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存管理机制,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转为buff/cache,这样在程序使用到这一部分数据时,能够很快的取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这也正是linux内存管理中非常出色的一点,所以乍一看内存剩余的非常少,但是在程序真正需要内存空间时,linux会将缓存让出给程序使用,这样达到对内存的最充分利用,所以真正剩余的内存是free+buff/cache

有些时候大量的缓存占据空间,这时候应用程序回去使用swap交换空间,从而使系统变慢,这时候需要手动去释放内存,释放内存的时候首先执行命令 sync 将所有正在内存中的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其中包括已经修改的文件inode、已延迟的块I/O以及读写映射文件,从而确保文件系统的完整性

说到清理内存,那么不得不提到/proc这一个虚拟文件系统,这里面的数据和文件都是内存中的实时数据,很多参数的获取都可以从下面相应的文件中得到,比如查看某一进程占用的内存大小和各项参数,cpu和主板的详细信息,显卡的参数等等;相应的关于内存的管理方式是在/proc/sys/vm/drop_chches文件中,一定要注意这个文件中存放的并不是具体的内存内容,而是0-3这几个数字,通过文件大小只有1B也可以知道,而这些代号分别告诉系统代表不同的含义如下:

  • 0:0是系统默认值,默认情况下表示不释放内存,由操作系统自动管理
  • 1:释放页缓存
  • 2:释放dentries和inodes
  • 3:释放所有缓存

所以根据上面的说明,分别将1,2,3这3个数字重定向到drop_caches中可以实现内存的释放,一般释放内存都是重定向3到文件中,释放所有的缓存

实践

以释放页缓存为为例:
free -h 查看 当前内存剩余
Linux释放内存空间 - 图1
当前剩余内存974M,buff/cache是14G。

1、首先写缓存到到文件系统:

  1. rsync
  2. # 手动执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运行 sync 子例程。如果必须停止系统,则运行sync 命令以确保文件系统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迟的块 I/O 和读写映射文件)

2、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释放内存(页缓存buff/cache):

echo 1> /porc/sys/vm/drop_caches

执行完毕之后查看剩余内存:
Linux释放内存空间 - 图2
从截图可以看出内存被释放了,可以内存变为14G。

3、内存释放完了,现在drop_caches中的 值为1,如果现在想让操作系统重新分配内存,那么设置drop_caches值为0即可:

echo 0 > /proc/sys/vm/drop_caches

操作步骤总结(释放页缓存 buff/cache)

# 写缓存到到文件系统
sync
# 释放页缓存(页缓存buff/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 让系统重新分配内存
echo 0 > /proc/sys/vm/drop_caches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环境中的服务器我们不要频繁的去释放内存,只在必要时候清理内存即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应用程序层面去优化内存的利用和释放,经常清理内存可能只是暂时屏蔽的应用程序中的一些bug,所以更重要的是程序的调优,其他的交给操作系统来管理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