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产生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为了解密德国海军的密文所产生 埃尼阿克 全世界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为战争而生)

特点:

  1. 集成度小,空间占用大
  2. 功耗高,运行速度慢
  3. 操作复杂,更换程序需要切线

    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贝尔实验室生产了晶体管,替代电子管 TX-0,PDP-1(**4k内存,每秒约200000次**) 为代表的晶体管计算机

特点:

  1. 集成度高,空间占用小
  2. 功耗相对较低,运行速度较快
  3. 操作相对简单,交互更方便
  4. 配置了显示器(PDP-1)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80)

    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发明了集成电路(IC)

特点:

  1. 计算机变小
  2. 功耗变低
  3. 计算速度变得更快
  4. 计算机系统操作诞生(IBM-7094,1401) (兼容7094,1401的system/36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80-现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pu)

特点

  1. 芯片集成了上百万的晶体管
  2. 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更低,更能被大众接受
  3. 用途丰富:文本.表格处理,高交互的游戏

    微型电子计算机

    cpu

摩尔定律
单核CPU-> 多核CPU

计算机分类

超级计算机

特点

  1. 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计算机
  2. 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核运算)

计算单位

  • 单位是T FLop/s (1TFLop/s= 每秒1W亿次浮点计算)

    常见CPU 6700K 每秒为44.87GFLop/s次 约等于0.04487TFLop/s

    大型计算机

    特点

  1. 大型机,大型主机,主机
  2. 具有高性能,可处理大量数据与复杂运算
  3. IBM占大部分份额, 可以使用COBOL编程语言开发

去IOE行动,降低企业高昂的大型机成本,阿里提出

迷你计算机

特点

  1. 小称小型机,普通服务器
  2. 不需要特殊的空调场所
  3. 具备不错运算能力,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运算

代表厂商 华为,联想,浪潮

工作站

特点

  1. 高端的通用微型计算机,提供比个人计算机更强大的性能
  2. 类似普通台式电脑,性能更强

    微型计算机

    个人电脑
    笔记本,台式,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