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以前写的随笔《随笔:如何跳出舒适圈》,一眨眼2年时间就过去了,在现在的公司也待了2年半之久,那从个人开发晋升成技术管理这条路上也走出不少的舒适圈,也有了不同的感悟

认知自我

在从毕业后我就会开始问自己,我想做什么?我应该学什么?我的强项应该是什么?而这些都是要不断的思考,去确立,去寻找答案,因为每个阶段,答案都会不相同, 在今年,从个人开发到技术管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想做吗?是正常想?还是非常想?因为如果想要在新的圈子成事,首先需要自驱力,就必须要对新的圈子的兴趣充足

虽然对于管理体系的认知非常欠缺,不知道管理该怎么做,要做些什么,有哪些方法论,我也需要思考自身有没有想做的理由:

  • 虽然从实习开始向来都是单打独斗,偶尔也有1-2个前端一起配合的时候,但一直想要有一个团队一起成事
  • 如果做了一些工具给团队用,想推动也需要一个title
  • 通过管理提升软技能

我不能做 + 我想做 + 需要我 = 成长空间

上面那句话是以前从知乎看到的,虽然也不完全是不能做,但成长空间确实是可以的,如果不了解自身的需求,那也大概率会混过去,而这也决定未来一段时间的行动

认知技术管理

起初我对管理的认知是服务团队,带领团队做成事,对结果负责,实际上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 对项目负责,项目的正常是第一
  • 对团队负责,服务好团队,因为是团队一起把事情做成的

技术仍然很重要

技术管理,技术在前,即用技术去管理,技术仍然是立身之本,不可能放弃,而且需要保持足够的技术视野以及判断,有时候,用技术去研发工具,用工具代替管理会更有效

从团队的角度思考技术

在为团队确立技术栈的时候,不可能是以自己的喜好随意做判断或者是更改,对技术也不是仅仅关注开发实现,还需要从方向、架构,是否利于团队等方向出发,调研某个技术的时候,还需要以下判断

  • 开源(可能够为后续修改)
  • 维护情况良好,稳定
  • 有文档/示例
  • 能够支持开发同学快速学习,上手
  • 有问题能够方便找到解决方案
  • 性能足够稳定

    遇到的挑战

选择了就要前进,转变心态也有了1-2个月,从纸上谈兵到真正实践的路上,真正沉下心来,寻找团队的前进的路,还有寻找问题

  • 团队不稳定 - 在我刚上管理的时候,因为过完年,陆陆续续离职3个,一个转岗,走了下来就剩2个老员工,包括我自己,所以很不稳定
  • 岗位认知不清晰 - 不清楚前端在可以做什么(或者说是在可视化方向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 业务不清晰 - 项目来了就干,不清晰亮点在哪,业务产品背后真正的问题和价值,当然这需要时间去沉淀
  • 团队无规范 - 项目随意使用任意技术栈开发,项目目录名随便取,commit log 乱写
  • 前端基础建设无 - 无任何团队提效工具,每个人都使用自己的一套工具逻辑,而基础建设是团队稳定的和成长的基础
  • 团队无梯度 - 技术好和技术一般的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有难度的功能,可能也是由技术一般的人在处理,只能最后换人员去临时支撑

所以综合来说也是下面这几个方向:

团队规划

用专业建设推动团队发展

做团队首先就是要规划方向,团队的核心职责是什么,长期目标是什么,短期目标是什么,然后是完成目标需要什么资源,虽然目前不一定能够看到很长远的目标,但是短期的目标还是可以确定,并且在过程中不断的修正,不然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到处救火的情况,很不幸,我一开始确实也这样子,甚至想不明白:之前怎么没发现有需要救火的项目?

然后就是规划团队规范,以及技术栈规范,以及确立新技术栈的落地流程,一般来说是从设想到预研,从预研到落地,最后纳入技术栈

团队稳定与扩张

刚刚当管理的时候,是新的一年,人员的轮换是比较频繁的,因公司业务团队也需要扩张,所以面临着团队的用人的紧缺,招人也是迫在眉睫,也是在这一年里,,慢慢掌握了一些筛简历,面试的方法,最后团队组建完善,人才梯度建立了起来

首先最重要的是思考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团队最核心的技能是什么,最后是符合团队属性以及部门的精神文化 谦逊、自省、内驱 ,因为技能可以培养,但是品性却很难改变。再考虑团队能够为候选人(也包括团队组员)带来什么,开发上是否足够话语权?晋升通道是否ok?能否带来成长?加班是否太过?等等

而录取后,也都应当时常关怀组员,了解他们自身的需求,身为技术团队,其实大家都有一点共识即是追求技术,这一点是最好带的地方,也是大家能聚在一起的点

团队成长

团队的实力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如果跟不上,团队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比如组员也需要跟上团队的发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能关注到,所以最好是选择几个重点人员,然后再通过重点人员带领新人,良性循环下去,如何选择,其实我认为大概就是基础扎实,独立解决问题,不怕挑战
而新人的成长,那么就需要培训,实际上我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但这也是明年需要面对的事情,所以也是思考过一些

  • 通用素质:基本职场工作能力、素养,比如:价值观、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提高组员的积极性和效率
  • 专业能力: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专业技能、工作流程规范等

不过重点人员的晋升其实也应该需要一些培训和指点,一般也围绕上面的两点进行

时间都去哪了?

这是我在管理一段时间之后发出的疑问,正如上面说的一样,某个项目需要救火,然后就是会有很多售前技术问题问答、调研落实到自身上,不同的会议需要开,或者,文档编写,ppt的编写,组员的问题,等等日常琐碎的事情上,而时间安排上也是不断的打乱

但也如2年前写的跳出舒适圈一样,暂未舒适的圈子确实是让人疲惫,但是是自己选择的,也不是完全不能够踏入,前期的能力不足让时间规划变得有点乱,但后期逐渐掌握方法后就平静下来,也搞清楚最重要的时间应该是花在什么地方

减少被打断,让组员的问题归纳起来,先团队内讨论,技术问答也编写成文档给售前方案看,会议大部分其实也并不需要关注,可能仅仅只是参加旁听

而每天最应该做的,就是思考

  • 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 未来团队的发展方向该如何走,才能够稳住人心
  • 团队的学习、提升 - 团队的整体实力的提升,才能够做好事情,产出有质量的代码
  • 流程制度优化 - 分析流程中的人力损耗,减少时间损耗 ,让团队更多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
  • 个人学习成长 - 自己是团队的探索者,保持学习,才能更好的带领团队的技术成长

将看见、所思记录,也是后续优化、总结的基石

舒适圈才可怕

之前和我女朋友讨论过《能力陷阱》,简介如下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其实我认为这是时间的规划,取舍问题,所以我当时对能力陷阱其实不苟同,但也同意确实有这么一些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度过了多年时光

所以在我看来待在舒适圈才是可怕的,在扩大舒适圈的时候,都是很痛苦,如何把痛苦周期缩短,取决于对新的圈子的切入点,更取决于对行业对岗位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新事物的规划和取舍,以及强力的执行力,并且拥有坚持的能力

最后

一年的管理上的思考小记的汇总,也许在职业生涯中,后续也不一定在管理岗位上,但这一次扩大了舒适圈,训练的软技能,都是对这行业的前进路上的助推剂,也只有不断的自驱,对技术保持敏感度,不管是专业技能还是软技能,都不断的精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这里也需要说一句老话

你得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