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开始跟随母亲看望自家老一辈亲人,结合这两天在自己家族内外的所见所闻,有几点感触,都是老家不好的方面,今天就来说一说:

    1. 人情礼往。过年过节需要看望谁,不看望谁,送什么东西,送多少东西;红白喜事,该不该去,谁去,很多不愿意去,但不得不去,关系远不说,上账随礼还很多。每年各家在这方面的开支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这方面不仅对我这个常年在外,偶尔回家的人有人际关系上的压力,父母一辈也有这方面的压力。另外,由于很多关系并不是很近,人情礼往“虚情假意”,“面子工程”。

    2. 繁文缛节。这点续上一点。不知是不是孔孟之乡的老传统,客套,有意或刻意要做出来“尊重”、“礼让”,这点让我有些“厌恶”。比如说,我就犯了一个“错误”,中午和家族一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小八仙桌,我在坐北朝南的正坐位置,而在各种正式聚会时,这个位置在家乡人看来必须是留给辈分最长,威望最高的人的。被母亲微笑着解围。再比如,给老一辈送礼时,当离开时,被看望人和看望人之间必然出现一番“你推我搡”,“你来我往”的“肢体对抗”。“拿这么多鸡蛋做什么”,“也没其他好东西,你留着多吃”,“吃不了,你拿回去吧”,“那怎么行,就是来看你的”,一直追到大门外,前面小跑,后面小追,紧赶慢赶,还是赶不上,早已骑电动车跑得老远了。

    3. 官僚主义。这点跟前两点还是一脉相承。在这一带,做官仍然是大家的“梦想”,谁家要是有从政的,那必然被高看一等,极受尊重。而且人际交往上不乏官腔官调,走关系现象仍然存在。随之而来的是酒场多,官场上的酒场我自然体验的不多,但家庭中的酒场,乡里间的酒场我是见过很多很多,我称之为家庭中的“官僚主义”。这点不便多说,大家可自行领悟。

    4. 人言可畏。乡人间,妯娌间,父子间,矛盾很多。回家这两天就听到不少这样的冲突案例,谁家和谁家不拉了,谁又在身后“捅谁一刀”了,不甚枚举,而自己家族也有类似的情况。农村人际关系极为错综复杂,因为家庭琐事,可能就是很小的事,流言蜚语,你传我传,本来没事也传的有事了。

    5. 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或者因为自小就是留守儿童,现在长成大孩子了 而 不务正业的,打架斗殴的,抽烟喝酒的,谈对象的,带金项链金戒指的,好几个案例,有一个甚至因为在学校打架斗殴把对方打成轻伤,托关系私了,赔偿一二十万,否则就要蹲两年大牢;老人们老无所养,老无所靠的也很多,成堆成堆的老年人,搬上板凳,胡同口一坐就是半天,每当路过一个没见过的人,比如我,他们那必须沿着我行进方向“注目”我九十度的眼神和申请让我“难忘”,让我“发毛”,“注目”我来,“注目”我去。

    以上说的都是老家不好的方面,仅代表个人观点,也可能以偏概全了。老家人当然也有朴实、勤劳等另一面,待后续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