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是性能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浏览器的缓存机制对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接下来以三个部分来把浏览器的缓存机制说清楚:
- 强缓存
- 协商缓存
-
1.强缓存
浏览器中的缓存作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发送
HTTP
请求,一种是不需要发送。
首先是检查强缓存,这个阶段不需要
发送HTTP请求。
如何来检查呢?通过相应的字段来进行,但是说起这个字段就有点门道了。
在HTTP/1.0
和HTTP/1.1
当中,这个字段是不一样的。在早期,也就是HTTP/1.0
时期,使用的是Expires,而HTTP/1.1
使用的是Cache-Control。让我们首先来看看Expires。1.1 Expires
Expires
即过期时间,存在于服务端返回的响应头中,告诉浏览器在这个过期时间之前可以直接从缓存里面获取数据,无需再次请求。比如下面这样:Expires: Wed, 22 Nov 2019 08:41:00 GMT
表示资源在
2019年11月22号8点41分
过期,过期了就得向服务端发请求。
这个方式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合情合理,但其实潜藏了一个坑,那就是服务器的时间和浏览器的时间可能并不一致,那服务器返回的这个过期时间可能就是不准确的。因此这种方式很快在后来的HTTP1.1版本中被抛弃了。1.2 Cache-Control
在HTTP1.1中,采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字段:
Cache-Control
。这个字段也是存在于
它和Expires
本质的不同在于它并没有采用具体的过期时间点
这个方式,而是采用过期时长来控制缓存,对应的字段是max-age。比如这个例子:Cache-Control:max-age=3600
代表这个响应返回后在 3600 秒,也就是一个小时之内可以直接使用缓存。
如果你觉得它只有max-age
一个属性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它其实可以组合非常多的指令,完成更多场景的缓存判断, 将一些关键的属性列举如下: public: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因为一个请求可能要经过不同的代理服务器
最后才到达目标服务器,那么结果就是不仅仅浏览器可以缓存数据,中间的任何代理节点都可以进行缓存。
private: 这种情况就是只有浏览器能缓存了,中间的代理服务器不能缓存。
no-cache: 跳过当前的强缓存,发送HTTP请求,即直接进入协商缓存阶段
。
no-store:非常粗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缓存。
s-maxage:这和max-age
长得比较像,但是区别在于s-maxage是针对代理服务器的缓存时间。
must-revalidate: 是缓存就会有过期的时候,加上这个字段一旦缓存过期,就必须回到源服务器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当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的时候,Cache-Control会优先考虑。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当资源缓存时间超时了,也就是强缓存
失效了,接下来怎么办?没错,这样就进入到第二级屏障——协商缓存了。2.协商缓存
强缓存失效之后,浏览器在请求头中携带相应的
缓存tag
来向服务器发请求,由服务器根据这个tag,来决定是否使用缓存,这就是协商缓存。
具体来说,这样的缓存tag分为两种: Last-Modified 和 ETag。这两者各有优劣,并不存在谁对谁有绝对的优势
,跟上面强缓存的两个 tag 不一样。2.1 Last-Modified
即最后修改时间。在浏览器第一次给服务器发送请求后,服务器会在响应头中加上这个字段。
浏览器接收到后,如果再次请求,会在请求头中携带If-Modified-Since
字段,这个字段的值也就是服务器传来的最后修改时间。
服务器拿到请求头中的If-Modified-Since
的字段后,其实会和这个服务器中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对比: 如果请求头中的这个值小于最后修改时间,说明是时候更新了。返回新的资源,跟常规的HTTP请求响应的流程一样。
-
2.2 ETag
ETag
是服务器根据当前文件的内容,给文件生成的唯一标识,只要里面的内容有改动,这个值就会变。服务器通过响应头
把这个值给浏览器。
浏览器接收到ETag
的值,会在下次请求时,将这个值作为If-None-Match这个字段的内容,并放到请求头中,然后发给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到If-None-Match后,会跟服务器上该资源的ETag进行比对: 如果两者不一样,说明要更新了。返回新的资源,跟常规的HTTP请求响应的流程一样。
- 否则返回304,告诉浏览器直接用缓存。
2.3 两者对比
- 在
精准度
上,ETag
优于Last-Modified
。优于 ETag 是按照内容给资源上标识,因此能准确感知资源的变化。而 Last-Modified 就不一样了,它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并不能准确感知资源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 编辑了资源文件,但是文件内容并没有更改,这样也会造成缓存失效。
- Last-Modified 能够感知的单位时间是秒,如果文件在 1 秒内改变了多次,那么这时候的 Last-Modified 并没有体现出修改了。
- 在性能上,
Last-Modified
优于ETag
,也很简单理解,Last-Modified
仅仅只是记录一个时间点,而Etag
需要根据文件的具体内容生成哈希值。
3.缓存位置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当强缓存
命中或者协商缓存中服务器返回304的时候,我们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资源。那这些资源究竟缓存在什么位置呢?
浏览器中的缓存位置一共有四种,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
- Service Worker
- Memory Cache
- Disk Cache
-
3.1 Service Worker
Service Worker 借鉴了 Web Worker的 思路,即让 JS 运行在主线程之外,由于它脱离了浏览器的窗体,因此无法直接访问
DOM
。虽然如此,但它仍然能帮助我们完成很多有用的功能,比如离线缓存
、消息推送
和网络代理
等功能。其中的离线缓存
就是 Service Worker Cache。
Service Worker 同时也是 PWA 的重要实现机制,关于它的细节和特性,我们将会在后面的 PWA 的分享中详细介绍。
Service Worker 的缓存与浏览器其他内建的缓存机制不同,它可以让我们自由控制缓存哪些文件、如何匹配缓存、如何读取缓存,并且缓存是持续性的。
当 Service Worker 没有命中缓存的时候,我们需要去调用fetch
函数获取数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在 Service Worker 命中缓存的话,会根据缓存查找优先级去查找数据。但是不管我们是从 Memory Cache 中还是从网络请求中获取的数据,浏览器都会显示我们是从 Service Worker 中获取的内容。3.2 Memory Cache 和 Disk Cache
Memory Cache指的是内存缓存,从效率上讲它是最快的。但是从存活时间来讲又是最短的,当渲染进程结束后,内存缓存也就不存在了。
Disk Cache就是存储在磁盘中的缓存,从存取效率上讲是比内存缓存慢的,但是他的优势在于存储容量和存储时长。稍微有些计算机基础的应该很好理解,就不展开了。
好,现在问题来了,既然两者各有优劣,那浏览器如何决定将资源放进内存还是硬盘呢?主要策略如下: 比较大的JS、CSS文件会直接被丢进磁盘,反之丢进内存
-
3.3 Push Cache
即推送缓存,这是浏览器缓存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
HTTP/2
中的内容,虽然现在应用的并不广泛,但随着 HTTP/2 的推广,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 Push Cache,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挖掘,不过这已经不是本文的重点,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扩展文章。4.总结
对浏览器的缓存机制来做个简要的总结:
首先通过Cache-Control
验证强缓存是否可用 如果强缓存可用,直接使用
- 否则进入协商缓存,即发送 HTTP 请求,服务器通过请求头中的
If-Modified-Since
或者If-None-Match
这些条件请求字段检查资源是否更新- 若资源更新,返回资源和200状态码
- 否则,返回304,告诉浏览器直接从缓存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