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封装?

封装,就是将类的某些信息隐藏在类的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只能通过该类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隐藏信息的操作和访问。

封装隐藏的是属性,留出可以访问的接口就是访问方法。

封装的特点

  1. 只能通过规定的方法访问数据
  2. 隐藏类的实例细节,方便修改和实现

封装的实现

为了实现良好的封装,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1. 把字段(成员变量)和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不允许外部直接访问
  2. 把方法暴露出来,让方法控制这些成员变量进行安全的访问和操作

步骤:

  1. 修改属性的可见性

    1. public class Person {
    2. //将属性的访问控制修饰符修改为private-限定只能在当前类内被访问
    3. private String name;
    4. }
  2. 创建公有的get/set方法

    1. public class Person {
    2. //获取属性方法
    3. public String getName() {
    4. return name;
    5. }
    6. //修改属性方法
    7.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传入相同的参数名与属性形成对照
    8. this.name = name;
    9. }
    10. }

    get + 首字母大写的属性名() :get 方法一般都是具有和属性数据类型一致的返回值,并且是没有形参的。
    set + 首字母大写的属性名(参数):set 方法一般都是具有和属性数据类型一致的方法参数,返回值一般是 void。

  3. 在get/set方法中加入属性控制

加入属性控制,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判断,对成员变量(对象属性)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1. /**
  2. * 针对年龄范围作出合理限制
  3. * @param month
  4. */
  5.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6. if(age < 0 || age >= 240) {
  7. System.out.println("年龄不合理,暂定为1");
  8. this.age = 1;
  9. } else {
  10. this.age = age;
  11. }
  12. }

在另一个类中的访问和操作

  1. public class Test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Cat one = new Cat();
  4. one.setName("张三");
  5. System.out.println("名字:" + one.getName());
  6. }
  7. }

带参构造器中的属性控制

使用带参构造器可以实现对象实例化时候的属性设定。
如:

  1. public class Person {
  2. private int age;
  3. public Person() {
  4. }
  5. public Person(int age) {
  6. this.age = age;
  7. }
  8.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9. if(age < 0 || age >= 240) {
  10. System.out.println("年龄不合理,暂定为1");
  11. this.age = 1;
  12. } else {
  13. this.age = age;
  14. }
  15. }
  16. }
  17. public class Test {
  1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9.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3);
  20. System.out.println(person.getAge());
  21. }
  22. }

我们发现上述代码执行之后,并没有完成对属性值的限制,这是因为在构造器中,我们直接对属性值进行了操作。所以,我们可以利用set方法中的属性限制,完成代码逻辑。

  1. public Person(int month) {
  2. //this.age = age;
  3. this.setAge(age);
  4. }

static关键字

  1. static代表着静态信息,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属于类,不属于单个这个类的某个对象,被类中所有对象共享,可以并且建议通过类名调用。被static声明的成员变量属于静态成员变量,静态变量存放在 Java 内存区域的方法区。

  2. static表示静态的,static修饰的属性称之为【类变量,静态变量】,方法称之为【类方法,静态方法】。

  3. 在Java程序中,static修饰的成员具有这样一个特征,无论该类最终实例化出来多少对象,静态成员都会共用一块静态空间。也就是说,如果调用一个静态属性,无论是哪个对象去调用修改,两者都在针对同一块内存空间进行操作。

普通成员和静态成员的区别:

  1. 对普通成员而言:当这个类的对象产生的时候,它的相关成员会产生,而当这个对象销毁的时候,这些成员就会进行资源释放;
  2. 对静态成员而言:从类第一次加载的时候,静态成员就会产生,一直到这个类不在有任何对象被使用。也就是它彻底销毁的时候,静态资源才会进行资源的释放。所以静态成员的生命周期比较长。

静态资源有着如下的特性:

  1. 类对象共享
  2. 类加载时产生,销毁时释放,生命周期长

静态资源的访问方式:

  1. 对象.静态成员
  2. 类.静态成员

static能用来修饰方法和属性

静态内容与非静态内容的访问限制

  1. 在普通成员方法中,可以直接访问类中静态成员(对象.静态资源)
  2. 静态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同一个类的非静态成员,只能直接调用同一个类中的静态成员,如果想要访问非静态成员,只能通过对象实例化后,对象.成员方法/属性的方式访问
  3. static修饰的方法中不能出现this

关于代码块的执行顺序

在Java中,如果在语句当中出现{},这样的大括号对这就叫代码块。

  1. 普通代码块——顺序执行
  2. 构造代码块——创建对象时调用,优先于构造方法执行;多个构造代码块顺序执行;
  3. 静态代码块——static修饰的代码块,优于构造代码块执行,多个静态代码块顺序执行;无论产生多少个实例,只调用一次。

总结:

  1. 仅希望执行一次的代码就可以放到静态代码块中,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2. 在普通代码块中可以操作类成员,但是在静态代码块中只能操作静态成员,如果想用需要先实例化对象,通过对象.成员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