后来第一个月工资换了个三星的anycall手机A110吧,好像是,很漂亮的翻盖手机,现在还躺在家里的历史杂货中。

第一个工作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运行软件发现问题的工作(从用户角度来使用软件发现问题),当年做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有激情的,虽然还不会写用例!每天早上到公司调整好情绪,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各种各样的方式玩软件,以至于能够发现不少的问题,每每得瑟的给开发说发现了那些问题,都觉得感觉良好。当然这样的好日子没经历多久,由于得瑟,平常就会没事上个QQ聊个天,然后中午打个游戏啥的。其实自己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中午是午休时间,我可以选择休息也可以选择打个游戏休息吧。。。(这个问题其实到现在都让我觉得有些尴尬。。。很多时候都要虚伪的做点事情,好像看个网页就是正确的休息,打个游戏就不是一样。。。)后来被HR和北京来的领导看见,说了两次,然后。。。。被开除了。。。

哎。。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其实大家都有问题吧。。当然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不能太得瑟,特别是还没到老油条的地步。人生的第一次工作就是一个试用期。。。然后走人了,不过在公司里面认识了一个对我来说一生很重要的人,这里写A某吧,再一次证明贵人是改变你人生的关键。

下一篇来聊一下悲剧的人生第二段。

本章旁白:

1. 刚毕业不要得瑟,你再厉害也需要被别人认可。

2. 不要觉得自己懂的很多,其实真不懂啥。

第二章 福祸相伴(上)

哎继续找工作吧,当年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不过人生的梦想被打破了一点,难道工作不应该是这样自由的么?我是脑力劳动不是体力劳动啊。面试总的来说还算顺利,这次做的东西变OA了,工资还是2000¥,哎公司连个网络都不能上。有了上次的教训,还是低调点吧,比较卖力的认真工作,测试着那个破烂的不能再破烂的系统,认真提交着缺陷,却发现这个公司头完全不照着我们,而每个人都自做自己的事情。简单来说公司文化差的一B,现在回想起来,能留在哪个公司的都是极品。
虽然是夹着尾巴做事,但是悲剧仍然伴随着我。有一次去客户那里做平台迁移(这东西和我有啥关系啊,我就是会一点IIS的搭建,但是我完全不会你这个东西啊),硬着头皮去做备份迁移,最后失败。。。。。换了另外一个工程师来搞定。心中画着圈圈,诅咒着让我去切平台的,我是个测试不要安排我各种稀奇古怪的工作好不?
虽然这个事情没搞定,但是我还是低调的干着我的活,直到有一天,我偷偷挂了一下QQ,然后在走开做公司事情的时候它不恰当的弹了出来,又被领导看见了。。。。。
于是又被开除了。。。。按照现在的说法真是“心中有一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不过早就对这个公司无爱,领导为了保全自己啥都不会,同事也是心不在焉就是混混,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内涵、有外貌的三有青年,我觉得你留我我还未必肯呢,于是在走的时候和BOSS聊了一下,还“语重心长”的说了下我对公司的看法,比如文化和对测试的重视程度,BOSS饱含热泪(鳄鱼的眼泪)把我送走。
总结一下对于公司文化不好的公司,哪怕你夹着尾巴做事,也会因为无突出贡献或有一点小小的想法被干掉。这种公司还是早走吧,呆着人都傻了。
我的人生第二次就这样结束了,当然噩梦并没有这样结束。
哎,正好要过年了,面试个公司不容易啊,不过脸还是不错,面试了一家做证券的公司,而面试通过颇有点传奇。个人对各种技术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那个时候微软才出vs2005,在上海经常有对应的技术培训活动,我当时就去参加了他们的WAS Web Application Stress性能测试工具的培训。而面试的时候正好是一个海归,在和他交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清楚的解释什么是缺陷,缺陷管理流程,配置管理,这些东西在第一家公司有了认识,第二家公司理解了缺乏这些的弊端。所以在说起来的时候还是头头是道的,而在不经意间聊到了性能测试,然后我把WAS的做法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然后当即海归就给我offer并且薪水是3000¥,对于一个工作半年的我来说,心里就像乐开了花(平常积累真是很重要啊,说清楚能做什么才是关键)
这个年过的还是比较开心的,来到公司和两个同事工作的很愉快,公司的工资都是开放的,每个人都能看到薪水,当时的VC++开发时7K左右,最大的海归boss 1W,我们几个测试都是3K。当时缺陷管理用的CQ(ClearQuest),流程都是配置好的,每天和同事都不停的交流着需求,编写着测试用例和对需要新上线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而其间我也用WAS对整个系统做了个简单的性能测试,给出了对应的报告,领导看后很是满意,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对的公司,想在这里进一步的发展了。
当然悲剧才刚刚开始。。。
本章旁白:
1. 有能力也需要好公司,遇到一个欣赏你的领导很重要,而实现这点的关键是如何在面试中闪亮你的基础和你会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

第三章 福祸相伴(下)

工作非常的顺利,连感情都走出了屌丝阶段,果然是一顺起来啥都顺啊。正当春风得意的时候,出现了个奇怪的事情,招我的海归每次看我的时候有些躲眼神,而我那几天总觉得感觉不太对,按照某些迷信的想法就是我觉得一切都太平静了有些不可思议了。我是个不太八卦的人,但是我也奇怪的看到海归领导在办公室敲着二郎腿喝可乐了,这个当着更大的领导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不会领导得瑟了吧,按照历史来说得瑟必打脸的啊。


结局有些意外但是也并不是不可思议。。。公司这个项目被砍了,于是我们3个测试总有人要走吧。。资历最短的就是我,于是我华丽的又被炒了,而且还是在试用期。。。连续三次试用期是不是有点太衰了。。。虽然第三次的理由稍微变化了一下,终于与我个人没啥关系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躺着也中枪啊。
虽然被炒了,但是对个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肯定,我能面试通过,能干好活,能做事情。信心还是有所抬头,不就是找工作了,已经很熟练了,不说跑了多少家公司,上海大多数写字楼都走过了么,当然后面会有大结局,当年真的跑完了整个上海所有的区域。
中间等等面试经历,不说,那个时候已经基本上是面霸了,没啥面试搞不定的,甚至在某些面试上的结果有些好的过分!比如xx公司在金桥,条件待遇不提了,面试上来100道智力题,100分钟完成,都是一些基本的逻辑各种智力题,耐着性子做完,一看面试结果96分,全秒前面所有的面试人员,按照现在回头来想其实已经属于入门后该干啥怎么干都有成熟的概念了。面试也很不错,一周后HR来了个电话,说很抱歉我们不准备招你。。。。。你妹啊,不招你打电话过来干嘛,浪费我感情么,虽然我觉得当时面试非常的好,后面回想一下还是死在前面的三次失业中,做三个月被炒,给别人的感觉总是不牢靠的,哪怕你确实有水平。
所以刚开始工作稳定性是很重要的,这样会给面试官一个这个人很踏实不是浮躁的人的感觉,当然太踏实也是种没有实力的表现!
一个月后终于新的Offer来了,2000¥一个月,开3000¥完全没人要,悲剧丫,跌价了。这次是一个台湾的公司,我的工作位置从浦东,到了长宁路,再从长宁路来到了曹家渡,现在到了虹桥开发区了。关键的问题是上班的交通不太方便了,总要换两部车,于是自行车成了最长用的交通工作,每天2个小时的来回自行车路程,对于二次发育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锻炼。直接导致了每天中午午餐(当时都是订池上便当的),我都会点个鸡腿饭,再从同事那里要点香肠啊,排骨啊等等,被封为一代食神。。。而边上有个美白富,手上的MOTO V70手机更是羡煞旁人,这个可比现在哪个啥盖4,IP5亮多了。
上来工作就我一个测试3个开发,小团队做OA系统给台湾公司用的,项目经理有点水平。上来就给我说所有东西用CVS,头上一阵晕。VSS,CC用过CVS又是何方神圣,然后还丢给我一个缺陷管理工具,见都没见过的工具,说自己研究一下。那几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过去的,只记得莫名奇妙搞定了一块硬盘(硬盘坏了,数据读不出来了),害得写的用例啥都丢了,还好CVS帮我备份了一份,后面还原了,从此我深深的爱上了配置管理工具。
2天过后,缺陷管理工具被我搞定了,做了所有用户的账户,缺陷状态的流程转换和字段的定义,这种事情是难不倒我的,领导自然也对我刮目相看。但是真正的关键是后面的一次BUG。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BUG然后提交给了开发,我在报告里面写了一下对这个BUG的分析,顺手写了一下这个东西大概导致的原因和修改的方法。被边上的开发看了后好奇的问了我句话,can you program? yes ,of course!
那天我觉得我只是本色演出,但是后面很多事情都变了。
“why you be a QC?”
“I love this Game, to found the defect of system”
从此以后开发对我另眼相看,经常会来和我讨论怎么做这个系统,我会怎么分析和发现bug或者我会考虑那些东西,而他也会多和我交流他在开发这个的东西的需求和自己的设计,从某些角度来说哪个时候我们走起了敏捷的套路,可惜当时我还没TDD的思想。
而项目经理也随后知道了我会写代码的事情,因为本来就坐一个小办公室,没啥可以回避的。直到有一天他问我想做私活不。。。。
有外快干嘛不做!于是他开始给我活干,内容很简单,就是他接到项目把UI原型给我,我来做下面这层的开发,把业务跑起来。刚上手不太熟悉,第一个项目做了大概10来个小时,其实代码也就1000多行,不过得到了2000¥的外快。后面就越做越顺利了,基本上4个小时写个东西没啥问题,其实本质是就是个数据库写来读去的,GUI都做好了,套点代码而已,已经驾轻就熟了。
这日子过得有些小资2000+2000*n,当时的房价才4000左右呢!又要快3个月了,由于以前的经历,我又心中起了点波澜,这次不会有意外了吧。。。。。
哎。。。。。悲剧又发生了。。。。
本章旁白:
1. 做测试不是取巧的工作,需要让开发认可你最佳的方式是你也会开发,而只是出发点不同,熟练掌握你该会的东西,并且做到举一反三,这是你成为一个测试工程师必备的基础技能。
2. 而复合型技术也许不会在你工作中立即开花,但是一旦被别人发现也许就会一枝红杏出墙来哦!

第四章 曙光初现(上)

一切都很顺利,项目做得差不多了,领导安排我们吃饭。这顿饭是在建国中路吃的,独立别墅吃出了档次吃出了风格,据说当时人均吃了500+。后面才知道这是一个鸿门宴,吃饭的时候领导带头和我们一个个敬酒,场面颇为具有感染力,我心中举起了小红枪,誓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决心不断荡漾,现在想想真是很傻很天真。饭后回家还得瑟了一下,这次找到的公司还不错啦,当然继续保持了得瑟打脸的优良传统。
第二天到了公司发现气氛不对,连办公室都进不去了,所有的电脑都已被封存,而且这个事情是在昨天晚上的鸿门宴时刻完成的,不得不佩服规范的公司做事还真周密,公司的文档啥一点都没机会Copy回去,真是没算过啊。剩下的套路非常的熟练,我也算老吃老做的了,连老爸老妈都习以为常了,历史的悲剧又重演了。
虽然离职了不过其实对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还记得上篇么?我还有2000*n的项目可以做,所以其实有点sohu的感觉也不错,所以和以前PM保持稳定的联系,对以后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暂时这里叫B某吧。
既然都是面霸了,下一家公司也蛮顺利就进去了,内容作的有点神奇,是做在线视频点播的。留在现在心里有印象的只有下面几点了:
1.领导有些软,做事情不敢承担责任,东躲躲西躲躲的感觉
2.开始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了,经常出差去客户的试点工作
3.开始大量的和媒体还有Linux打交道,刚开始苦闷的一比,后面发现Linux也就这么回事和DOS差不多
结果也和大家想的一样,这个项目又被干掉了。。。每次到这里都有点事不过三的想法,这次唯一的不同点是我过了三个月,第四个月的时候被开除的,所以通过折腾了一下,还是拿到了一比补偿,算是进步了。
随后就进了一家公司,做保险软件的(不是ebao,当年我去面试ebao没通过,当年在ebao力保广场,不知是福还是祸)。进公司很巧遇到了第一家公司的一个开发,真是有缘分阿,后面慢慢就发现这个行业其实很小,到了一定的高度你总是会遇到很熟悉的人。公司给太平洋保险当年做几个项目,作为公司唯一的测试,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意识淫荡、走位风骚了。每天60+的bug会搞得开发很痛苦,而对于业务和一些保费的计算,我会很好的和架构设计师还有客户深入的沟通,写出极为淫荡的用例,并且定位到数据库记录上,让研发直叫爹娘。
另外一方面老妈一直耿耿于怀一件事情:
当年我刚工作的时候去超市买了个星座杯,这个杯子我每次都带到新公司去喝水,老妈总觉得这是不祥之物,于是每次提议都把它给封起来。我自然觉得这个是啥迷信,不靠谱的,但是每次都如此悲剧,所以这一次也就图个安心吧,让老妈找个东西镇住了它。
当然也顺便打了个赌,如果这次工作没有3个月被炒鱿鱼,那么以后乖乖上缴工资不得有异议,否则收回独立财务大权。
整个工作又是这样的三个月,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慌的,就在这个时候B某在MSN上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来Etang么?我在这里做项目经理!”
我的心又开始荡漾了。。。
本章旁白:
1.不要等到走人的时候才考虑备份一些东西,平常随时都可以考虑吧一些自己的文档流程等有价值的东西备份出去,养成好习惯(不要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2.一个软的领导再有技术也没用,一个好的领导是要能帮你背黑锅的,否则有技术没啥用
3.个人的能力在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你需要做到一通百通,灵活变动
4.学会搞定客户,搞定架构,用你的技术在两者间架设桥梁
5.切莫做看起来靠谱的赌注。。(下一章后面会解释)

第五章 曙光初现(下)

Etang曾经非常NB的名字,当年三大门户上市成功,Etang可怜擦边而过,后面就一路没落(最后结局也不用多说了连域名最后都卖不了好价钱了)。当年收到这个邀请心动不已,而另一方面又有了很多前车之鉴,心中隐隐作痛,要是现在三个月做完跳槽去Etang,再三个月被开除了怎么办?我自己现在的能力能达到Etang的要求么?考虑了几天后我还是决定去面试了,反正面试一下又不会怀孕,怕啥!!!!
面试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内推,所以连烦人的笔试都没有了,上来就和当时Etang上海的BOSS聊了起来,其实问题都忘了问啥了,因为既然不是测试经理他也问不出什么深的测试问题,主要是问项目经验,这种东西早已滚瓜烂熟,扒拉扒拉一阵猛砍,1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该谈工资了。我耍了个小聪明:现在在职的工资是2000但是转正了应该有2500-2700,于是我就说我现在拿3000。面试我的BOSS想了一下给我开了个350013的工资,对我来说当时小心肝跳了一下(还没猛跳),然后说让我考虑一下,我现在还在职,最快过来也要1个月。
回到家中,自然各种兴奋和担忧,RP爆发了,岂不是赌注要输了。。。难道真的老天要让我这样,那么先看看现在公司怎么想的吧。第二天回到公司,和HR做了个简单的交流。“臣本草民,躬耕于家乡,面试众多,心仪与亿唐而苦等OFFER,其间面试到贵公司,诚意动人,低价加入,现OFFER已到,简单一走恕不忍心,看看姑娘有何看法能够继续前缘。。。”
HR也略微惊讶,于是去和领导沟通,过了2天,HR找我聊天了。简单来说就是“PM觉得我很不错,第一次遇到原来测试可以做成这个样子的人,不是在打酱油。而开发给的评价也不错,所以公司决定给你提前转正,并且工资加到3000/月”听完了这个评价,我觉得公司确实对我很重视,而我不能简单因为一点工资就去别人的公司。于是我在MSN上给B某说,“现在公司项目做了1/3了,正是关键的时候,我不能因为工资的事情就跳槽过来,虽然我对Etang这个职位还是很心动的,等我做完这个项目在考虑吧。”B某听了也理解,这事情也算顺利的安排过去了。而从此以后工资就上缴老妈了,直到结婚。。。其实错过了很多投资的机会,算算真是损失惨重。
这一年过的丰富而充实,整个项目从头到位一共发现了1600多个BUG,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修复了其中的大多数,项目顺利上线,那一年非典带着口罩来回于保险公司和家,就像昨天一样。而项目结束后B某又发来邀请,这次我重新去面试了Etang。这里聊的更多的是在1年内整个项目的情况和我的工作核心,当BOSS重新问我工资的时候,我已经开口说3500一个月了,而再三思考后Etang给了我4500
13的工资,而我也开始了新的篇章。后面开始就是加速冲刺了。。。。
本章旁白:
1.人品比工资重要的多,如果为了一点工资能够背叛现在的公司,那么新公司也会觉得你会背叛自己,好聚好散很重要
2.人以类聚,如果你厉害,你身边的人自然也会厉害。如果你做得好,那么做得好的人会希望和你继续合作,这就是人脉
3.对于企业来说工资也许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关键是看你所能作的事情是不是能配的上你的工资,你需要证明的是你的价值,而未必只是技术

第六章 虹销雨霁(上)

Etang的公司位置很好,在威海路别墅,进公司就得到了公司版本的记事簿,我也信心满满的准备大干一场。但一周后我发现一切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哪个时候再做一个叫做avanta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模仿韩国网站做个人BLOG。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呢?
1.公司入职没有培训
2.公司没有专职测试,甚至没有质量部门
3.开发没有使用配置管理工具
那么大的一个公司竟然这些什么都没有,怎么能够活下来?一个连质量意识都没有到位的公司,怎么能够强大?(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才明白了这个问题)公司对于我的定位是QA,但是我觉得我作的事情完全和这个职位没关系,半个月后我茫然了,为啥这工作做的完全陌生或者和我想的不一样。我有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一方面我需要去做质量管理体系的东西,规范配置管理、测试流程,另一方面我又需要自己熟悉业务,对待上线的软件进行测试,其次我还要去和运维打交道。就像恐龙陷入在焦油坑,把左脚拔出来,右脚又陷的更深(参考<人月神话>)。
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当陷入一个完全没有规范的大公司,你是如此的渺小,想推动一些事情,会有无数的理由把你拒绝回来,ISO中的全民质量意识终于理解。这段时间其实做的不是自己,而是在应付领导的各种审查和自己各种纠结,当初自己想象的做个测试经理把规范、流程、人都重新梳理,而事实上是半年后毫无进步。现在想想是确实自己能力还没到能Hold住全场,而确实只是一个小小的Test Leader的水平而已。
某天正好A某来上海出差(如果不记得A某是谁,请看第一章),当时有段时间我和他合租过几周,确实很谈得来。于是见面叙旧了,当年青春萌动的被炒几年后再见面我已是Etang的质量经理了(头衔很高,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A某自然很吃惊(而每每说到这个事情就会说小云自己很努力),我是个不喝酒的人,所以想后面有啥激情四射的兄弟可以喝水去了。聊得内容无非就是大多数公司都这样子,小公司重视测试是因为质量就是生命,没有成本来进行后期维护,而大公司财大气粗,可以通过客户关系和售后维护来解决。
又过了几个月,这样的日子让我很苦闷,都开始准备简历跳槽的时候A某给我说有个朋友的公司需要个QA。听到这个消息的我,自然非常激动,但是又害怕是不是会重蹈覆辙。抱着继续面试又不会怀孕的想法,去试了试。公司的地址就在北京路靠近静安寺,和我在Etang的公司很近,而且我又是骑自行车上班的,于是中午顺大便去聊了一下。公司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每个人的显示器很大很大,应该是21的CRT。办公室里面都是各种游戏机,感觉很是不错。
面试的过程仍然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我没先了解公司,后面才知道是做游戏的,我还以为是平台游戏,没想到是手机游戏。就这样莫名其妙的面试通过了,一个月后,我得到了新的Offer,而薪水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几乎没有犹豫,我决定了跳槽去新公司Gameloft,而走的时候HR也很理解我(自从公司没上市,好多领导都走了,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本章旁白:
1.大公司未必比小公司规范,而在大公司做事情会让你很难发挥,因为船大难掉头,小公司会让你发挥,大公司更多是流程规范
2.当你能力不够的时候你未必能hold住全场,自然推动不起来工作,因为你还没这点霸气(霸王色)
3.在公司要个人和公司共同进步,你工作不是为了工资,如果真的不合适还是早点走
4.有人内荐会让你轻松的进入某些好公司,因为对公司来说内荐过来的人稳定,可靠
5.面试前最好还是了解下公司情况,这样会更有些交流的要素

第七章 虹销雨霁(中)

有了在Etang的经验,对于大公司我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想做一颗螺丝钉,那么大公司会让你很舒服,但是如果你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大公司是很难落实的。到了Gameloft的头两天我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每一个人聊了一下天,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组成及工作流程。作为职位来说我是QA,但是游戏公司对软件测试的理解更是肤浅(关于游戏测试的理解,大家可以看看我以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游戏测试从零开始》的文章,已经截稿,这个稿件也在百度阅读上放出来了),公司好几个Producer对测试就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而对质量流程也毫无概念。整个公司基本还是作坊式做法,有点产品经理带着一堆人做,做了给法国人看看,折腾几个月,就出来了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跳槽这个东西往往是越跳越差啊。
随后去北京参加QA的培训,北京来了个以前联想的QA,我需要去跟着学习几天,那是第一次坐飞机(哎好多年前啊。),I Feel Good。培训的东西我就不多提了,就是基本的文档流程。。。。从我当年的角度来看颇有些迂腐。
回到上海后,首先要处理的事情就是版本发布的问题,经常出现版本不统一或者是发错版本的情况。其次是测试资源的问题,一个游戏要做好几十个平台,一个测试完全忙不过来。
对于版本控制来说还算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于是在公司使用VSS的规范做了一点调整,所有测试的版本都必须从VSS上GET Label,而编译环境必须在专门的电脑上。随后慢慢的就迁移到SVN上去了,正好公司也在全球统一了SVN服务器地址,所有的代码都要去国外同步(主要是有一次某个老游戏的代码不见了,好像那个游戏叫做Red什么,有点魂斗罗的感觉)。
而对于招聘来说,真的是又激动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真的去做招聘,怎么找个合适的人确实有点难度,虽然被面了很多次,但是面别人还是没啥经验的。心中明确了两个招聘要求:
1.理解游戏的,而不是玩游戏的
2.理解测试的,而不是乱点的
所以在简历上给HR了要求,简历中没出现过游戏的PASS,简历中没出现过测试的PASS,这样简历就从平常的200+变成了30左右了,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那么多人投简历,难道就是因为觉得游戏测试很简单很好玩么?后面来的第一批兄弟可是尝尽了苦头,不过现在应该都混得不错(第一批人现在都是各大游戏公司的核心了吧)。
面试的内容就不用多聊了,只能说奇葩很多,各种玩游戏就玩不思考的,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和对这个游戏的理解。玩个游戏玩了几年了,问有什么心得,不知道,有什么BUG,不知道,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说不清楚。哎,觉得招一个有想法的人好难,另外一方面遇到合适的有想法的人,工资谈不下来,因为当时招聘游戏测试的待遇就是2000,很多次给上面提这个问题,上面都基本上回绝了。好歹要分两个层次的测试吧,一方面是游戏玩家型的测试人员,主要负责执行,这个工资低点说的过去。另外一个方面是有一定分析设计的测试人员,他们对游戏并不是玩家而是更多的能够把游戏看成软件的,他们更多的负责设计部分,这些人需要待遇高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试部门的人员也逐渐多了,没人做测试做QA是没有意义的,先解决棘手的问题吧,所以那段时间我兼职了(QA,QC Manager,SCM)三个职位,每天都是满满的,心里也是满满的,很充实开心。
靠近圣诞节了,有一个游戏(vj golf)要发行了,由于该游戏有60来个版本(java,brew外加各个分辨率),整个部门只有大概7个人,那时候每天的工作都是非常神奇的节奏。就是下午等版本,等到晚上12点终于版本出来了,然后测试6个小时到早上5-6点测试完成,大家睡觉,12点再来等版本。虽然每次开发都说下午会给版本出来,但是每次都是delay的,那段时间整个团队就是天天熬夜的,后面我们几个都住在公司了,因为回家睡觉回来太麻烦了,导致阿姨看到我们几个9点多出来去厕所刷牙洗脸都已经不是刚开始的惊奇表情了。
过程不用多提了,没什么技巧,因为也没办法有什么技巧,就这点时间,要发行,除了加班加点等版本,测试,就没啥可以做的了,而且每个人的技术能力决定了你也没什么可以做的(所谓的自动化什么在当年是没实现可能的,而就算能够实现你的团队都是游戏玩家,也没能力在里面做点编程扩展的事情)。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去了一年,测试团队也从刚开始的10个人不到的团队,扩大到了60来个人了,一层楼几乎都是游戏测试了,而最初的几个也成为了后面的Team Leader。在这其中我也遇到了需要处理员工的情况,开除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说了要加班的自己出去玩了,没有办法随叫随到(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个性,我工作不是随意给你差遣的),而在工作的时候也不够踏实,游戏公司可以开玩笑的时候随便,但是不能做事的时候马虎,好几个一定能测出来的问题,却没有发现。还记得当年开除的时候说的话“也许你现在会恨我,我也经历过,但是我希望这次能够给你个教训,让你知道工作不是你觉得开心就行的,你需要对你的工作负责。”
而随着人员的逐渐增加,培训就成为必须的前提,每一个进公司的人都需要经历基本的GL Rule(你当作checklist就行了)和软件测试概念的培训,开始是我做的,然后由下面的人来做,但是培训的效果或者收益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问题,没有专门做过培训的人,仅根据自己会的就去教别人其实是问题很多的。
本章旁白:
1.也许你的工作是某一个职位,但是当你到了比较高的职位的时候,你要看透表面的需求,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你做的是什么,否则问题不会被解决。
2.招聘是一个技术活,如何招聘合适的人很重要
3.任何职位都应该有一个分层,如果每个人都是什么都会一点没有区别,其实就和什么都不会一样,只会吃大锅饭
4.任何技术都依赖于团队成员的能力,哪怕你有很好的框架、工具,但是如果使用的人员没有能力,也无法落实的
5.开除总是每一个管理人员会遇到的问题,或许总会有点错杀无辜的情况出现,但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问题而坏了规矩,很多事情不怕大家做一件事情做歪了,只怕每个人都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最后互相埋怨。

第八章 虹销雨霁(下)

在Gameloft工作了2年后,我经常在考虑一件事情,难道测试就是这样的工作么?人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各种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不提拔到Leader的职位(基本上一个Leader能带8个人就不错了),而版本越来越多,上面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工资预算呢也还是这个样子,如此下去必定是内忧外患,一不留神就出大问题。
虽然往上提了好几次关于部门问题的内容,上面都没有什么真的重视。当然回头想想也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一个手机游戏,又不是MMORPG,只要不死机,没有明显的让人没法玩的东西,剩下的都不重要。所谓的技术化团队,减少人员数量,提高人均工作效率,从而走精英路线的计划其实是行不通的。而随着部门越来越大,一个头疼的问题开始产生了,也许在所有的公司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符合了某句名言“与人斗其乐无穷”。大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么做人的问题上,而不是做事的上面,各种问题开始暴露,真是队伍大了不好带了。
如果非要总结,那么无非在以下几点:
1.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到能够管理那么多团队的地步
2.一开始没有足够合适的有能力的人,导致各个Team层次的差距较大
3.团队扩的太快,1年增加了70号人,完全没有对应的适应能力
4.培训做的不好,或者人员的能力不够,导致落实的时候总是和期望有落差(你就当中国足球吧,教练再好,踢的人不行也没办法)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说,搞人的问题总是很头疼的,公司还没到大家闲的没事情做得地步,就开始考虑各自的小算盘,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而公司的黑盒工资制度也滋生了这类问题的产生,据说曾经有员工黑了HR的电脑偷了份公司工资表出来,搞得大家想法颇多。
当时很早就认识了51testing并参加了多次沙龙和技术交流活动,也招过不少51testing的学员,和Sinkcy,Songfun算是都有所交流,也和他们聊了一下关于职业发展和当前公司情况,获益匪浅。而另一方面在公司里面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往上都是屁股,往下都是笑脸(比较虚伪),自己已经处于无事可做,打打酱油的地步。按照某些人的想法是,都到外企经理了混着就行了,工作多舒服,而我还觉得自己年轻,不应该就这样下去(当然如果当年已经买了几套房,房租或者身价都上去了,也许也就不会有那么奋斗的想法了),还应该突破一下自己。当时确实纠结了很久(处女座特点),猛画了几周的圈圈,还是决定要做些改变。
1.去新的一家游戏公司做测试经理
2.去再学点东西,去51testing转行做培训、做咨询
Sinkcy当年的职业体系对我有很大帮助,在游戏行业很难突破技术上的天花板,就算去了别的公司还是这样的套路,总会被淘汰的,走技术路线才是我应该做的。于是在这样的考虑下,我放弃了当年NAXX主力治疗的位置,手持梦境之末,缺席了最后开荒克尔苏加德,依然离开了WOW,选择了更加艰辛的第二条路。
选择51testing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有一群在行业中技术领先的专家,可以互相切磋学习,而对于我来说在职业发展上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让后面的天花板高了很多,按照某些说法就是我调整了我的舒适区吧。
新的开始,在51testing,云层要开始崭露头角.
本章旁白:
1.工作要多思考,特别是在顺的时候,要有危机意识
2.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工作,是做人还是做事?当然如果你权够,你可以用某些东西压住人来做事。
3.给自己合理的职业规划,当遇到危机时及早考虑
4.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多帮助别人自然会有很多朋友,他们会在很多时候给你建议和帮助
5.不要总觉得就这样算了,人要有追求就是喜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舒适区,当要到天花板的就可以换一下,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第九章 从头开始(上)

当时的51testing还在交大慧谷,04年看着51testing成立几年后没想到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首先上来就是关于选课的问题,当时和我一起进来的还有吴老师和王老师,根据各自的经验我选择了SQL Server和配置管理+SVN的课程。
本来以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SVN这东西在公司都用了3年了,而且还做过培训,上这个课岂不是分分秒秒的事情,而配置管理有啥好说的,PPT也就那么10来页,还是先搞定SQL吧。回头一想SQL真是个遥远的事情了,上次用SQL都是5年前的事情了,中间备课啥的就不啰嗦了,真是越备课越没信心,怎么那么复杂啊,有那么多细节,头都大了。到了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中间有学过编程的,他SQL比我还清楚,当年问了我一个关于Varchar和char的区别还真当时就难倒我了,感觉超丢人。。。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无知,以及转过来做讲师的正确性,只有突破自己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井底之蛙。
回到配置管理课程,发现备课更难了,好歹SQL还能写很多例子一个个说清楚,配置管理能有啥好说的,PPT上的字都不过200个,这个要说3个小时怎么说啊?第二次打击再次来临,就是说没啥墨水,做没啥技术。还好还有各种大拿在身边可以随时问,并且预先可以去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听了后觉得自己都知道,但是换做自己来说就没几句话了。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T拉住,DPS全开,奶住T没了。但是人家就能说成,T注意Boss使用xx技能的时候,MS丢盾,换T,当前T跑出去消BUFF。。。。。。等等一堆堆的内容。
既然知道自己的不足,那么就迎难而上吧,这里就不一一感谢各位老师了,太俗气了,虽然我是在这个教师节补上的这篇内容。课没上多久北京分店就要开了,当时北京分店的老师还没完全到齐,而且很多新老师都没啥经验,我好歹还算是个半吊子,于是有奔往北京与老朴等朝夕相处的日子。而北京的学生们也很给面子,经常来表扬小云种种低劣的表现,让当时的我信心越来越足,不得不承认哪怕没有漂亮的脸蛋和婀娜的身材,一种由内而外的霸王气质也一样能俘获各种学生的心。
在第一年的年底,我正式开始接第一门大课,就是传说中的Loadrunner,对我来说这个工具神秘而又陌生,也是我主动申请的,因为对于自己来说好好的学一个在行业顶端的技术是很重要的,至少对自己来说可以牢牢的有一些信心。奇怪的是,当我第一次去听LR的课(当时是Sincky大神授课),这东西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我一直没明白这有什么好说的。
无非就是以下几个关键点:
1.脚本录制生成对应协议的代码(这不就是个死规定么)
2.参数化,不就是个变量么
3.关联,不就是个函数么
4.检查点,还是个函数啊
5.事务,函数1,2
6.场景,。。。。
这些东西都是随便做做就可以做出来的,让我很是诧异,和硬件性能测试不是差不多么,好几年过去了和我以前了解的性能测试也没啥区别么,So Easy!
而当我真的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才发现细节真的如此之多,以至于整个春节都在看书和做练习中度过,而真的开始上LR的这门课才是一段新的开始。
本章旁白:
1.工作总是努力的在解决细节问题而很难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2.自己感觉懂和真的懂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3.自己懂和教别人懂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很多时候能否将别人思考的方式揣摩出来才是回答人家问题的关键
4.不要用技术的方式来给不懂的人解释技术,也不要给懂技术的人用不是技术的方式来解释问题
5.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新的,但是它终究都是从老的东西演变出来的,基础是学习新东西效率的关键
6.学习没有技巧和捷径,哪怕有很多人在边上帮你,但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仍然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就是这样。

第十章 从头开始(下)

上课的过程和准备的很像,没啥东西好讲的,因为肚子里面没货,不过每次上课都会发现一些自我感觉就这么回事但是实际不是那么回事的情况,演示案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些异样,不过好歹慢慢都解决了。随着上课的次数的增加,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也就多了起来,慢慢的上课变成了一个充满激情并且富有挑战的工作了,而积累的越多,上课要讲的就越多,而对学生的要求就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本书成为了当时最直接的想法。
写书说起来轻松做起来真的很难,还好小云也是个立场坚定的人,基本上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开始了创作,时间就像海绵挤挤就能挤出水来的。那段时间就是每天回家码字3个小时的节奏,就这样接近于持续了1年,第一本小书才完成了写作,教稿,出版的流程,抱着再也不写下一本的想法结果最后还写了第二本,也许以后还会有第三本吧,其中辛苦就不多提了。
上课也渐渐有了感觉,但是上课并不是让学生满意就行的,不能治病只治标不治本。何况每次都上自己很熟的课程,哪怕换课程也不是个出路啊!于是在那段时间曾经的危机感又来了,以后的前途在哪里?当时心中有两个斗争(就和勤奋和懒惰是一对对手一样)
1.再简单的工作也需要人来做,从开始的技术积累到授课能力的积累,这是你现在拥有最大的进步也是和别人拉开距离的地方,全国能讲LR,并且能讲清楚的人应该也不多,这样做好螺丝钉也蛮好的。
2.这么简单的课程要是换个人也就几个月就会了,我很容易被淘汰,那么以后我靠什么养家糊口呢?
当时考虑过去做专职的性能测试,也考虑去做测试经理,但是觉得这样转回去又是走回以前几年的老路,先把该会的都会了吧,好歹现在还没把所有的课程体系都会了。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我们当时讲师团队考虑的很多的内容(参考本文附1,2),如何授之以渔始终是我们的目标,当然最后也会得到一些非议和评分上的斑点,只能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骑自行车去吧。
当5年的讲师经历过去后,对我来说可能还是比自己的计划早了点,但是机遇出现了,我还是得及时跟进吧,于是这次从讲师的工作转为了产品经理,按照老婆的说法就是我早就看出你有忽悠客户的能力了,我就是这样被忽悠过来的,而我会说“这辈子我都会忽悠你下去的”

本章旁白:
1.时刻保持危机感
2.也许工作是让客户满意但是你不能简单的只让客户感觉满意而不是真的满意
3.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则,让你做事更有风格
4.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常积累是很重要的
5.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但是只要坚持了总能看到好的结果,当回头再看那份艰苦是甜的

第十一章 新的挑战(上)

我又回来了,这次要从讲师后的故事开始讲起了,在这个话题前请先看一下附1和附2两个章节的总结反思。
当离开讲师这个岗位走向售前和产品总监这个岗位,应该算是计划中的,可能略微比自己的计划早了一点点(其实1年前就有机会,但是当时觉得还不合适,自己的技术还没磨砺到位)。小云是一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折腾自己的人,总是喜欢调整自己的舒适区。作为内向的小云,在做讲师的时候已经把腼腆的一面给磨砺掉了,接着就需要更加主动的去和陌生人打交道了。所以售前和产品总监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职位,能够进一步解决我与他人沟通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家也知道,学生毕竟是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确实可以提高软件测试行业的质量,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公司领导认可和提高质量意识,而这个正是我作为售前和产品总监可以做到的。
上来的工作首先是熟悉产品,这里涉及到了公司的自研产品和代理产品,而代理的产品很多,所以开始有好几天就是去各个代理产品公司去参加培训,然后自己琢磨下如何使用,评估其优劣,找到卖点。
掌握一门工具并不难,但是在去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其实天下的工具都大同小异,在演示功能的时候并不是你要把你的功能一项项的像说明书一样给客户翻一遍,而是能不能针对客户提出使用这个工具能解决客户痛点的问题。


而除了技术以外,客户对你的信任是更加难以突破的点。对于用户来说,他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是真的懂技术还是一个来吹牛的人,所以一个防范的心理很正常。另外一方面作为甲方的客户,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如何使用或者解决问题,但是未必这样是能实现的,所以作为售前的我,一开始就犯了些不该犯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硬推客户
没有很好的告诉客户我能做什么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和学生接触导致的,学生相对来说并没有主见,会更加直接的接受你的思路和内容,而客户是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对比人的方案会有比较直接的自我看法,甚至是主观意愿。


一旦了解了工作的问题后,那么在随后的工作中就能很好的把握自己了。针对在客户中遇到的问题和客户常提的问题,重新梳理公司业务介绍PPT,然后优化介绍内容及公司优势。


另一方面售前是和销售交集的,如何与销售进行有效的合作就需要在商务和技术之间做很好的衔接。在这里也需要和销售进行丰富的沟通交流。
销售和售前是两个不同的职位,侧重点也不同,虽然有说不懂技术的销售不是好销售,但是不懂销售的技术也不是好技术!所以在去见客户的时候,售前和销售是必须要事先沟通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互相互补,而不要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了。

本章旁白:

客户不是学生


客户不笨,你需要学会如何抓住客户的痛点,坚持自己的原则
要做一个懂销售的技术


第十二章 新的挑战(下)

在做售前的过程中,逐渐看到了很多事情,比如代理的工具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啦,用户想要的东西没法解决啦等等。那么为啥不把用户的痛点加在一起自己做个工具呢?


于是产品总监的责任也就挑在肩上。做产品其实是个蛮有趣的工作,也是个蛮困难的工作,从某些角度来说做软件测试产品的关键问题在于开发人员不能理解测试人员要什么!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是给专业人员用的,而不是给普通测试人员用的。在这点上HP的产品做得确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用。


做产品的工作就是告诉别人你想要做个什么东西出来,所有的idea都在自己的脑子里面。那么做一个产品总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告诉别人整体要做出来怎么样,要面对客户去谈我做什么能解决什么(售前),要面对开发去谈我要实现什么(项目经理和需求),面对美工要去谈我要什么样式等等。
那么在做产品之前首先要做一个产品的介绍会,向公司的相关同事和领导做一个陈述,回头想想当年这个做的还不够好,都不能打动自己的同事怎么去打动客户呢?不过另外一点是同事又没这个痛点,你那什么打动他们呢?
其实第一次做自己的产品是蛮兴奋的一个过程的,可惜最后没等到我做出来就离开了。


本文旁白:
1.当你有很多想法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有,为何不做出来
2.做一个产品需要有一个好的介绍去打动别人,做的好有时候不如说得好
3.做产品经理需要啥都懂

第十三章 拔草记

创业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上一次可以说是小打小闹,而这次是真的再试一次吧,希望不要死在浪头。
其实创业一般都不是自己想做的,而是被逼的,特别是技术人员。

创业点并没有放在自己的居住地上海而是选择了美丽的鹭岛,想法很简单潜在市场和舒服的积累环境。当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要租房、租店面、装修、搬家具、做网站,什么都要自己来。当然你会说花点钱不就行了?能花钱的地方很多,自己做能省还是必须要省的,不过可以对自己省不要对员工、朋友省。
创业并不是为了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说的冠冕点无非是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简单的生活,说的势力点无非就是不想给别人打工,打工永远没出息。
虽然做了很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没有经济压力,但是实际的困难上来还是比想的要多的多。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看待问题都非常的“单纯”,谈好价格干活就行了。但是现实完全是不同的,比如会有人来套你的课程大纲,最后随便找个人来讲!我靠还能这样玩的,这不就是骗人么?从有点节操的技术人员来说,别人的大纲自己是不会讲的,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屏蔽的,但是从商业角度来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好吧,吃一亏长一智,以后不能随便做别人嫁衣了。

真的出来了有一个感觉非常特别就是自己出来做有活就做没活就歇,但是一直歇着人就会慌,虽然可以安慰自己干一旦顶三个月,但是做公司看着房租在燃烧,看着未来种种不明确,心理还是很有压力的。每天一起床500¥就飞走了,也就是今天赚不到500¥就意味着自己亏了500¥,在这个时候会觉得一个员工真幸福。

就这样扛着,还要做各种免费的推广、认识厦门各个圈子的朋友,有一段时间觉得压力很大,外面也经常有怀疑的各种声音。

虽然这几个月没怎么干活,但是有了足够的自己的时间,安心写点东西就成为了生活比较有趣的事情了(虽然不怎么赚钱)。随着《小白成长建议》、《接口测试最佳实践》、《LoadRunner11七天速成》、《LoadRunner11深度揭秘》等电子书陆续上架,线上培训就顺气自然的开展了。

中间这一段就空着吧,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也就别知道了:)


由于工作原因,实在没有状态和心情继续维护下去了,这里写到产品经理就结贴了,也算是到差不多2013年前的工作内容吧,后面的内容等有感而发了再续写吧,而对于大家来说到这里应该已经足够了,因为按照这个等级的薪水也能够让你满意了吧。

还有吐槽。。。。。

吐槽

在QQ群和论坛混的很多,然后看到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最后吐槽一下:
1.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你要先帮助别人
2.如果你觉得自己都没什么可以帮助别人的,那么只是你自私
3.别人不回答你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家没有必要一定要帮你
4.学习是要靠自己的捷径是不存在的
5.多看、多思考,成熟了再问,你不是小孩子还处在什么都问为什么的阶段
6.论坛能够让大家学习到你问问题的方式及解决,QQ只是让你自己知道结果,所以从论坛等结果到从QQ要结果是自己在急功近利,而且还没给大家留后路
7.学会提问和理解别人的答案,不要总希望人家手把手帮你,能帮你解决问题的人才没空帮你手把手呢
8.你会的东西越多你越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越多,谦虚是不变得话题
9.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总不会脱离一个概念做人,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技术拔尖的人而缺能够让大家齐心协力做事的人
10.学会提问,回答问题的人可未必有心情来分析你为啥这样问问题

附1 你还是那个风,但我已经不是那片云了—退出江湖之一

本来是应该在2013年1月21日来写这个帖子的,不过由于种种事由推拖到了今天。屈指一算做一个叫兽也5年有余了,准确时间大概是5年半。就像每次开学典礼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样,本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信我者被我洗脑,不信者你爱干嘛干嘛的原则就成了传说中的人民教育工作者。
每每我们都会用桃李满天下,啥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来形容教师,抱歉其实我是培训讲师,我也不是圣骑,所以不会说圣光庇护着我种种的,直到我膝盖中了一贱。像成人教育,个人觉得应该是比较轻松的。首先不用考虑小朋友们的心智不成熟,不会出现各种大小便失禁,或者男孩子欺负女孩子,女孩子弹男孩子jj等猥琐事件,搞得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其次我也不用端茶送水,喂奶喂饭,接送上下课的事情,万一把孩子锁在车子里了,让我如何是好。最后是目标都很明确的,花了那么大一笔钱,花了那么多的一段时间,千里迢迢的来到一个繁华却又冷漠的城市,赌上自己的未来,接受我们惨无人道的摧残,这种精神起码是可嘉和可叹的。既然学生们信我,我只需尽我平生所学,将功力尽数传授。
在51testing的头几年,感觉还真的是很不错的,公司的文化及个人的提升,是非常符合我们这种技术流人员的思想的,感觉自己进入了快车道,有点懂的可以很懂,不懂得也马上有人教,不会像在公司里面总是在某一块略有涉及,而无法做到广而全之。而学生们也比较给力,经常会给自己下马威,让我经常能感到自己的学术不精,生怕耽误了他们美好的前景,那几年很忙也很幸福。
若干年过去,老师之间的谈论渐渐从xx班有几个不错的学生,变成了,xx班又出了几个极品。上课的感觉总在默默的走向鱼而不是渔。何为鱼和渔?按照“心术”的说法,医生的基本准则是……而老师的基本准则是……暂时还是总结不出来,但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总是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特别是IT这个行业,不是你背下点啥就能解决问题的。例如:如何在Linux中安装Apache,难道你背个rpm命令就能解决问题的么?这个涉及到所,且在这个行业做好,那么完全是大学背多分的想法了。每次听到以前某期的学生现在混得不错,或者企业反映我们的学生上手快,思路活,想法多的时候,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作为一个叫兽的那丝丝成就和微微上翘的嘴角以及洗剪吹的霸气。但现在,就像社会一样,快餐的文化,缺乏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甚至略微自闭的感觉,在每节课中都能深深的被感受。以至于上课时候经常随便说到一个名词的时候,都想说请问你们在大学的时候时间都拿去干嘛了?妞没泡过,游戏也没打过,书没读好,天涯猫扑也不上个,难道天天在麻花腾哪里玩QQ农场不成?竟然连去医院打针的时候总喜欢问护士请问扎在手上的这个橡皮管是啥?护士回答:“压脉带”表示毫无感受的。。。于是我终于明白为啥“太囧”能够红了。。。原来并不一定是电影能把包袱抖的恰到好处,而是日益下降的笑点与病毒式营销产生的强烈冲突,这里不得不感谢一下网易新闻哪触目惊心的评论,能够让我淡定的面对各种意外,处精而不笑,心中暗想,你这个笑话也太老了吧。。
无论是授课,还是在网上和各个QQ群或者网友交流解决问题,上面的感受也常常就像最炫名族风一样铺面而来,就像草泥马样的盘旋着“你是疯儿,我是傻,缠缠绵绵闯天涯”,让我总觉得不想Tank的DPS不是好治疗真是至理名言。当越来越多的猪一样的队友在你身边的时候,那么神一样的对手就是遥不可及的。快餐文化是随着社会进步诞生的,为了生活这无可厚非,在上海这个贫富差距很大的社会,对于那些才进入还生活在可能是生存线上,在这个线上只求解决手上的问题不求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现在终于退出江湖了,无非是有些心灰意冷或自己学术不精,也不用烦恼与如何教学生提高笑点,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了。但作为走过来的人还是不得不啰嗦几句,这个行业的未来靠你们剩下还在奋斗的朋友了,让别人认可培训,我没有做好,你们还有机会。
培训,既然参加培训就一定有自己的不足,而不足往往也是比较明显的,简单说在中国的培训基本上都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而培训业的竞争往往都是从价格开始的(悲剧啊,便宜有好货么?也许但是商家不能做亏本买卖的),口碑和师资等等的会被排在后面,那么无论各位看官是不是做培训的,或者是期待被培训的,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沟通。
测试工作是一个看起来入门很低,但是实际做起来要求很高的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的课程体系都不得不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大量的编程,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水涨船高。只是让我们郁闷的是,计算机的普及按道理来说应该是现在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好,但是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差。就好比去看病,现在病人的自我忍耐和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一样。貌似只能“该吃药了”,这就需要更好的沟通,让大家互相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不过现在的沟通真的是越来越难,经常遇到说一次不听,说两次不听的,那么真的我帮不了你,你哪里凉快呆哪里去吧。在这里也想对所有想做好测试工作的朋友说一句,卧薪尝胆才能拨云见雾,否则等到你意识到自己的瓶颈已经让你落后于别人的时候,想追就很难了。

对于培训的同行,隐退前还能说的就是:
1.对自己高要求,做到有大局观(样样技术都懂点),有应变力(随便那个东西都能讲到技术)
2.技术重要但不是关键,培训是一个沟通,如何从被培训人的想法上思考,带动思考流程是关键
3.不能让人人满意,但是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埋没在大潮中
4.瓶颈,也许做这行几年后你就会觉得有瓶颈,老是讲点基础给这些没基础的人多没技术含量啊。但是实际情况,你还没做到基础足够的扎实,任何一个技术都是从基础来的,而有能力教好基础的人很多时候比讲一些主流技术的有内涵
5.讲师对知识体系和思路的要求很高,mindmanager这类的思维导向软件帮助很大,若干年后你会发现你描述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会比别人高很多,这就是你的优势,不做培训的人是很难做到这点的。
不小心说了那么多废话,看的你都渴了吧,就这样吧,离开培训虽然在计划之中,确实也提前了不少,既然交出了手中的枪,那么请正在持枪的兄弟姐妹们继续站好这班岗。

云层 2013.1.24

附2 你还是那个风,但我已经不是那片云了—退出江湖之二

在结束了最后一天的周末班培训后,终于可以写下完结篇了。现在仔细一想发现应该把标题改成上下,这样免得大家会以为我会写个十来章节,最后搞得和小说一样了。
周末班的培训算算也做了很多期了,上过的课程也算不少,总体感觉还是比就业班好了不少。悲剧的就是每次都是周末周末,导致生活非常不和谐,人家休息我上班,人家上班我还上班。以至于最高峰到了700+小时的加班记录,好在最近2个月一阵猛休,压进了500+的范围。
每每说到周末班,老师之间的感觉还算是比较平静的,至少工作过几年的人确实在态度上好多了,懂事了。偶尔会有几个比较奇葩的人,但是也只是让我们觉得大家思考方法上不在一个位面,而并没有不尊重或者让人抓狂的事情发生。不过说句实话来参加周末班培训的人基础好的不多。这个东西其实也蛮正常的,如果基础都很好,自己看看都懂了,干嘛非要参加培训呢?有时候我们就会说其实就业班的某几个学生还真比周末班的学生接受速度快,代码写出来漂亮。当然同上篇,好久都没这种事情发生了,就业班不再给力。
从课程体系来说,2013年的新的周末班包含就业班的课程其实变化还是很大的,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了不少,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不得不和代码打交道,加上这东西本来就是大多数测试的软肋,所以自然效果出来并不是那么的理想。python的课才出来我就交接给后面的老师了,希望这个课上出去学生不会因为那让人纠结的对齐语法结构而崩溃。新的课程体系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更加实用了,何为实用?就是更能够让面试官觉得你好牛,你好厉害,我要你。没办法需求推动么,总要努力的迎合各种客户就业的需求和各种企业的奇怪需求。既然面试无法准确的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天赋来做测试,那么还是就技术流派吧,传说中大妈做测试的例子估计没有啥皇亲国戚是不可能重现了。而企业中的问题,却在周而复始的重复。
何出此言呢?上课会和很多在职的学员交流,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很多年前都在遇到的问题,从某些角度来说,我们行业的软件测试除了多用了几个工具,貌似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提升,而大家都会认为会工具就能解决问题。而选什么工具,都是略微茫然,或者追寻大流的。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就好比病人,他又没专业知识,只能医生说怎么治,那么病人就接受怎么治。选什么工具怎么做其实有很多的主观性,所以在这个方面国内的工具选择和投入还是有些茫然或者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而作为一个没有明显产出的工作,测试很难被重视,即便重视也错误的认识做好测试的关键。所以这个行业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东西,而人员的积累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从培训的角度来说,比较好做的确实是周末班,基本上只要你会就可以把课给上了,特别是动手课,不需要太多的授课技巧。对比企业培训,用户的需求往往让人很纠结,而且在企业里面的人总是希望你来一下问题就解决了,就像买一个解决方案似的,但是这东西是不太可能的。
云层 20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