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心内容

  • 数据
  • 信息
  • 管理信息
  • 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

    需要明白理解记住👆上面几个概念以及特征

课本学习要求

  1. 掌握数据、信息的概念,信息的性质,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性质
  3.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4.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课本内容速记

    Q: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系统学、统筹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政策学、通信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A:是一个能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相结合系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组织管理和决策
    A: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实际应用中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整体角度看: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计算机技术、信息流三大要素,它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传递、更新和维护,是通过处理信息流为企业组织提供决策支撑的信息**处理系统

Q: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为决策提供服务
对企业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和全面的管理
是人机相结合的系统
将先进的管理手段融入其中
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

Q: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不同的理解,所以构成来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结构。

三大结构:

  • 概念结构:即从概念来看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构成
    • 信息源: 即原始信息的产生地
    • 信息处理器 :即信息处理器根据不同需求,对原始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存储后转换为所需要的信息
    • 信息使用者 :信息的归宿,使用信息进行决策
    • 信息管理者 :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和维护,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之后,对其协调,保证各个部分能够正常运行。
  • 层次结构 :即从企业所在的层次,对应管理信息的分类
    • 操作层子系统
      • 管理信息的最底层,监控组织的基本活动和交易的信息系统
      • 常用的是交易处理系统(TPS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 主要任务:回答一些常规性的问题,跟踪组织的交易流程
    • 控制系统子系统
      • 支持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控制、决策和行政活动的信息系统
      • 常用系统是 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 主要任务是定期向中层管理者提供组织运行的状况的报告,而不是操作的即时信息。,承上启下。
    • 战略信息管理子系统
      • 支持高级管理层进行长期计划活动的信息系统
      • 常用系统:专家支持系统 ESS executive support system
      • 主要任务: 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的外部信息,辅助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战略计划和作决策
  • 职能结构 :即按照在企业中的职能。TODO:绘图表示好一点

    • 制造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 销售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 信息处理子系统
    • 高层管理子系统

      Q: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考名词解释)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

  •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事务性管理信息系统
  • 行政机关管理信息系统
  • 特定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划分

  • 业务信息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
  • 决策信息系统

    按照业务处理划分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过程控制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

    按照应用行业划分

  • 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

  • 金融业关系信息系统
  • 服务业管理信息系统
  • 教育业管理信息系统。

Q: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3个阶段)

  • 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起步阶段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研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 20世纪90年代,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系统

我国处于第二阶段

  1.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
  2.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3.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Q:什么是数据?

    A:数据是指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未经加工过的事实或者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是人们为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集,它可以是字母、数字、图像、声音或者其它符号。

Q:什么是信息?

A:信息是经过加工对人类社会实践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 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
  •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 信息是表征事物状态的普遍形式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意义,信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它是社会生活组成的重要部分。

Q: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

  • 信息
  • 能源
  • 物质

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

Q:信息的几大要素(4大要素)?

  1.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或信息的来源
  2. 信宿,即信息的接受者
  3. 信道,即信息船渡的途径或渠道
  4. 媒介,即信息依附的载体

    Q:信息的几大特征(8大特征)?

  5. 客观性

  6. 共享性
  7. 时效性
  8. 可存储性
  9. 可传递性
  10. 可处理性
  11. 再生性(增值性)
  12. 可转换性

    Q: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及联系

    A: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原始原料,信息是数据加工过的产品。

  13. 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符号,信息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数据,而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得出的结果。

  14. 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转换为信息。数据转换为信息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是是另一个系统的数据
  15. 相同的数据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信息。(个人知识背景、经验、逻辑思维等不同)
  16. 数据随着载体的变化,表现形式也不同。信息不随着载体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音频)
  17. 数据和信息不能分割,信息需要用数据的形式来表示(报纸)

Q:什么系统?

系统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20实际30年代。
系统,就是有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有机整体

Q:系统的三个必备条件?

  1. 有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
  2. 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 整体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Q:系统的分类?

A:根据系统组成的要素和功能,可以将系统分类三类

  1. 自然系统,即宇宙系统,生态系统,人体系统。自然系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消亡的系统。
  2. 人工系统,即计算机系统、教育系统等。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3. 复合系统,即企业系统,信息系统等。符合系统既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系统,也包括为满足人们某种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人工系统。

有人参与的系统是人机系统。还有静态系统、动态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Q:系统的要素(5大要素)?

  1. 输入 : 给出所需要的信息和限制条件
  2. 处理 :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
  3. 输出 : 对加工好的信息进行输出
  4. 控制 : 对输入和输出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指挥
  5. 反馈 : 将结果反馈给输入,以便下一次输入进行调整

Q:系统的特征(4大特征)?

  1. 整体性 :系统室友相互关联的个体集合而成的
  2. 目的性 :系统是可以被研究、优化和利用的
  3. 层次性 : 系统和系统内个体之间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
  4. 环境适应性 : 系统是可以随时演变的

Q:管理信息

信息分类:

  • 按照信息的来源
    • 自然信息
    • 社会信息
  • 按信息的特征
    • 图像
    • 文字
    • 声音等
  • 按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 政治
    • 军事
    • 经济
    • 管理
    • 科技
    • 文化
    • 教育等

管理信息应用于各行各业,它是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收集并整理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成。

管理信息的表现形式:

  • 报告
  • 计划书
  • 协议等

    Q: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

    A: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的,合理的使用现有的系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设计新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
    A: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的管理模式、规模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运行流程更加科学,效率更高。
    信息化可以让生产流程更加科学,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 OA
  • ESS
  • TPS
  • 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