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4-2022.7.10

问题界定的六个提问

  1. 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3. 理想结果是什么
  4. 这个问题包括哪些子问题
  5. 你曾经尝试过哪些解决方法?其他人呢?
  6. 此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哪些约束条件(时间、资金等)

用户画像误区

  • Alan Cooper ,1999,提出用户画像(Persona)概念: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
  • 用户画像和用户角色的区别
    • 用户画像:从海量用户中提炼共同特征,再用最典型用户特征总结成一个个虚拟的角色。用户画像与单个用户相比,强调的是一群人,是对群体宏观的把握。体现群体的共性,基于单一/组合维度识别下,弱化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形象与特色,从而聚合的一类用户共有特征。
    • 用户角色:更多描绘抽象一个自然人的属性。
  • 需要明确用户画像的目的
    • 基于什么目标去做用户画像,是帮助产品定位?帮助精准营销?帮助产品设计?又或是帮助活动评估?
  • 避免带入主观,客观客观客观!
    • 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多发出疑问
    • 挖掘和分析背后的know how
  • 过于形式化、模板化
    • 对用户画像的不重视,基于自身的理解习惯认为“用户画像很简单,找个模版痛点/痒点/爽点一分析就行”
    • 忽略了做用户画像本质目的是什么
  • 分清痛点、爽点、痒点
    • 痛点:想得而又得不到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爽点:想要但不愿意的——是产品传播点的核心点
    • 痒点:想要,但没有也行——产品其他功能
  • 从哪些维度去分类
    • 分类维度:生理特性、物理特性、心里特性、经济特性、职位特性、相关熟悉程度…
    • 行动:执行者、完成者、鞭策者…
    • 社交:协调者、凝聚者、外交家…
    • 注意点:当划分好纬度后,一定要用MECE的方法轮去验证,
      • 穷尽又彼此独立
      • 清晰的界定
      • 尽可能多的去覆盖到全部类型
  • 画像的输出
    • 菲茨定律:让相关内容更靠近彼此,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视觉上增强用户对它们相关性的认识
    • 格式塔(Gestalt):当对象离得很近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是相关的,在信息布局上,应将相关的信息放在一起
    • 用户画像创建出来后,前期定性的分析结果还需要定量的验证(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