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逐步完善自己对互联网的认知,从兴趣入手应该是一个较好的开始
第一阶段(50年代开始~80年代)
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所有要连接的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为了打破这个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多种网络(如分组无线电网络)互连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互联网的出现,成为了现在因特网的雏形。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进行通信,因而人们将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之间。
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结束,因为它的实验任务已经完成。
20实际50年代开始(1957年):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1969年:ARPANET产生
1970年第一份有关最初的ARPANET主机-主机间通信协议的出版物
1982年:产生了TCP/IP协议和名字服务器(DNS前身)
1983年:ARPANET从NCP协议切换为TCP/IP协议。(1983年1月1日)
1984年 :引入名字服务器系统(DNS)。
1985年:原由DCA和SRI负责的DNS根域名管理的职责移交给USC的信息科学学院(ISI),负责进行DNS NIC的注册管理。
第二阶段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之后美国政府机构认识到,因特网必将扩大其使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后随着世界上的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到因特网,是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
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
1986年:NSFnet建成(主干网速率为56K bps)。
1987年: NSF签定合作协议,将NSFnet主干网的管理权移交给Merit网络公司(IBM公司和MCI公司又同Merit公司签定协议,三家共同参与管理)。IBM公司、MCI公司、Merit公司后来联合成立了ANS。
1988年:NSFNET主干网速率升级到T1(1.544M bps)。
1989年:欧洲提供Internet服务的公司建立了RIPE(Reseaux IP Europeens),为泛欧洲的IP网络提供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出现了internet服务器的概念
1990年: ARPANET停止运营。
1991年:CERN发布World-Wide Web (WWW),开发者为 Tim Berners-Lee。
第三阶段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
就这一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简称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得到多个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用户只需要向ISP交纳规定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并通过该ISP接入到因特网。
1994年:中国加入NSFNET,WWW超过telnet成为Internet上第二种最受欢迎的服务(最受欢迎的服务是文件传输)。
1995年:5月23日,Sun公司发布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