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理解Linux得一切皆文件

Linux 中所有内容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和管理的,即一切皆文件,普通文件是文件,目录(Windows 下称为文件夹)是文件,硬件设备(键盘、监视器、硬盘、打印机)是文件,就连套接字(socket)、网络通信等资源也都是文件。
Linux系统中,文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普通文件
类似 mp4、pdf、html 这样,可直接拿来使用的文件都属于普通文件,Linux 用户根据访问权限的不同可以对这些文件进行查看、删除以及更改操作。
2) 目录文件
对于用惯 Windows 系统的用户来说,目录是文件可能不太好理解。
Linux 系统中,目录文件包含了此目录中各个文件的文件名以及指向这些文件的指针,打开目录等同于打开目录文件,只要你有权限,可以随意访问目录中的任何文件。
注意,目录文件的访问权限,同普通文件的执行权限,是一个意思。
3) 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
这些文件通常隐藏在 /dev/ 目录下,当进行设备读取或外设交互时才会被使用。
例如,磁盘光驱属于块设备文件,串口设备则属于字符设备文件。
Linux 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要么是块设备文件,要么是字符设备文件。
4) 套接字文件(socket)
套接字文件一般隐藏在 /var/run/ 目录下,用于进程间的网络通信。
5) 符号链接文件(symbolic link)
类似与 Windows 中的快捷方式,是指向另一文件的简介指针(也就是软链接)。
6) 管道文件(pipe)
主要用于进程间通信。例如,使用 mkfifo 命令创建一个 FIFO 文件,与此同时,启用进程 A 从 FIFO文件读数据,启用进程 B 从 FIFO文件中写数据,随写随读。

2.数据库事务四大特性

1、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因此事务的操作如果成功就必须要完全应用到数据库,如果操作失败则不能对数据库有任何影响。
2、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拿转账来说,假设用户A和用户B两者的钱加起来一共是5000,那么不管A和B之间如何转账,转几次账,事务结束后两个用户的钱相加起来应该还得是5000,这就是事务的一致性。
3、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当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比如操作同一张表时,数据库为每一个用户开启的事务,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操作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
  即要达到这么一种效果:对于任意两个并发的事务T1和T2,在事务T1看来,T2要么在T1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要么在T1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样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有其他事务在并发地执行。
4、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了,那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即便是在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
  例如我们在使用JDBC操作数据库时,在提交事务方法后,提示用户事务操作完成,当我们程序执行完成直到看到提示后,就可以认定事务以及正确提交,
即使这时候数据库出现了问题,也必须要将我们的事务完全执行完成,否则就会造成我们看到提示事务处理完毕,但是数据库因为故障而没有执行事务的重大错误。

3.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什么是事务的隔离性(Isolation)呢?
隔离性是指,多个用户的并发事务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时,一个用户的事务不应该被其他用户的事务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
如果不考虑隔离性,会发生什么事呢?

  1. 1.脏读:

脏读是指一个事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读取到另一个为提交事务的数据。
—原数据
—id name
—1 lisi

—事务1
START TRANSACTION;
updata t_table set name = ‘wangwu’ where id = 1; —此时事务2查询id = 1
ROLLBACK;

—事务2
select * from t_table where id = 1; —查询到 id = 1, name = ‘wangwu’
事务1并没有提交,name 还是 lisi,但是事务2却读到了 name = wangwu,这就是脏读。如果换成A给B转账,B查询到了没有提交的事务,认为已经收到A转过来的钱,那岂不是很恐怖。
不过在实际开发中,应该很少有人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1. 2.不可重复读:

不可重复读是指对于数据库中的某个数据,一个事务范围内的多次查询却返回了不同的结果,这是由于在查询过程中,数据被另外一个事务修改并提交了。
—原数据
—id name
—1 lisi

—事务1
select from t_table where id = 1; — 查询到 id = 1, name = list, 事务2在此时提交
select
from t_table where id = 1; — 查询到 id = 1, name = wangwu

—事务2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_table set name = ‘wangwu’ where id = 1;
COMMIT;
不可重复读和脏读的区别是,脏读读取到的是一个未提交的数据,而不可重复读读取到的是前一个事务提交的数据。而不可重复读在一些情况也并不影响数据的正确性,比如需要多次查询的数据也是要以最后一次查询到的数据为主。

  1. 3.幻读

幻读是事务非独立执行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例如事务T1对一个表中所有的行的某个数据项做了从“1”修改为“2”的操作,这时事务T2又对这个表中插入了一行数据项,而这个数据项的数值还是为“1”并且提交给数据库。而操作事务T1的用户如果再查看刚刚修改的数据,会发现还有一行没有修改,其实这行是从事务T2中添加的,就好像产生幻觉一样,这就是发生了幻读。
幻读和不可重复读都是读取了另一条已经提交的事务(这点就脏读不同),所不同的是不可重复读查询的都是同一个数据项,而幻读针对的是一批数据整体(比如数据的个数)。
—原数据
—id name
—1 lisi

—事务1
select from t_table where id = 2; —返回NULL,此时事务2提交
select
from t_table where id = 2; —返回id = 2, name = wangwu

—事务2
insert into t_table values(2,’wangwu’);
COMMIT;
不可重复读和幻读是初学者不易分清的概念,我也是看了详细的解读才明白的,总的来说,解决不可重复读的方法是 锁行,解决幻读的方式是 锁表。
四种隔离级别解决了上述问题

  1. 1.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这种事务隔离级别下,select语句不加锁。
此时,可能读取到不一致的数据,即“脏读 ”。这是并发最高,一致性最差的隔离级别。

  1. 2.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可避免 脏读 的发生。
在互联网大数据量,高并发量的场景下,几乎 不会使用 上述两种隔离级别。

  1. 3.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MySql默认隔离级别。
可避免 脏读 、不可重复读 的发生。

  1. 4.串行化(Serializable ):

可避免 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的发生。
以上四种隔离级别最高的是 Serializable 级别,最低的是 Read uncommitted 级别,当然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像 Serializable 这样的级别,就是以 锁表 的方式(类似于Java多线程中的锁)使得其他的线程只能在锁外等待,所以平时选用何种隔离级别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MySQL数据库中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 。
在MySQL数据库中,支持上面四种隔离级别,默认的为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 ;而在 Oracle数据库 中,只支持Serializable (串行化) 级别和 Read committed (读已提交) 这两种级别,其中默认的为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 级别。
查询和设置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select @@tx_isolation;
+————————-+
| @@tx_isolation |
+————————-+
| REPEATABLE-READ |
+————————-+
set tx_isolation=’隔离级别’; —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set tx_isolation=’read-uncommitted’;

select @@tx_isolation;
+—————————+
| @@tx_isolation |
+—————————+
| READ-UNCOMMITTED |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960184/article/details/82557978

4.Mysql数据库的存储引擎

MySQL5.5以后默认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其中InnoDB和BDB提供事务安全表,其它存储引擎都是非事务安全表。
若要修改默认引擎,可以修改配置文件中的default-storage-engine。
可以通过:show variables like ‘defaultstorage_engine’;查看当前数据库到默认引擎。
命令:_show engines
show variables like ‘have%’可以列出当前数据库所支持到引擎。
其中Value显示为disabled的记录表示数据库支持此引擎,而在数据库启动时被禁用。在MySQL5.1以后,INFORMATIONSCHEMA数据库中存在一个ENGINES的表,它提供的信息与show engines;语句完全一样,可以使用下面语句来查询哪些存储引擎支持事物处理:
select engine from information_chema.engines where transactions = ‘yes’;
可以通过engine关键字在创建或修改数据库时指定所使用到引擎。
主要存储引擎:MyISAM、InnoDB、MEMORY和MERGE介绍:
在创建表到时候通过_engine=…
type=…来指定所要使用到引擎。show table status from DBname来查看指定表到引擎。
(一)MyISAM
它不支持事务,也不支持外键,尤其是访问速度快,对事务完整性没有要求或者以SELECT、INSERT为主的应用基本都可以使用这个引擎来创建表。
每个MyISAM在磁盘上存储成3个文件,其中文件名和表名都相同,但是扩展名分别为:

  • .frm(存储表定义)
  • MYD(MYData,存储数据)
  • MYI(MYIndex,存储索引)

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可以放置在不同的目录,平均分配IO,获取更快的速度。要指定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的路径,需要在创建表的时候通过DATA DIRECTORY和INDEX DIRECTORY语句指定,文件路径需要使用绝对路径。
每个MyISAM表都有一个标志,服务器或myisamchk程序在检查MyISAM数据表时会对这个标志进行设置。MyISAM表还有一个标志用来表明该数据表在上次使用后是不是被正常的关闭了。如果服务器以为当机或崩溃,这个标志可以用来判断数据表是否需要检查和修复。如果想让这种检查自动进行,可以在启动服务器时使用—myisam-recover现象。这会让服务器在每次打开一个MyISAM数据表是自动检查数据表的标志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处理。MyISAM类型的表可能会损坏,可以使用CHECK TABLE语句来检查MyISAM表的健康,并用REPAIR TABLE语句修复一个损坏到MyISAM表。
MyISAM的表还支持3种不同的存储格式:

  • 静态(固定长度)表
  • 动态表
  • 压缩表

其中静态表是默认的存储格式。静态表中的字段都是非变长字段,这样每个记录都是固定长度的,这种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非常迅速,容易缓存,出现故障容易恢复;缺点是占用的空间通常比动态表多。静态表在数据存储时会根据列定义的宽度定义补足空格,但是在访问的时候并不会得到这些空格,这些空格在返回给应用之前已经去掉。同时需要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返回字段后的空格,而使用这种格式时后面到空格会被自动处理掉。
动态表包含变长字段,记录不是固定长度的,这样存储的优点是占用空间较少,但是频繁到更新删除记录会产生碎片,需要定期执行OPTIMIZE TABLE语句或myisamchk -r命令来改善性能,并且出现故障的时候恢复相对比较困难。
压缩表由myisamchk工具创建,占据非常小的空间,因为每条记录都是被单独压缩的,所以只有非常小的访问开支。
(二)InnoDB
InnoDB存储引擎提供了具有提交、回滚和崩溃恢复能力的事务安全。但是对比MyISAM的存储引擎,InnoDB写的处理效率差一些并且会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以保留数据和索引。
_1)自动增长列:
_InnoDB表的自动增长列可以手工插入,但是插入的如果是空或0,则实际插入到则是自动增长后到值。可以通过”ALTER TABLE…AUTO_INCREMENT=n;”语句强制设置自动增长值的起始值,默认为1,但是该强制到默认值是保存在内存中,数据库重启后该值将会丢失。可以使用LAST_INSERT_ID()查询当前线程最后插入记录使用的值。如果一次插入多条记录,那么返回的是第一条记录使用的自动增长值。
对于InnoDB表,自动增长列必须是索引。如果是组合索引,也必须是组合索引的第一列,但是对于MyISAM表,自动增长列可以是组合索引的其他列,这样插入记录后,自动增长列是按照组合索引到前面几列排序后递增的。
_2)外键约束:
_MySQL支持外键的存储引擎只有InnoDB,在创建外键的时候,父表必须有对应的索引,子表在创建外键的时候也会自动创建对应的索引。
在创建索引的时候,可以指定在删除、更新父表时,对子表进行的相应操作,包括restrict、cascade、set null和no action。其中restrict和no action相同,是指限制在子表有关联的情况下,父表不能更新;casecade表示父表在更新或删除时,更新或者删除子表对应的记录;set null 则表示父表在更新或者删除的时候,子表对应的字段被set null。
当某个表被其它表创建了外键参照,那么该表对应的索引或主键被禁止删除。
可以使用set foreign_key_checks=0;临时关闭外键约束,set foreign_key_checks=1;打开约束。
(三)MEMORY
memory使用存在内存中的内容来创建表。每个MEMORY表实际对应一个磁盘文件,格式是.frm。MEMORY类型的表访问非常快,因为它到数据是放在内存中的,并且默认使用HASH索引,但是一旦服务器关闭,表中的数据就会丢失,但表还会继续存在。
默认情况下,memory数据表使用散列索引,利用这种索引进行“相等比较”非常快,但是对“范围比较”的速度就慢多了。因此,散列索引值适合使用在”=”和”<=>”的操作符中,不适合使用在”<”或”>”操作符中,也同样不适合用在order by字句里。如果确实要使用”<”或”>”或betwen操作符,可以使用btree索引来加快速度。
存储在MEMORY数据表里的数据行使用的是长度不变的格式,因此加快处理速度,这意味着不能使用BLOB和TEXT这样的长度可变的数据类型。VARCHAR是一种长度可变的类型,但因为它在MySQL内部当作长度固定不变的CHAR类型,所以可以使用。

create table tab_memory engine=memory select id,name,age,addr from man order by id;

使用USING HASH/BTREE来指定特定到索引。

create index mem_hash using hash on tab_memory(city_id);

在启动MySQL服务的时候使用—init-file选项,把insert into…select或load data infile 这样的语句放入到这个文件中,就可以在服务启动时从持久稳固的数据源中装载表。
服务器需要足够的内存来维持所在的在同一时间使用的MEMORY表,当不再使用MEMORY表时,要释放MEMORY表所占用的内存,应该执行DELETE FROM或truncate table或者删除整个表。
每个MEMORY表中放置到数据量的大小,受到max_heap_table_size系统变量的约束,这个系统变量的初始值是16M,同时在创建MEMORY表时可以使用MAX_ROWS子句来指定表中的最大行数。
(四)MERGE
merge存储引擎是一组MyISAM表的组合,这些MyISAM表结构必须完全相同,MERGE表中并没有数据,对MERGE类型的表可以进行查询、更新、删除的操作,这些操作实际上是对内部的MyISAM表进行操作。对于对MERGE表进行的插入操作,是根据INSERT_METHOD子句定义的插入的表,可以有3个不同的值,first和last值使得插入操作被相应的作用在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表上,不定义这个子句或者为NO,表示不能对这个MERGE表进行插入操作。可以对MERGE表进行drop操作,这个操作只是删除MERGE表的定义,对内部的表没有任何影响。MERGE在磁盘上保留2个以MERGE表名开头文件:.frm文件存储表的定义;.MRG文件包含组合表的信息,包括MERGE表由哪些表组成,插入数据时的依据。可以通过修改.MRG文件来修改MERGE表,但是修改后要通过flush table刷新。

create table man_all(id int , name varchar (20))engine=merge union =(man1,man2) insert_methos= last ;

5.线程池:参数 创建 执行流程

一、Executors工具类

Executors 是 Executor 的工具类,提供了4种创建不同线程池的方式,来满足业务的需求。底层是调ThreadPoolExecutor类构造方法。

二、Executors中线程池创建的4种方式

newFixedThreadPool:创建的是定长的线程池,可以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超出的线程会在线程队列中等待,使用的是无界队列,核心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一样,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没有任务时候立刻销毁,使用默认线程工厂。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创建的是单线程化的线程池,只会用唯一一个工作线程执行任务,可以指定按照是否是先入先出,还是优先级来执行任务。同样使用无界队列,核心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都是1个,同样keepAliveTime为0,可选择是否使用默认线程工厂。
newCachedThreadPool:设定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当线程池长度超过处理的需要,可以灵活回收空闲线程,如果没有可以回收的才新建线程。没有核心线程数,当线程没有任务60s之后就会回收空闲线程,使用有界队列。同样可以选择是否使用默认线程工厂。
newScheduledThreadPool:支持线程定时操作和周期性操作。

参数详解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量。当线程数少于corePoolSize的时候,直接创建新的线程,尽管其他线程是空闲的。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达到corePoolSize后,就会把到达的任务放到缓存队列当中。
maximunPoolSize:线程池最大线程数。只有在缓冲队列满了之后才会申请超过核心线程数的线程。当线程数量大于最大线程数且阻塞队列满了这时候就会执行一些策略来响应该线程。
workQueue:阻塞队列。存储等待执行的任务,会对线程池的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提交一个新的任务到线程池的时候,线程池会根据当前线程数量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keepAliveTime:允许线程的空闲时间。当超过了核心线程数之外的线程在空闲时间到达之后会被销毁。
unit:keepAliveTime的时间单位。
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用来创建线程,当使用默认的线程工厂创建线程的时候,会使得线程具有相同优先级,并且设置了守护性,同时也设置线程名称。
handler:拒绝策略。当workQueue满了,并且没有空闲的线程数,即线程达到最大线程数。就会有四种不同策略来处理

  • 直接抛出异常(默认)
  • 使用调用者所在线程执行任务
  • 丢弃队列中最靠前的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 直接丢弃当前任务

    6.Linuxx下怎么查看Java进程并将其杀死

    Linux系统下如何kill掉一个后台Java进程,相信童鞋们都知道如何操作。首先使用ps命令查找该Java进程的进程ID,然后使用kill命令进行杀掉。命令如下:
(1)ps查进程ID
[user@data2 ~]$ ps -ef | grep Test
user 2095020809 0 21:30 pts/1 00:00:00 java -jar Test.jar
user 21030 20996 0 21:30 pts/2 00:00:00 grep Test
(2)kill杀进程
[user@data2 ~]$ kill -9 20950

再使用ps命令查该进程,发现进程Test.jar已经被杀掉。使用“kill -9 $pid”杀Java进程,干净利落。

7.线程的状态以及转换

  1. 初始(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但还没有调用start()方法。
  2. 运行(RUNNABLE):Java线程中将就绪(ready)和运行中(running)两种状态笼统的称为“运行”。
    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比如main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CPU的使用权,此时处于就绪状态(ready)。就绪状态的线程在获得CPU时间片后变为运行中状态(running)。
  3. 阻塞(BLOCKED):表示线程阻塞于锁。
  4. 等待(WAITING):进入该状态的线程需要等待其他线程做出一些特定动作(通知或中断)。
  5. 超时等待(TIMED_WAITING):该状态不同于WAITING,它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后自行返回。
  6. 终止(TERMINATED):表示该线程已经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