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
计算机不断代替人脑进行分析和决策,大量的传感器代替人的感官器官进行环境感知。OODA循环,无人驾驶为例进行说明。
CAE技术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建立环境感知模型,评估感知效果,优化传感器布局与设计。
公众号的定位
“电磁CAEer”公众号创号已经4个月了,推送文章所涉内容有关于电磁仿真软件FEKO使用介绍,也有关于前处理软件Hypermesh使用介绍,还有关于电磁场基本理论的科普,乍一看内容比较杂,不免让人诧异该公众号的定位,本文将专门就“电磁CAEer”的定位以及后续推送文章属性进行系统说明。
首先,本公众号的slogan是“专业的也是有趣的”,立足于“专业”和“有趣”两个点,一方面为电磁CAE(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提供一个专业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将电磁CAE与我们的生活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为非从业人员提供关于电磁仿真科普知识。
上图为该公众号的后续内容以及布局逻辑:即一个电磁CAE工程师想要在专业领域持续进阶,其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软件使用+基本的二次开发能力+不同应用场景的仿真经验。
1,基础理论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CAE分析的基石,后续的公众号内容将会不定期的推送一些电磁基础理论以及计算电磁学相关理论方面的内容,其中电磁基础理论将会以电磁笔记,专题文章以及科普小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计算电磁学理论将会重点介绍目前主流仿真软件所应用FDTD(时域有限差分),有限元,以及矩量法三大算法以及相关的电磁高频算法,预条件和矩阵处理等算法理论。
2,软件使用
软件使用是公众号的核心,后续将会将会从CAE仿真相关的建模/前处理/仿真计算三大类软件的使用进行开展,其中电磁仿真计算软件的使用为主要部分,将会结合工程实践,系统介绍三大主流电磁仿真软件FEKO,HFSS,CST在处理不同电磁问题时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算法赋能
电磁仿真软件大多为通用软件,不可能解决工程设计与计算中的所有问题,CAE工程师必须逐步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算法基础,其在前期的快速设计以及后期电磁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后续文章还会在AI+CAE方面进行些许探索。
文中所涉源代码均会共享,需要的用户可以前往资料下载中自行获取,目前源代码还未上传,有需要的可以联系微信155025059。
4,应用场景
家里的路由器信号究竟时怎样分布的?智能家居是如何实现无线互联的?无人驾驶是如何利用毫米波雷达建立起对环境的感知?凡此种种都可以利用电磁CAE软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仿真来表征。后续的文章会从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不同应用场景中CAE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将会就电磁波在复杂环境的传播进行科普性介绍。
总结
当然想要在以上每个方面都能持续进行高质量的输出,我一个人是无法做到的,后续的文章构成将包含3个方面:1)原创文章;2)转载;3)投稿。也欢迎大家来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