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LTyrg6PYYuRKIc-i8SzJfg

产品战略调整往往与消费形态变化相行并进,而设计策略更要紧随产品战略的变化而调整,
让产品成为消费形态升级后用户的最佳选择。

随着消费水平及理念的升级,用户不仅期望通过平台获取信息,更依赖产品获取情感诉求;
而在进入互联网存量时代下的产品,关注点也从用户规模转变为核心业务指标;
我们设计侧则尝试通过对业务核心指标的拆解,基于用户心智差异捕捉,深层挖掘业务各链路场景的更多可能。

01业务背景及设计规划

58同城二手车正在从传统式的商品导购,向依赖个性画像的推荐转变;
同时作为典型的大件低频的业务场景,我们也在不断探索适合二手车的转化模式,以提升找车效率、促成电话转化。

我们设计师作为业务和用户连接的重要一环,围绕产品战略调整,我们从两大方向进行设计规划:

1.围绕核心指标“电话转化提升”,
通过对不同用户在各个核心链路场景中的心智差异捕捉,探索在业务生态中的体验突破点,
助力产品指标达成(本次分享核心内容);

2.兼顾业务及体验评估指标,探索大件低频商品的导购差异,沉淀更适合的二手车业务的导购模式创新(项目进行中,敬请期待后续更新)。

02带着业务指标的链路观察

58二手车业务指标为“电话转化”,用户在展示端与目标车源产生“电话连接”的过程中
经过如下核心链路触点:首页(搜索体系—大类体系—车辆列表体系)、车辆详情、微聊体系、店铺体系等。
这些“链路触点”都承载着各自的场景价值,
同时“链路触点”间的系统协作,最终促成用户与车源间“电话连接”的能力
图片.webp

03业务指标产生设计规划

在指定设计规划初期,我们了解到业务方年度业务指标为“电话转化提升N%”。
围绕这个业务指标我们希望在链路的各个核心“场景触点”做点什么,
帮助业务线达成“提升N%”的这个业务指标。

基于前期对二手车链路视角的观察,
我们把这个“提升N%”的业务指标拆解在
“搜索体系-大类体系-车辆列表体系-微聊体系-车辆详情体系”这5大核心“链路触点”中。
希望通过体验升级的手段,能够在各触点分别带来一定的转化提升
(五大模块分别产生N/5 %的电话转化提升),终达成业务年度N%的这个目标。
图片.webp

在进入正文前,我们先结果导向看下我们最终的年度业务收益情况。

「未完成部分」在“搜索体系”和“微聊体系”部分,
我们前期已经完成基于“业务连接”的探索和部分方案落地,由于业务推进问题处于暂停状态;

「超额完成部分」在“大类体系”“车辆列表体系”“车辆详情体系”部分,
我们不但完成了“电话转化提升N%”的业务指标,还超额完成 95.5%的连接提升。
接下来具体讲一下我们做了什么?
图片.webp

04从用户心智差异出发 探索迥异的触点价值挖掘

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洞察不同用户在各触点产生的心智差异,
基于核心心智诉求,提升各触点场景的连接能力。
最终以“电话转化提升”为核心观测指标,综合观测二手车业务的转化提升效果。

落地到方案策略层面,即是让产品“链路节点“的实现形态 与“用户心智” 达成均衡的匹配,
才能发挥出各个场景的真正价值。
接下来就让我们站在用户视角,延着用户在二手车中的“选车心路历程”,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做。
图片.webp

4.1 我们在【首页】先看到了【腰部推荐】

· 链路节点:
用户来到了首页内容中,首先接触到了腰部的 “价格-品牌-车系”推荐区域。
· 心智诉求:
首页的核心诉求是“快速找到与我匹配的车”
· 当前产品实现形态:
①“我来看车的,你居然让我先做筛选?”
——小白用户通过筛选工具找车,门槛高。无形中增加了找车门槛;
②“那好吧我点一下,跳到列表里终于看到了车”
——内容离用户远,很多用户接触不到内容就离开了;内容露出场景单一,目前只在列表展示;
③再从用户的点击数据看,整个黄金腰部区域触达率低,坪效被极大浪费。
图片.webp

· 探索信息的均衡点:

针对不同用户,让内容主动展示。

①首先需要更了解我们的用户。前期通过对200份用户日志的走查发现,
我们的用户行为表现较为离散,为了更大范围的容阔我们用户群体,选择以浅度行为作为拆分指标。
最终我们以N次访问天数+N次VPPV为作为浅重用户的划分界限,
分类涵盖了线上 89%的用户。希望针对浅度用户访问少的问题,提升信息敏感度;
重度用户则以提升电话连接为核心指标。

②同时需要知道用户对什么样的车信息更敏感。我们组织了产品设计技术同学的脑暴会议,
尝试通过角色定义、诉求分解,模拟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最真实的需求和内容。
并将其进行结构化归纳,产出了丰富的敏感点信息,并应用在产品的表现层。

· 新的实现形态与用户心智的匹配:

在新版的二手车大类页腰部,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内容的露出。

针对浅度用户提供更具像、更多样化的内容,
为刚刚来到大类的用户,提供更佳直观、更具场景感知的信息,提升车源信息敏感度;
同时提供推荐类信息(多少人的选择等)辅助用户决策。
图片.webp

重度用户依据画像特征,推荐丰富的组合内容;同时结合排行榜等推荐,增加信息丰富度。
图片.webp

我们在大类页腰部推荐区域的改版,
完成了该模块预期的电话连接指标(N/5 %的电话转化)提升,并且效果为显著;
点击率较旧版本提升一倍。图片.webp

4.2 我们路过腰部来到【列表筛选】

· 链路节点:
用户路过腰部,来到了列表的筛选器。
· 心智诉求:
使用筛选的核心诉求是“快速检索到我的目标车源”
· 当前产品实现形态:
①检索——筛选器具备天然的使用门槛,对浅度浏览型用户并不友好;
②快速——用户购车决策的维度并没那么多,但却要付出很高的操作成本,在众多维度里找到那几个主要筛选的维度;
图片.webp

· 探索信息的均衡点:

尝试降低工具的使用门槛。对浏览用户友好一点;对检索用户高效一点。

前期通过对用户使用筛选器中,单维度筛选及组合筛选的点击分布的收集,
我们了解到用户筛选二手车车源的关键指标主要为价格 、类型 、 品牌 、车系。
图片.webp

· 新的实现形态与心智的匹配:

在筛选器部分,我们前置展示这4类高频使用的维度及内容,我们设计了新的“快捷筛选器”卡片。

卡片中展示了各筛选内容,如价格区间、类型内容、品牌内容、车系内容;
点选后,快速进行下一项筛选内容的选择;

同时增加了推荐信息辅助用户决策(eg:多少人关注、有多少车)。

我们新增的快速筛选器模块后,亦超额完成了预期的电话连接指标(N/5 %的电话转化)的提升。
图片.webp

4.3 终于到了【看车列表】了

· 链路节点:
用户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我们的列表了,
用户有可能从腰部推荐来的、有可能是筛选来的、也有可能直接来找车的。
· 心智诉求:
用户使用列表的核心诉求是“快速聚焦到目标车源”
· 当前产品实现形态:
①标签样式多样,并且在无序拓展。同时针对平台优选标签(真车标签体系)升级策略,
很难有效的兼容;
②条目的信息聚焦能力弱。存在单元信息多而杂乱,条目高度不等问题,缺乏清晰的组织结构认知;
图片.webp

· 探索信息的均衡点:

满足兼容力、提升规范度,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 新实现形态与用户心智的匹配:

①对标签进行整合,并进行优先级的排序;“真车类标签”是品牌升级后需调整兼容的部分。
设计中,“真车类标签” 放在图片下面空隙地方,和图放在一起,能够与车源产生更直接的形象关联;同时释放右边字段的部分空间。
图片.webp
②左图空间优化后,在右侧的字段区域标题固定2行高度;
标题下是围绕车源的信息补充,希望在信息获取中快速对车况形成基础认知;
去掉了识别度较低的店铺名称,提升信息有效度;
店铺评价放在“价格”后空余位置,保留价值信息同时节约坪效;
条目最下层是信任类标签拓展区,包括推荐理由、信任类标签等。
图片.webp
通过对列表容器的升级和规范,该模块亦超额完成了预期的电话连接指标(N/5 %的电话转化)提升。
图片.webp

4.4 这个车不错,来【详情页】里看看

· 链路节点:
经过一路的用户奔波,用户终于来到了详情页。
· 心智诉求:
在这个页面用户是带着列表的预期而来,希望在这个沉浸的场景中,对车源信息形成完整的认知,
同时结合品牌产生价值关联,确定这就是我要的车。
· 当前产品实现形态:
①在首屏中,重「保障」信息而弱车况的展示,较难承接列表预期,形成对车的基础认知;
②未形成基础认知时,过度包装保障感,很难产生价值关联;
③多页浏览间,影响车况展示效率的同时,产生“视觉大象”现象;
④“信息怎么都是跳着来看”——信息组织分散, 内容展示不直观。
图片.webp

· 探索信息的均衡点:

从用户决策视角,布设心智触点,设计内容的层级连贯性。

· 新实现形态与用户心智的匹配:

场景来看,用户在进入沉浸的长尾内容场景,浏览深度是逐渐减退的,
我们需要在恰当的节点,精准的布设与用户认知匹配的触点信息,产生有效的信息间的关联和继承,
否则用户深入了解的意愿会非常低。

我们在详情页赋予了4大心智决策节点:了解-信任-认同-连接。
再结合购车场景:对信息的组合进行了重组。

了解即基础认知,承接列表预期,在充分展示基础信息后形成基础认知。如车三维信息;
信任即价值认同,是基本信息认知形成后,产生价值关联。如保障信息等;
认同即是对车源信息的匹配度的认可,通过丰富的信息引导产生价值认同,如评价、详细车源信息、商家信息等;
通过一系列连贯信息协作,产生转化激励,刺激用户电话连接。
图片.webp

①对基础认知的了解:

聚合展示车源基础信息,快速搭建基础认知,承接列表预期;

图片.webp②价值关联后产生信任:

突出本车优势信息,强化决策内容的刺激;
图片.webp

③价值认同后的肯定:

更直观展示安全信息,优化「保障感」的传递;
图片.webp

④激励以刺激转化:

浏览中弹出连接工具,突出转化引导;同时进行业务运营的细节打点,提升品牌宣传能力。
图片.webp
我们完成了详情页信息的模块调整后 ,3倍完成了预期的电话连接指标(N/5 %的电话转化)的达成。
图片.webp

05写在最后

在设计规划初期,我们以业务指标“电话转化提升”为核心观测指标,
以提升各触点场景的连接能力为设计目标。
清晰梳理了产品链路中各功能触点的价值,
通过洞察不同用户在各触点产生的心智差异,基于核心心智诉求,提升各触点场景的连接能力。
来提升二手车业务的综合转化效果。助力业务达成年度业务指标“电话转化提升N%”的终极目标。

我们通过对“用户心智”差异的捕捉,完成了链路各“节点”的场景升级。
对比改版前后,各个模块均超预期完成了我们规划的连接目标。
综合来看,在完成业务指标之外,亦超额完成95.5%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