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如何使数据通过网络核心(大量路由器)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
直接互联
没有交换的话每个主机都需要直接相连。
星型:
核心交换设备流量过大,且需要占用大量的端口。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阶段
- 建立连接(呼叫、电路建立)
- 通信
- 释放连接(拆除电路)
特点:独占资源
优点:
- 通信时延小
- 有序传输
- 没有冲突
- 实时性强
缺点
-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 线路独占、线路的使用效率低
- 灵活性差
- 无差错控制能力
报文交换
报文:源应用发送的信息整体。
优点:
- 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
- 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 线路可靠性较高
- 线路利用率较高
- 多目标服务
缺点:
- 有存储转发时延
- 报文的大小不定,需要网络节点有足够大的缓存
分组交换
与报文交换类似,均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不同点是对象为分组。
分组:把大的数据块分割为小的分组
- 存储转发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有并行性
- 分组 = 首部 + 部分报文
- 也称为“包”
优点:
- 无需建立连接
- 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 线路可靠性较高
- 线路利用率较高
- 相对于报文交换,存储管理更容易
缺点:
- 有存储转发时延
-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 乱序到达目的主机,需要重新排序
总结
-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采用分组转换
- 转送数据量大,且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选择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传输时延最小(无分组转发)
- 从信道利用率来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信道利用率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延迟更低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 数据报 - 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不事先为分组的传播确定传输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不同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 - 虚电路 - 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
首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建立连接),然后沿该路径(连接)传输系列分组,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几种传输单元的名词
- 应用层:报文
- 传输层:报文段
- 网络层:IP数据报 - 分组
- 数据链路层:帧
- 物理层:比特流
数据报
Internet使用的分组交换方式
- 无连接服务:不事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不同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
- 每个分组都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
- 基于路由协议/算法构建转发表
- 检索转发表:每个分组独立选路
虚电路
- 将数据报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结合
- 虚电路: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路径上所有结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每一项纪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信息。
通信过程
- 建立连接
每个分组携带虚电路号,而非目的地址
源主机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并收到“呼叫应答”分组后才算建立连接 - 数据传输
全双工通信 - 释放连接(虚电路释放)
源主机发送“释放请求”分组以拆除虚电路
总结
数据报服务 | 虚电路服务 | |
---|---|---|
连接的建立 | 不要 | 必须有 |
目的地址 | 每个分组都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 尽在建立阶段使用,之后每个分组使用长度较短的虚电路号 |
路由选择 | 每个分组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一路由转发 |
分组顺序 | 不保证有序到达 | 保证有序到达 |
可靠性 | 不保证可靠通信 | 可靠性由网络保证 |
对网络故障的适应性 | 出故障的结点丢失分组,其他分组路径选择发生变化,可正常传输 | 所有经过鼓掌结点的虚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
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 由用户主机进行流量控制,不保证数据报的可靠性 | 可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由用户主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