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的演进过程

这是系统拆分的一个路线

单体 -> 垂直应用 -> 分布式服务 -> 弹性计算

软件架构的演进过程:单体架构_垂直架构_SOA架构_微服务架构 - 图1

我们来详细介绍这几个架构

1.1 单体架构

软件架构的演进过程:单体架构_垂直架构_SOA架构_微服务架构 - 图2

架构说明:

全部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内(All in one)。

架构优点:

架构简单,前期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适合小型项目。

架构缺点:

全部功能集成在一个工程中,对于大型项目不易开发、扩展和维护。

技术栈受限,只能使用一种语言开发。

系统性能扩展只能通过扩展集群节点,成本高。

1.2垂直架构

软件架构的演进过程:单体架构_垂直架构_SOA架构_微服务架构 - 图3

架构说明:

按照业务进行切割,形成小的单体项目。

架构优点:

技术栈可扩展(不同的系统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

架构缺点:

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中,不利于开发、扩展、维护。

系统扩张只能通过集群的方式。

项目之间功能冗余、数据冗余、耦合性强。

1.3 SOA架构

SOA全称为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架构。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服务)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一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操作系统进程中。

站在功能的角度,把业务逻辑抽象成可复用的服务,通过服务的编排实现业务的快速再生,目的:把原先固有的业务功能转变为通用的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复用。

软件架构的演进过程:单体架构_垂直架构_SOA架构_微服务架构 - 图4

架构说明:

将重复功能或模块抽取成组件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在项目与服务之间使用ESB(企业服务总线)的形式作为通信的桥梁。

架构优点:

重复功能或模块抽取为服务,提高开发效率。

可重用性高。

可维护性高。

架构缺点:

各系统之间业务不同,很难确认功能或模块是重复的。

抽取服务的粒度大。

系统和服务之间耦合度高。

1.4 微服务架构

软件架构的演进过程:单体架构_垂直架构_SOA架构_微服务架构 - 图5

架构说明:

将系统服务层完全独立出来,抽取为一个一个的微服务。

抽取的粒度更细,遵循单一原则。

采用轻量级框架协议传输。

架构优点:

服务拆分粒度更细,有利于提高开发效率。

可以针对不同服务制定对应的优化方案。

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周期更短。

架构缺点:

粒度太细导致服务太多,维护成本高。

分布式系统开发的技术成本高,对团队的挑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