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定位,用户,场景。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
正常人为什么无法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 “自我视角陷阱”:我们关心自己,并想表达自己的感受
- “发明家陷阱”:我们本能想改变别人的既有观念
一、自我视角陷阱
我们天生遇到所有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关心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站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
**
例子 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上午,你拿着一杯热冲的美式咖啡,穿着最喜欢的潮流鞋子,走在熙熙攘攘的商业步行街上。 这个时候,突然你的膝盖中箭,你痛得应声倒地,想象一下,你口中冒出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
一般人可能会说“啊!我好疼啊!”,但是切换成用户视角,从别人的眼中看自己,你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应该是“各位!你们即将看到一个膝盖中箭的帅哥倒下啦!”(感觉类似旁白或者第三人称之类的)
例子2
假设你在一条双行线的道路上开车,突然路面塌方导致双行线变单行线,很快两边各有五六辆车相遇——排头的分别是一辆出租车和一辆私家车,任何一方都不想退让。 作为排在后面的一辆车主,你打开车门,走上前去,想说服出租车司机倒车。 第一反应,你会怎么说呢?
大部分人可能会说“麻烦让一下路!”,“师傅,你不走我们后面的也走不了啊!”,“我还等着回家接孩子呢,师傅,做个好人退回去吧!”,“来,给我个面子怎么样?”
我现在去劝出租车司机倒车,我的用户就是出租车司机,他肯定也希望我先倒车,那我应该说
佛大学谈判学教授跟出租车司机是这样说的:“两辆车中,只有你是专业司机。”
(把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情,关联到了对方真正在意的事情上——出租车司机经常以自己开车比别人专业而自豪)
例子 3
二、发明家陷阱
大部分时候,营销人把自己当发明家,渴望通过文案制造出尚不存在的概念(比如助眠不用脑白金用香薰机),而实际上营销人并不能发明事实,只能发现事实。
营销人不是爱迪生(发明尚不存在的电灯),而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前,其实它们早就存在),你要做的就是去发现事实,而不是发明事实。
所以真正让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并不是说理、公式或者大学士背书,而是告诉那个古代渔民:假设地球是平的,那么远方的帆船过来,为啥都是先露出上面的桅杆呢?为啥不是整体从小变大?
“哦!所以地球其实是圆的!”——这利用别人已经知道并看到的事实。
发现事实而不是创造事实——大部分人不这样做,因为一个与生俱来的重要直觉:我们想要改变别人的固有想法,并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