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单例模式?即某个类只允许创建一个实体对象,那么这个类就是单例类,这种设计模式就是单例模式。

为什么使用该模式?

处理资源的访问冲突

关于资源文件的访问冲突有多种的解决方式,比如类锁:

  1. synchronized(ClassA.class) {
  2. // 括号内的代码一个时间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会阻塞其他线程
  3. }

还有类似并发队列的方式,使用BlockingQueen来存放task,多线程往这个队列里丢task,然后单独一个线程去处理每个task。

单例方式也可以解决资源的访问冲突。但是前提是对这个资源的访问方法是对象级别的线程安全的,即只有一个对象时,多个线程操作该对象能不影响/冲突。

表示资源/信息的唯一性

如果某些数据在全局只存在一份,且具有共享性,则可以用作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的特点

  • 构造函数需要是 private 访问权限的,这样才能避免外部通过 new 创建实例;
  • 考虑对象创建时的线程安全问题;
  • 考虑是否支持延迟加载;
  • 考虑 getInstance() 性能是否高(是否加锁)。

实现单例模式的几种方式

饿汉式

饿汉式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在类加载的时候,instance 静态实例就已经创建并初始化好了,所以,instance 实例的创建过程是线程安全的。不过,这样的实现方式不支持延迟加载(在真正用到 IdGenerator 的时候,再创建实例),从名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1. class IdGenerator {
  2. private static final IdGenerator instance = new IdGenerator();
  3. private IdGenerator() {}
  4. public static IdGenerator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5. }

一些缺点:不支持延迟加载,如果实例占用资源多(比如占用内存多)或初始化耗时长(比如需要加载各种配置文件),提前初始化实例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应该在用到的时候再去初始化。

但是在Android中由于要提高首屏打开的速度,如果在loadClass时时间较长,则影响了首屏的打开时间,用户对于首屏打开时间是敏感的,而对于首屏打开后的loading/略有卡顿敏感度较低,且大量Class在一个时间初始化可能导致抢占时间片轮,ANR的情况。 懒汉式还是饿汉式更好需要看具体的场景。对于那些短生命周期的应用,如客户端应用来说,启动是频繁发生的,如果启动时导致了一堆饿汉初始化,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如果把初始化往后延,将初始化分散在未来的各个时间点,即使某个懒汉初始化时间较长,用户也几乎无感知。而对于生命周期较长的应用,长痛不如短痛,启动时耗点时,保证后面的使用流畅也是可取的。

如果初始化耗时长,那我们最好不要等到真正要用它的时候,才去执行这个耗时长的初始化过程,这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比如,在响应客户端接口请求的时候,做这个初始化操作,会导致此请求的响应时间变长,甚至超时)。采用饿汉式实现方式,将耗时的初始化操作,提前到程序启动的时候完成,这样就能避免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再去初始化导致的性能问题。

如果实例占用资源多,按照 fail-fast 的设计原则(有问题及早暴露),那我们也希望在程序启动时就将这个实例初始化好。如果资源不够,就会在程序启动的时候触发报错(比如 Java 中的 PermGen Space OOM),我们可以立即去修复。这样也能避免在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因为初始化这个实例占用资源过多,导致系统崩溃,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懒汉式

懒汉式相对于饿汉式的优势是支持延迟加载。

  1. 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
  2. private static IdGenerator instance;
  3. private IdGenerator() {}
  4.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IdGenerator getInstance() {
  5. if (instance == null) {
  6. instance = new IdGenerator();
  7. }
  8. return instance;
  9. }
  10. }

懒汉式的缺点也很明显,我们给 getInstance() 这个方法加了一把大锁(synchronzed),导致这个函数的并发度很低。量化一下的话,并发度是 1,也就相当于串行操作了。而这个函数是在单例使用期间,一直会被调用。如果这个单例类偶尔会被用到,那这种实现方式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频繁地用到,那频繁加锁、释放锁及并发度低等问题,会导致性能瓶颈,这种实现方式就不可取了。

带有双重检测的懒汉式

饿汉式不支持延迟加载,懒汉式有性能问题,不支持高并发。那我们再来看一种既支持延迟加载、又支持高并发的单例实现方式,也就是双重检测实现方式。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只要 instance 被创建之后,即便再调用 getInstance() 函数也不会再进入到加锁逻辑中了。所以,这种实现方式解决了懒汉式并发度低的问题。

  1. 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
  2. private static IdGenerator instance;
  3. private IdGenerator() {}
  4. public static IdGenerator getInstance() {
  5. if (instance == null) {
  6. synchronized(IdGenerator.class) { // 此处为类级别的锁
  7. if (instance == null) {
  8. instance = new IdGenerator();
  9. }
  10. }
  11. }
  12. return instance;
  13. }
  14. }

指令重排序

因为指令重排序,可能会导致 IdGenerator 对象被 new 出来,并且赋值给 instance 之后,还没来得及初始化(执行构造函数中的代码逻辑),就被另一个线程使用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给 instance 成员变量加上 volatile 关键字,禁止指令重排序才行。实际上,只有很低版本的 Java 才会有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用的高版本(jdk8已经确保new、初始化为原子性操作,不会出现JIT导致指令重排的情况)的 Java 已经在 JDK 内部实现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把对象 new 操作和初始化操作设计为原子操作,就自然能禁止重排序)。

静态内部类

  1. 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
  2. private IdGenerator() {}
  3.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4. private static final IdGenerator instance = new IdGenerator();
  5. }
  6. public static IdGenerator getInstance() {
  7.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8. }
  9. }

SingletonHolder 是一个静态内部类,当外部类 IdGenerator 被加载的时候,并不会创建 SingletonHolder 实例对象。只有当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时,SingletonHolder 才会被加载,这个时候才会创建 instance。instance 的唯一性、创建过程的线程安全性,都由 JVM 来保证。所以,这种实现方法既保证了线程安全,又能做到延迟加载。

枚举

  1. public enum IdGenerator {
  2. INSTANCE;
  3. private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4. public long getId() {
  5.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6. }
  7. }

枚举模式的单例还可以防止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生成新的实例。

单例模式存在的问题

单例对 OOP 特性的支持不友好

OOP 的四大特性是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单例这种设计模式对于其中的抽象、继承、多态都支持得不好。

单例的使用方式违背了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的设计原则,也就违背了广义上理解的 OOP 的抽象特性。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希望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 ID 生成算法。比如,订单 ID 和用户 ID 采用不同的 ID 生成器来生成。为了应对这个需求变化,我们需要修改所有用到 IdGenerator 类的地方,这样代码的改动就会比较大。

单例会隐藏类之间的依赖关系

我们知道,代码的可读性非常重要。在阅读代码的时候,我们希望一眼就能看出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搞清楚这个类依赖了哪些外部类。

通过构造函数、参数传递等方式声明的类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通过查看函数的定义,就能很容易识别出来。但是,单例类不需要显示创建、不需要依赖参数传递,在函数中直接调用就可以了。如果代码比较复杂,这种调用关系就会非常隐蔽。在阅读代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仔细查看每个函数的代码实现,才能知道这个类到底依赖了哪些单例类。

单例对代码的扩展性不友好

单例类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代码的扩展性、灵活性。所以,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这类的资源池,最好还是不要设计成单例类。实际上,一些开源的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也确实没有设计成单例类。

单例对代码的可测试性不友好

单例模式的使用会影响到代码的可测试性。如果单例类依赖比较重的外部资源,比如 DB,我们在写单元测试的时候,希望能通过 mock 的方式将它替换掉。而单例类这种硬编码式的使用方式,导致无法实现 mock 替换。

除此之外,如果单例类持有成员变量(比如 IdGenerator 中的 id 成员变量),那它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全局变量,被所有的代码共享。如果这个全局变量是一个可变全局变量,也就是说,它的成员变量是可以被修改的,那我们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不同测试用例之间,修改了单例类中的同一个成员变量的值,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互相影响的问题。

单例不支持有参数的构造函数

可以通过对单例的一些拓展调整实现该功能。

单例的替代方案

静态方法

不灵活,无法实现延迟加载等。

依赖注入

将单例对象当作参数传递,以解耦,隐藏类之间的依赖关系。

单例的唯一性

单例是相对于进程唯一的,即一个进程只有一个该类的实例,所以在单例的初始化时需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进行约束,避免多线程同时初始化造成多个实例。进程的唯一则表明进程之间可以有多份,单个进程内只有一份,而线程更是依附于进程的,所以单个线程也只有一份。

线程的唯一性

线程的唯一性表示线程内只有一个,进程内可以存在多份,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Android中的Looper对象,创建的Looper对象都是单个线程独有的。

我们通过一个 HashMap 来存储对象,其中 key 是线程 ID,value 是对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不同的线程对应不同的对象,同一个线程只能对应一个对象。实际上,Java 语言本身提供了 ThreadLocal 工具类,可以更加轻松地实现线程唯一单例。不过,ThreadLocal 底层实现原理也是基于下面代码中所示的 HashMap。

  1. 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
  2. private AtomicLong id = new AtomicLong(0);
  3. private static final ConcurrentHashMap<Long, IdGenerator> instances
  4. = new ConcurrentHashMap<>();
  5. private IdGenerator() {}
  6. public static IdGenerator getInstance() {
  7. Long currentThreadI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8. instances.putIfAbsent(currentThreadId, new IdGenerator());
  9. return instances.get(currentThreadId);
  10. }
  11. public long getId() {
  12. return id.incrementAndGet();
  13. }
  14. }

单例模式和静态方法

单例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也是一种类,一种抽象出的对象。
静态方法也是依附于一个类的,会在类被加载时,构造方法执行之前初始化静态方法,静态方法初始化后和当前的进程生命周期一致的。
补充一些静态方法的内存存储:

在JDK8之前,静态成员(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都是存储在方法区(永久代)中的静态区中(这里指类被加载后,静态成员的存储位置)。但在JDK8之后,永久代被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元空间(metaspace)。但元空间中存储的主要是.class文件的元数据信息,静态成员的存储位置由方法区转到了堆内存(heap)中。
不过,不管是JDK8,还是更早的版本中,静态方法的执行(不仅仅是静态方法,还有普通的成员方法)都是在栈内存(stack)中进行的。每个线程都会在栈内存中开辟一个栈,在调用方法时,对应的方法都会在执行这个方法的线程的栈中创建一个“栈帧”,栈帧中保存了局部变量表(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引用)、操作数栈、动态连接和返回地址等信息。等到方法执行完毕,栈帧被销毁,对应的内存也将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