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tchen 3 正式版来了 - 图1

经过 N 个版本的测试版本迭代,我们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Kitchen 3 于圣诞节🎄正式上线。Kitchen 3 从产品、设计、代码架构都做了全新的升级,包含了多个具有代差感的更新。主要有:

Kitchen 宣传视频.mp4 (61.85MB)

image.png


🛍️「杂货铺」变「综合体」

image.png

Kitchen 一直以来都是为了「设计工程化」而打造的工具,而「设计资产」是设计工程化中的关键概念和环节。

在 Kitchen 2 中,我们已经有了设计资产即拖即用的功能,通过模板、区块、组件、插画的复用,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而在 Kitchen 3 中,我们放大了设计资产的概念。

设计资产不应该局限在这些内容。设计资产的本质是“标准化的、可复用的设计素材和设计规范”。通过使用这些设计素材和规范,一来可以帮助设计提效,二来可以保证设计的一致性。那么,其实任何符合上述定义和目的的内容都可以算是设计资产。

image.png

在 Kitchen 3 中,将相似的功能归为一类,尽可能将其抽象,变成可以复用可拓展的模块。通过梳理,设计资产包含以下「资产类型」

:::info

  • 资产**+** (DSM)
    • 组件
    • 区块(原模板)
    • 色板
    • 素材(原插画)
    • 图标
    • 专用工具 (Assistants | 专用配色工具等)
  • 协作(画板上传等)
  • 工具(图表生成 | D2C等) :::

如此一来,Kitchen 3 的设计资产从原先有限的“杂货铺”形态升级为品类齐全的“大商场”模式,一楼组件资产,二楼色彩资产,三楼图标资产……可复用的元素更多,全面助力设计工程化与提效。

image.png

不同的「资产品牌」,比如 Ant Design、TechUI 等,都可以拥有各自的各类资产。资产品牌百花齐放,方便用户们选用最合适的物件。


🎁「新东西」极致提效

image.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Kitchen 为设计师精心准备了趁手好用的「烹饪器具」,享受产出秀色可餐设计稿的过程。

除了基本的可复用资产,还有一些设计内容是更加复杂的,比如图表、表格、表单,等等。另外,除了设计资产,一些设计辅助工具(比如栅格系统)也是能帮助设计工作大大提效的。


🧩「厨房」全屋定制

image.png

没有一标准的提效工具适用于所有团队,所以 Kitchen 3 支持集成第三方插件,同时整合集团的优秀设计平台工具。方便各个设计团队开发专属的功能模块,入驻到 Kitchen 3 中。

image.png


👋 「历史包袱」说再见

Kitchen 2 底层架构老化,诸如 WebView 弃用 等问题逐渐显现,在未来的 macOS 和 Sketch 大版本升级过程中随时可能导致 Kitchen 不可用,需要修复大量底层代码。目前混乱的代码导致开发、debug、测试等效率很低。这很可能导致产品的死亡,不利于工具后期成长。

底层架构回炉
image.png

重构界面、代码,提高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Kitchen 目前架构设计不合理,代码重复和耦合的现象严重,且 view 和 control 没有严格分开,导致 Kitchen 的功能模块代码不具备往 figma、云凤蝶等平台直接迁移的能力。

解决内存溢出

为什么会那么多人吐槽 Sketch 很卡,Kitchen 很卡,看了下面两张图就懂了。

Kitchen 2 Kitchen 3
image.png image.png

✨ 「焕然一新」体验升级

image.png

为什么要重构 Kitchen 3 界面体验:

  • 原生体验:管理用户注意力,新系统致力于 Sketch 原生界面兼容性,使 Kitchen 符合 Sketch 原生视觉以及交互系统,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跳脱以及突兀感。
  • 重构系统层级:随着 Kitchen 功能逐步增加,功能入口暴增,急需重新梳理工具系统层级以符合用户使用逻辑,以及提升复用性为后续能力扩展留下空间。
  • 优化使用体验:在功能和设计系统增加的情况下,需要致力于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符合通识性使用习惯,做到各项功能及时陪伴与反馈。
  • 设计文件工程化:Kitchen GUI界面之前由于单人维护,文件缺乏系统性导致协作能力较低,后续随着项目团队内外共建,协作需求激增。需要工程化梳理设计文件,建立 Kitchen 设计系统以保证设计工程良好协作与清晰迭代。

🥘 「C2D2C」设计工程化

image.png

维护一整套设计语言系统,同时基于这套基础系统,会针对各个具体产品、BU 衍生出很多子系统。问题就在于,每次要改基础系统里的组件或是规则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所有的子系统也要同步修改。
另外,到目前为止,类似的设计体系在设计文件和业务组件代码上都是分离的。设计师维护一套 sketch 文件,工程师维护三套组件代码(如果用了 Native 或者 小程序)。也就是说,Source of truth 有两个甚至多个。理论上来说,这会导致很多重复工作量:任何改动都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设计稿和多份代码之间做同步。C2D 的目的就是让基于 React 的代码成为唯一的 Source of truth,通过一份代码渲染三端组件 + 生成 Sketch 设计组件。

image.png
针对在产研协同链路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漏损问题。我们提出了 C2D/D2C 的解决方案,这是设计工程化视角下的产研协同新模式,该模式将原来基于点线面样式的设计生产模式转变为基于前端组件的设计生产模式,从而有效减少协同中的信息漏损,进而提升产研效率。

image.png

该模式将原来基于点线面样式的设计生产模式转变为基于前端组件的设计生产模式,从而有效减少协同中的信息漏损,进而提升产研效率。利用 C2D ,设计师便可以和前端一样享受到完整的 Ant Design 前端组件库,且均可使用配置项完成组件的设计。

image.png

C2D 组件的价值,除了在设计阶段为设计师提供配置项,提升设计效率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还在于设计交付时提供几乎零损耗的「设计意图」。使用 Kitchen 的交付工具,在本地预览,或者上传到 Done 时,也都可以相应的查看到组件库信息和组件代码,进而帮助前端同学完美还原设计稿。

image.png

组件的设计师可以利用「组件属性模型」将组件配置项透传到设计工具中,给到设计工具动态响应数据变化的能力。将原本开发者「写」配置项变成设计师「选」配置项,进一步赋予消费端设计师直接操作代码的能力。


👨‍🍳 Kitchen 3 正式版来了 - 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