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喜剧之王》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电影。跟大多数人一样,对「我养你啊」这一段很是情有独钟,毕竟每一个男人都希望遇到一段倾尽所有也要拥有的爱情。
点击查看【music163】

但是,在这部剧中最最最让我不得忘怀的却是一本书——《演员的自我修养》,被尹天仇视为珍宝的一本书,尽管它一度被当作「嫖资」。

演员的自我修养&周星驰.jpeg

这本书指引着尹天仇说出了我最爱的那句台词: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尹天仇·《喜剧之王》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周星驰1.jpeg

深受《演员的自我修养》以及台词「其实我是一个演员」的影响,在每一个思索职业发展的夜晚,都希望自己能够像尹天仇一样,发自内心地讲出——其实我是一个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我的「康庄大道」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得来并不容易。

四年制本科的第五年,下学期刚刚开学,我就从教务处领了一本结业证,逃离式地离开学校,并连夜买票上车前往深圳龙岗投奔「网吧五连坐」的小雷雷。

在深圳龙岗的前大半个月时间里,睡在小雷雷的出租屋地板上,白天出去跑各个区的招聘会,被各种鄙视——大学读了五年竟然连个毕业证都没有——且无功而返后,晚上窝在网吧打DOTA至深夜。唯一一次没玩到深夜,是因为隔壁两人打架,血溅到我的显示器上。

一边痛恨着自己对DOTA的沉迷,一边还玩着DOTA,延续着大四、大五期间的矛盾心理。

可悲的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竟然也是因为DOTA带来的

DOTA其实我玩得还不错,当时也认知圈子里的一些职业选手,有那么丁点儿人脉。有个朋友介绍,说是VS在招聘编辑,让我写两段DOTA英雄的故事投过去试试。作为曾经5QBT文学板块的版主,两段英雄故事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当天就将最爱的两个英雄——屠夫和白虎——的故事发了过去。第二天,VS的运营总监就电话过来聊了聊,最后表示下周一办理入职。

与小雷雷喝了告别酒后,第二天就奔赴广州,随后入职VS,正式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

第一份工作并不轻松,尽管我表现得游刃有余

1个半月转正,随后3个月升任编辑组组长,接着又涨薪兼任赛事活动运营,策划公司第一届竞技游戏比赛,参与策划VS竞技校园行活动。期间,与海涛在酒店房间里「坦诚相待」,也现场见证了砍手Hao的青涩红毛和「嚣张」。

但,一周六天,每天10半后才下班,着实让我身体吃不消。薪资从试用1500,转正1800,两次涨薪到3000+,依然兜里空空。

随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认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职业思考:

介于想自己干出点什么的终极目标,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更好地服务我的终极目标?

此时是2012年,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发展尚处于草莽江湖时代。基于当时的认知,产品经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岗位

上游是需求方,下游是实现方。需求方可以是用户、客户、运营、市场、财务、老板等等,实现方是前端研发、后端研发、测试、运维等等。

可以说这个岗位的触手触达到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个最终想自己组建团队干出点什么的人来说,这样一个岗位简直不能太合适了。

那时,便下定决心,产品经理便是我职业的「康庄大道」!

奔跑在大道上

创业团队洗礼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翻阅一些资料,学会几个常用的工具,回到互联网比较贫瘠的武汉,带着极低的薪资要求,便开始了我的产品经理职业生涯的无畏闯荡。

在那个互联网草莽江湖的时代,找一个初阶产品经理的工作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个创业团队,20来人,前后端研发、测试、UI、产品合计10人,汽车后服务市场的O2O平台。

2年多的时间里,不知道熬夜通宵加班了多少次,比在VS辛苦得多,可我竟然坚持下来了,或许是热爱吧!

一个人负责Web、后台、H5、微信服务号、App等产品,完完全全的从0到1。线下推广,活动效果追踪,数据分析等等,不过到最后还是以一顿散伙饭相互告别。

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说我的产品基本功得到很大的成长。不过,最让我收益是对「人性」的关注,以及「结构化思维方法论」。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煜宇(CTO)讲的根本人性,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它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燃我对心理学的兴趣,指引着我学习心理学,以及时刻警醒自己

同时,十分敬佩他在内部培训时,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言简洁,在他的影响下,学习《金字塔原理》,深入了解到结构化思维方法论。

经过这段创业团队的洗礼,我对产品经理的职业成长有了强烈的渴望,2015年年后直奔上海。

中型企业感悟

由于没有对比,那时并不知道自己产品能力在市场上处于什么水平,以一个较低的姿态去求职。3月14日到上海,3月20日入职了51offer,提供在线留学服务的产品。

51offer的产研团队100来人,产品团队10人左右。刚入职时,产品团队直接归COO管理,即便是以当时的眼界,也不太认可COO在产品方面的造诣。后来,公司从土巴兔挖来了一位产品总监Jason(其服务的上一家企业是腾讯),单从产品方面来讲,还是十分敬佩他的。

Jason在当时带来的「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的产品接触点」理论(用现在的话讲应该是「用户体验地图」理论)以及场景方法论,确确实实给予我醍醐灌顶式的觉悟。这两点,在之前的工作中或多或少无意识的应用到,但从未系统化的总结。
image.png
将这点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上后,我所负责的电商平台在留存和转化方面持续提升,同时业绩节节攀升,远远的超出了公司的预期。

工作上得到了平台运营总监欢欢的认可,同时,我也膨胀地觉得「我又行了」,就在欢欢的邀请下,短暂地加入了她的创业团队,然而现实依然很残酷。

小「厂」实践和反思

与欢欢告别后,一门心思的想进入更大一些的企业,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产品功力。

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称得上是「厂」的企业要我,不得已去了一家小公司,毕竟还是要恰饭的嘛。在这家公司上班的第五天,突然接到易果生鲜HR的电话,说是面试通过了,问我啥时候入职。立马回复,下周一就可以入职。协商好入职时间后,当面与这家公司的老板道了歉。

来到易果生鲜后,起初是负责一个社区产品——亚米星球,在产品设计已完成且评审通过的情况下,它被砍了,胎死腹中。

随后,便转到新组建的O2O项目组,负责O2O项目的中台商品中心、库存中心,以及运营管理后台等产品线。期间,我们的产品总监武老板让我画一个产品架构图,憋了一下午后,交付给她,她回复了句,你这也画得太丑了吧!这是我心中一道过不去的槛,也勉励着我继续学习前进。

在易果生鲜的2年时间内,也许是我表现得还不错,负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S&OP、CMS等等(有一些已经不记得项目名称了),实践了我很多想法。当然结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甚至在大会议中被同事指着骂「傻逼」。

在这段经历中,有遇到产品功力蛮不错的人,委身在小公司。也有遇到产品功力不咋滴的人,混迹在大厂。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很不解,为什么Ta能进大厂而我不能?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进入到大厂?

随着易果生鲜的几轮大裁员以及被重组,多次徒步放空自己后,已不再纠结「凭啥Ta能进大厂,而我不能了」。唯一关心的只剩下「如何提升自身修养,做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团队管理&查漏补缺

经过前几份工作的洗礼,自信负责单条产品线或者多个产品线应当都信手拈来,欠缺的是「从更高、更大的视野去顶层思考」,以及产品团队管理经验。

本着补齐短板的目的,入职到一家传统企业,一家保健品自研、自产、自销的直销公司。

产研团队40+人,带领4人的产品团队,其中有两位产品同事属于入门级别。

通过锤炼,如我所愿,从企业的视角重构规划公司的产品架构,至少可以hold住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架构。
image.png
image.png
在这份工作以前,偶尔会有一段时间让我带带一两个新人,但基本上都是协助的意味偏多。

在我对团队管理的认知里,团队建设做得比较好有三点是必须做到的。要想保证团队的稳定性,那么也至少要做到其中一点。具体的三点如下:

  1. 团队成员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
  2. 团队成员在物质回报上有所提高
  3. 团队成员精神层面上快乐、幸福

现今回顾,这三点,其中第二点基本不可能做到,第三点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仅能称得上「友好、「和谐」,第一点做到还不够,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尚未真正意义上运作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深深的困扰着我——整理输出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基于对费曼学习法的认知,输出应当是最好的输入。自己的产品工作已有10余年时间,经历了很多,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可以开始尝试进行总结输出,而后,再回顾升华。

一定程度上,我眼中的总结输出类似于复盘,看看自己到底掌握了些什么以及程度,同时也看看自己到底欠缺什么。最终,不足的、欠缺的,都会成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

「奔跑者」的自我修养

前面多次提到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那产品经理到底要修养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保持「自我驱动力」!

我的「自我驱动力」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太多我想搞明白的事。非常喜欢一句话「归来仍是少年」,少年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希望自己也能如此,毕竟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第二点,产品基本功是基础,一个合格产品经理的充分条件。

在我的产品工作工作生涯中,有一位资深产品专家,原型不会画、PRD文档不会写,甚至连流程图都不会画的产品经理,但其沟通能力特别强。

当然,这里我想说的是,产品基本功包含方方面面,有些方面较「长」,有些方面较「短」,有些企业需要某方面「长」的人才,那么就愿意给出更高的岗位和薪资。只不过,从我个人角度来讲,首先我希望自己「短」的方面少且不要过于短,其次我希望自己「长」的方面多且足够长。

image.png

第三点,充分的理解这个世界,甚至于妄图搞明白这个世界的运行原理!

俞军讲过「优秀的产品经理其实做的也就是两件事,先理解这个世界,再把他理解的这个世界讲述给别人」,这份见解我很认同。

想要活得自在,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难得糊涂,其二为充分理解这个世界以达到应对自如。

难得糊涂对普通人来讲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则是万万使不得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必须必须的!

在我个人看来,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等都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必须涉猎的,不能说都得达到专家学者的级别,至少也要深谙其道。

第四点,向善。

一直以来,我非常认同一个观点「人之初,性本恶」。

为什么这么讲?

刚出生的婴儿,作为一个人初次来到这个世界,Ta唯一的诉求就是活下去,这个时候Ta脑子里就只有动物本性,压根儿就没有任何的善。

从我接触互联网的20余年,见过太大太多的社交产品,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款社交产品不作恶的,或多或少在利用人性七宗罪中的「淫欲」。

「恶」是人一出生便有的,而且是相伴一生的,只不过有的人能时时刻刻地克制住,有的人不但不克制,而且还运用自如的用以获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在我的认知里,一个好的产品包含以下几点:

  1. 有用
  2. 好用
  3. 有收益
  4. 有社会价值

其中,第四点就要求设计产品的产品经理要有一颗向善的心!

继续我的奔跑

老实讲,我对乔布斯并没有太多的推崇,尽管他足够的伟大。

不过他有一句话,我仍是非常喜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mage.png
在「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基础上,秉承费曼学习法的「输出是最好的输入」,继续着我的奔跑!

想必是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要求很高,也或许是认为产品经理过于神圣——毕竟是改变世界的人,一直以来,都不曾认为自己满足心目中产品经理的要求,无法发自内心的说出——我是一个产品经理。

不过,只要在自我修养的这条路上,不曾停下步伐,迟早有一天,我可以坦然地说出「我是一个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