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3

    文/田田、采瑄

    初次見面!我們是致遠體驗設計!冬天即將到了,年底真是適合緩緩回顧啊,今年也辛苦了,不如一起來看看案例分享吧 ( ´∀`)ノ

    00 國發會專案是什麼?

    2020 年初,團隊接到了來自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的網站再造設計案,目標是提出對於「我的 e 政府」網站的設計建議,並協助網頁開發團隊進行網站再造

    簡單來說,這個名字有點復古(e…e 起來!)的入口網就像是一個把所有公家機關服務集合在這個大平台的概念,以後大家申辦服務就不用分散到各個網站和機關處理,甚至可以直接線上完成申辦,避免心累。

    因此,在這 6 個月的時間內,我們透過使用者研究搭配設計理論,提出了網站再造設計建議,我們同時協助國發會與網頁開發團隊落實這份建議。那~大家也知道,政府的專案彈性相對稍小 XD,在設計上我們當然也遇到很多限制,然而,我們仍嘗試在這些限制當中找到一些「不一定最完美,但是已能初步改善現況,且可以執行」的做法,讓改變不只美美地停留在報告書中,而是真的發生了🍻

    接下來會根據這 6 個主題詳細說明專案的狀況與對我們的意義,歡迎挑選有興趣的段落閱讀:

    1. **01 「我的e政府」網站發生什麼事?
    2. 02 我們做了哪些調整|介面呈現方式
    3. 03 我們做了哪些調整|協助使用者「盤點全貌、篩選資訊、引導行動」
    4. 04 我們做了哪些調整|協助服務提供者「降低行動的門檻」
    5. 05 設計師在政府 UX 專案中的角色?
    6. 06 政府 UX 專案的第一手觀察**

    01 「我的 e 政府」網站發生什麼事?

    在專案剛開始時,我們分別從「介面設計」「服務流程設計」這兩個角度切入,分析民眾在申辦政府服務時會遇到的問題,以及使用網站前、中、後的流程。

    1. **🔎 介面設計的問題**

    我們發現政府服務網站介面通常都有以下 4 個常見狀況: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4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5

    「我的 e 政府」e 開始的服務說明頁

    1. 缺乏層次的資訊讓民眾不易瀏覽
      資訊缺乏縮排與編號,導致乍看之下內容繁多,不知從何開始閱讀。

    2. 出現許多不易理解的複雜政府用語
      書寫角度從政府機關出發,自然地放入相關用語,但民眾需要再搜尋這些名詞的解釋才能夠理解。

    3. 服務流程無法引導民眾行動
      目前服務流程的資訊仍從機關的角度填寫,包含許多民眾不需要知道的內部步驟,導致民眾看完流程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4. 無法預期點選下載申辦表單會下載什麼
      文件下載總是在最下面才出現,也無法想像這些文件跟哪部分的流程相關,要填寫什麼,或是要繳交到何處。
      🔎 服務流程設計的問題

    在經過二手資料研究、訪談與測試、工作坊之後,我們發現民眾目前在申請政府服務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有 3 個:

    • 無法看到全貌

    各機關的服務多是各自呈現,且服務之間缺少連結性,導致民眾無法在事前先知道大概有哪些服務需要辦理。民眾時常以為流程已經結束,後續才被告知還漏了哪些服務沒有辦理,需花費多餘的時間處理。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6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7

    以為已經辦完服務的 me

    • 無法過濾資訊

    民眾的行為並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從某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出發,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方式去蒐集資訊,例如:帶著「我可以申請哪些補助」的疑惑去蒐集就學補助相關的資料。因此,如果政府網站只是將所有內容呈現出來,民眾就需要透過自己不斷地篩選,從繁雜的資訊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內容。而因為網頁的資訊量遠遠超過民眾的心智負荷,民眾通常會放棄理解政府網站的內容,選擇離開。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8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9

    りしれ供さ小

    • 無法展開行動

    政府網頁上提供完整、正確的資訊,但民眾在閱讀後時常產生「我看完這些內容了,所以呢?」的疑惑。因為目前這些服務說明只是讓民眾「了解」服務,而不是讓民眾可以「行動」,僅放上所有的內容,但是沒有告知民眾看完之後應該如何做,才能順利地完成服務申辦。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0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1

    我看完服務說明了,所以呢?

    02 我們做了哪些調整|介面呈現方式

    1. 透過「收合功能」,降低民眾的資訊負擔透過收合功能分段揭露,讓使用者自行選擇資訊要在哪些時機點出現,改善現行服務內容頁一次提供大量文字內容,易讓使用者放棄閱讀。
    2. 透過「**名詞解釋功能 **」,即時為民眾解釋政府生難字詞
      政府服務中的專有名詞相當多,使用者會另外自行用 Google 搜尋定義,建議增加專有名詞解釋的按鈕,進行較為詳細、白話的解釋。
    3. 透過「步驟可視化」,增進民眾對流程的想像
      使用者需要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故建議將申辦該服務的所有步驟標明於頁面,建立使用者對於申辦流程的想像,進而引導行動。
    4. 透過「即時下載連結」,讓資訊出現在對的位置
      建議在服務內容頁內文,只要提到文件就直接連結到下載文件,並參考一旁的填寫範例,讓民眾能直覺地下載、填寫文件。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2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3

    調整後的「我的 e 政府」服務說明頁

    03 我們做了哪些調整|協助使用者「盤點全貌、篩選資訊、引導行動」

    專案發展到中期,我們收斂出 3 個重要且必須同時解決的設計方向,而所有的設計產出(例如:介面、流程等等)都是在回應這 3 件事情,分別是:盤點全貌篩選資訊引導行動

    1. **👉 製作「主題策展文章」,達到「盤點全貌」的效果**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4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5

    • 設計原因
      對於民眾來說,他們想要知道的是「在我所面臨的這個情境中,政府到底提供了哪些相關的服務」,這是從民眾情境出發的服務盤點,而不是從機關端出發的單一服務說明。例如:如果今天我是一位新手媽媽,我想知道的是「當小孩出生之後,我到底有哪些服務必須申辦,或是哪些補助可以申請」。
      👉 製作「主題策展文章」,達到「篩選資訊」的效果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6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7

    • 設計原因
      在盤點相關的服務之外,民眾需要的是能確認自己資格、條件、身份的資訊,而每一位民眾的資格、條件、身份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如何讓「特定的人」看到「適合自己的資訊」就是一項值得思考的設計目標。這是從民眾角度出發的「選擇性揭露」,呈現並強調能夠協助民眾分流的資訊,而不是從機關角度出發的「全部呈現」。例如:如果今天我需要申請學校獎助學金的補助,我想知道的是「根據我的身份條件,有哪些獎助學金是我能夠申請的」。
      👉 調整「介面呈現方式」,達到「引導行動」的效果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8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19

    • 設計原因
      對於民眾來說,「理解資訊」只是手段,「完成行動」才是目的
      。而從訪談中,團隊發現民眾認為能夠行動的關鍵點是:(1) 要帶什麼 (2) 要去哪辦理 (3) 可以獲得什麼。因此,這樣的「行動資訊」對於民眾來說才是重要的,而並非這個服務所依循的法條或政策宣導。例如:如果今天我要去申請失業給付,我想知道的是「我需要帶哪些文件?我要去哪裡申請?申辦完成後,我會拿到什麼?」

    當這三件事情同時達成,民眾才能夠從「知道目前的狀況可以申辦哪些服務」到「確認自己符合哪些服務條件」,最後「順利地完成服務申辦」

    04 我們做了哪些調整|協助服務提供者「降低行動的門檻」

    從「服務設計」的角度來看,除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之外,如何協助「服務提供者」也同樣重要,而在這個專案中,我們遇到了 3 種服務提供者,設計上的挑戰在於「並不是每一個利害關係人都有改變的動機」,以下是各自的立場與考量:

    • 國發會作為政府入口網的負責單位,會希望此網站能夠符合民眾的需求,成為協助民眾順利行動的工具,因此相當積極推動。🤩
    • 網頁開發團隊有簽訂好的時程安排,加上技術層面的考量,因此在面對設計再造提議時,會趨向保守。🥺
    • 各級機關配合國發會將自家機關的服務上架到「我的 e 政府」。但許多機關本來就有自己的官網,加上收到的指示缺乏一致規範,導致上架服務到「我的 e 政府」變成了額外的業務負擔。🤯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0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1

    因此在設計上,透過 BJ Fogg 的行為模型(behavior model)來思考的話,可以發現當一個人缺少動機的時候,如果將做這件事情的難度降低,也有機會讓行為順利發生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2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3

    https://behaviormodel.org

    因此,我們針對服務提供者的設計策略就是「降低行動的門檻(把這件事情變簡單😎)」,協助排除他們在提供服務時會遇到的阻礙。我們分別針對動機較低的「網頁開發團隊」與「各級機關」提出降低行動門檻的方案。

    例如:上稿後台再設計,就是協助網頁開發團隊做出好用的後台,讓機關更輕鬆上架服務,間接也讓民眾能看到更好的網頁內容。 這件事情的設計目標可以用下圖來說明: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4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5

    我們針對許多面向進行調整,讓機關在上架服務的時候更簡單,同時提升服務說明的品質,以下舉兩個例子:

    1. 引導填寫「申辦行動的步驟」
      讓機關上稿人知道該如何切分申請步驟,同時提升服務流程的易讀性。
    2. 提供明確的「欄位說明與範例」
      讓機關上稿者知道該填入哪些內容,同時提升服務說明的一致性。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6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7

    Before — 改版前的後台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8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29

    After — 改版後的後台

    05 設計師在政府 UX 專案中的角色?

    在做了這些調整,經歷了與利害關係人拉拉扯扯的過程後,我們開始思考設計師在政府 UX 專案中,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又帶來了什麼改變呢?我們認為設計師在專案的角色可以是「酵母」,主要的任務是讓麵包長出美麗的氣孔,膨脹出漂亮的形狀,而僅保留些許風味。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30

    政府入口網再造設計案|年度回顧 👀. UX 設計師其實是酵母? | by 葉采瑄 | 致遠體驗設計 | Medium - 图31

    看看法國長棍美麗的氣孔,都是多虧了酵母呀!

    我們覺得酵母有催化的感覺,也有辦法抓起各個角色(像是… 麵粉、牛奶?),讓彼此合作得更順暢。正因為要去影響所有人,所以不只是從設計師本身的角度出發,也不只著重在設計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而是虛心地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他們面臨的困難或機會點,並協助突破與克服。我們也希望在專案結束後,影響力能夠延續下去,讓對方意識到不只是因為有我們,才有了這次的成果,而是因為過去沒有機會被催化,或是沒有機會換個角度思考。最後當對方發現自己也有機會在自己的領域中創造改變時,影響力就能漸漸擴散出去,而不只是停留在某個專案!

    酵母不是主角,而是讓主角能夠更加發光(好吃?)的重要角色,所以我們認為設計師「能夠做什麼」並不是最首要的考量,而應該更深入地思考客戶「到底想達成什麼」。基於這個理念,我們不只是對使用者換位思考,也對服務提供者換位思考,了解他們的困難與渴望。而能夠在這些難題之中,多替其他人想一些,並嘗試拉著每一位利害關係人迂迴前進,推動改變發生,也許是設計師最大的挑戰和價值吧!

    06 政府 UX 專案的第一手觀察

    綜合這次的經驗,我們發現目前在規劃與執行政府 UX 專案上,有三個現況值得和大家分享:

    1. **🌱 設計範圍與產出不一定能在一開始就清楚明確**

    在 UX 設計案當中,有時不一定能在一開始就清楚地定義出設計的範圍與產出,然而以公部門的案子來說,在一開始就會訂下一些需要達成的 KPI,且修改的彈性小,例如:要訪談幾個人?要舉辦幾場工作坊?要產出幾個頁面?也因為一開始訂下的 KPI ,我們在後期調整專案方向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與國發會進行溝通與協調,交代案子轉向的原因,詳細說明與示範轉向後的產出,以及解釋轉向後能帶來什麼價值。因此,建議有興趣參與政府 UX 專案的設計師,在接案前就先考量可能的設計範圍與產出,以及未來若要調整專案走向時,應該如何說服各利害關係人

    1. **🌱 公家單位的承辦人員也想把事情做好**

    公家單位的承辦人員雖不一定熟悉 UX 領域,但其實有自己的思考邏輯,他們也想在自己的位子上,把事情做好。因此,我們認為「理解對方的處境」並「充分地溝通」都是與承辦人員互動上很重要的細節,同時也會耗費設計師較多的心力。建議在面對公部門的承辦人員時,可以放下對公務員既有的想像,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擔心與考量,並讓他們發揮所長,共同以一個團隊的姿態,推出有機會落地的設計。

    1. **🌱 改變落地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提出設計建議並不算困難,但要將設計建議落實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在公部門當中,若有一些環節(例如:長官態度、執行資源)沒有恰好到位,事情不一定能夠順利推動。大家都希望自己參與的專案,發想的概念是有價值的,然而真實是不一定每次都看得到實際改變,能控制的東西有限,資源與時間也有限。也因此,建議在心態上,可以調整成「掌握自己能做的,同時也幫著其他人多考量一些」,但那些嘗試過後也無法改變的人或是狀態,就改天吧!

    我們很誠懇ㄅ,那就下次再見囉!有什麼覺得印象深刻,或是想回饋的東東,都歡迎跟我們分享喲!

    1. 希望閱讀完這篇文章的你能給我們一些簡單的回饋,讓我們知道哪邊可以再調整 1個拍手=內容可以再加強(如果可以,歡迎分享原因)
    2. 10個拍手=我覺得蠻有趣的
    3. 20個拍手=有「哇」的感覺
    4. 50個拍手=內容很不錯,想看下一篇(如果可以,也歡迎分享原因)

    https://medium.com/%E8%87%B4%E9%81%A0%E9%AB%94%E9%A9%97%E8%A8%AD%E8%A8%88/%E6%94%BF%E5%BA%9C%E5%85%A5%E5%8F%A3%E7%B6%B2%E5%86%8D%E9%80%A0%E8%A8%AD%E8%A8%88%E6%A1%88-%E5%B9%B4%E5%BA%A6%E5%9B%9E%E9%A1%A7-7a32ebfa8a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