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属:世界卫生组织 2015 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卫生观察(APO)

目的:

转型中的卫生体系报告是以国家为基础,提供卫生体系以及政策进展和发展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卫生体系报告分析卫生体系的组织、筹资、服务提供和功能;
描述健康和卫生政策发展的制度框架、过程、内容和实施;总结需要深入分析的挑战和领域。 卫生体系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力图为政策制定者和分析者提供发展卫生体系所需要的信息:
• 详细报告卫生体系的组织、筹资、服务提供和功能;
• 描述卫生服务改革制度框架、过程、内容和实施;
• 揭示需要深入分析的卫生体系挑战和领域;
• 为各国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分析者交流卫生体系改革经验提供信息平台;
• 帮助其他政策研究者进行卫生体系深入比较研究。

转型中的中国卫生体系 - 图2``` 问题: 1.组织架构,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中国卫生战略规划 的关系是什么?职能划分 2.中国行政体系

关键词/语句记录:() 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建立起城乡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独立于医疗服务体系之外。 如何整合和协调卫生服务体系以应对慢病挑战和老龄化,是卫生改革的当务之急。

截止2014年底,中国制订了11部卫生法律和38项国务院颁布的卫生行政法规。

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组织与治理模式的变革与中国政治、经济、行政管理等体制变革密切相关。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 ```

摘要:

时间:自2009年开始
目标:中国开始新一轮卫生体系改革,在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成果:扩大医疗保障覆盖、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等方面
问题:医疗服务成本攀升、服务体系缺乏整合和健康不公平等方面的挑战
改革任务:统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系统,引进战略购买机制,以及改善卫生服务质量

地理和社会人口: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健康状况:

组织和治理:

中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分为四级:

从中央到地方主要为国家级、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地市级和县级。
无论立法和行政决策方面,中央政府都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制定的原则和确定方向,制定和执行本地的规划和决策。
中国卫生规划包括卫生发展规划和卫生专项业务规划两大类。

卫生筹资:

中国卫生筹资方式:

主要有政府预算、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个人现金支付等四种

卫生机构设施和人力资源

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已初步形成受益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城镇:就业人口强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费,覆盖门诊、住
院服务以及定点销售药店。
城镇非就业居民: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居民和政府共同筹资。
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农民和政府共同筹资。政府财政补贴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中起主导作用。
如何使用:
三类基本医疗保险均设立统筹基金,一般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住院和部分门诊大病医疗费用,设有一定的起付标准、共付比例以及最高支付限额。
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的城乡低保、五保户和其他困难家庭人员由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提供资助。
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是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兜底层次,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主要是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

历史节点:

2003-2006年,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基本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2009年起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筹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政府预算,并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

医保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 :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压力较大等问题。
多种形式支付: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

卫生服务提供

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能够提供从传染病控制、急救医疗、门诊和住院服务等在内的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发展规划和行政管理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的卫生发展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督、劳动场所卫生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妇女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为负责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三级综合医院主要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
精神疾病、口腔疾病等医疗服务可以在专科医院获得。
每个市、县单独建设一家中医医院,大部分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有中医科,提供以草药、针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中医服务。
2003年SARS以来,中国政府增加了对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支持,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员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

主要卫生改革

过去:
中国卫生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卫生改革初步探索阶段和2003年以来卫生改革不断深化阶段。
1949-1979年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卫生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建立起了基本的卫生体系,通过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重视预防和开展大规模的群众卫生运动,以及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迅速改善了人民健康水平。

1980年中国进入卫生改革初步探索阶段,主
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认识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在卫生经济政策改革方面,加大了价格收费和药品加成的补偿力度。199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医疗卫生机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提出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提出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这个阶段,卫生资源总量得到迅速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技术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出现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基本任务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上述目标和完成改革任务主要通过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卫生筹资改革、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八项策略和政策。改革明确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是公共产品,全民应当享有;确定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原则。

现在
将来

卫生体系评估
目标:
需要继续深化的改革包括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正文内容:

背景

1.1地理与社会人口

1.2政治背景

1.3经济背景
中国经济体制有两个明确的发展阶段,即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和
1978年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1.4健康状况

儿童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有两个主要指标,既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组织和治理资

组织和治理是卫生体系运行的基础

image.png

卫生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

卫生服务提供

image.png

主要卫生改革

卫生体系评估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