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们正式开始在南开中学的三年!祝好!

要不要带手机?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如果你住宿,那一定带,必须要带,至少也得是有QQ与微信的老年机。因为学校老师会有很多通知、文件,课代表会有很多作业答案、考试答案,乃至其他种种东西,都是经由QQ群/微信群统一发的。同时,和同班同年级同学、学长学姐等等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也是相当必要的,不要将自己的圈子限制在同班同学与初中同学里,所以相当值得在聊天上/维持社交关系花一点时间。这些人际关系可以在未来迷茫时给你极大的帮助。故而,绝对不能彻底与网络隔离。
如果你不住宿,可以考虑不带,因为学校里可以做到不用手机。但是晚上回家一定要能接触到手机,理由就是上面这些。
但我们还是建议你带一个手机到学校。一方面是,如果你上学坐公共交通,免不了被查验健康码,这是肯定要用手机的;其次,到了学校之后可以统一放到班级内的手机管理处,有需要再取;再次,如果不想吃食堂、想订外卖,也不能不用手机。

另外,我们觉得,在学校怎么保全手机、合理利用手机,是一门艺术,也是对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极大升华。
首先,手机政策每个班都不一样。比如说,我们高三开始收手机,到最后仨月,交手机的人数小于等于5人,最后一个月,手机箱空了。。。故而,决定如何在学校,本质上是对学校政策与班级风格的综合和考量。懂一点点审时度势是好的。
同时,如果深处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我觉得这是比身处严苛环境更好的机会。大学完全没有人管你,如果早早就能在宽松的环境中管理好自己的手机,那么反而在更宽松的环境中更好地管理自己。
怎么自我管理呢?上课的时候收好手机,放在一个不容易碰到的地方;下课的时候没必要也别看手机,基本上就足够了。

总而言之:还是带吧。大不了到学校就交给老师,老师放学肯定会发回的。

关于初高学习的区别

作者 201601 石泓正

作者注:大约的确需要补充

(主要针对数理,不考虑一些数理直觉极好的大佬)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反常识”和“反直觉”。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数理的基础题目不在像初中阶段可以通过生活常识和名称上的直觉以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形式轻易解决,而需要标准的训练,依照一些基本的“套路”按部就班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此处本人想到的一个比较直接的例子是“证明高一(todo) - 图1#card=math&code=f%28x%29&id=sjPuV)单调递增/减”这类题目任取高一(todo) - 图2高一(todo) - 图3后作差作比的套路)

但这部分“套路”的教学通常是用例题的方式隐性给出的,因此需要一定的个人总结能力,如果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很容易开学“基础题做不出稍复杂一点干脆看不懂”惨遭一通暴击,但是在掌握基本“套路”之后在其上套娃式地分析稍微复杂一点的中等题目反而是相对容易的步骤(因为基本套路是有限的,稍微排列组合一下比较容易一口气通下来)。

因此虽然考入南开的大家虽然初中都是大佬,但还是建议开学多注意最基本的一类题目的共性思路,和自己的错误直觉多作斗争。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我们认为,初中老师可能会给你这样的一种思维:不管你懂不懂,知识点背下来了吗?题型背下来了吗?这题会做(背)了吗?
举两个例子吧:第一个,你中考作文是不是背了四五篇,一到考场上,改了改就默写上去一篇范文?第二个,学化学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大量地背诵默写许多非常杂乱的知识点,却很少考虑他们背后的联系?

到了高中,这一切必须得做点改变了。

得动脑子!对于理科,我们希望你能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搞明白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推理出来那个知识点的,如果有条件,探究一下每个知识点的本质、每个知识点背后又有什么;有很多文科也可以这样做。
而语文,我觉得要培养两个:一个是素养,一个是思想。素养让你由内心写出更有打动力的文字,而不是过于繁丽而流于空洞的陈词滥调;思想让你的文字清新且有力,而不是索然无味而不堪品味的肤浅之语。虽然那些“答题格式”多少还在起作用,但初高中对思想深度的考察是明显不同的。
英语基本没区别。多训练阅读写作能力吧,有条件多听多说,练习口语与听力。

跟不上怎么办

作者 201601 石泓正
  1. 先调整心态别炸,莫出心理问题
  2. (推荐)和任课老师进行坦诚的交流,主要说自己在学这科上做了什么事情(避免无用功),有什么感受(便于老师针对性提出措施)
  3. 实在不行找个补课点一下思路也是可以的但这就有点钞能力的意思了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补充一点:把作业(泛指老师留的任务)尽量都写完,做过的题都搞会。

选修课推荐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不知道从哪听的,高一高二没有选修课了。我就在这里记录一下我们当年的选修课吧,希望如果你们有选修课的话,可以以此作为指导。
如果说你是合唱班的同学,那么你们很荣幸,选修课必须集体训练合唱,其他多样的选修课与你就无缘了。不过怎么逃合唱,比如说装作腹痛之类的,这里就不指导了,毕竟我也不是合唱班的。
如果说你学竞赛了,那么你的选修课是学习竞赛内容,有老师统一授课,在此略过不表。
如果说你不属于这两类人,那选修课很多样。从前比较火的是两个:一个是食用菌培养,一个是探索宇宙,这两个课最不好抢。
食用菌培养是去体创的生物实验室,可以学习培养基制作等一系列操作,动手环节max,十分有趣。
探索宇宙是由老师播放天文学相关纪录片,并伴以一定的讲解。这课的主要好处就是从不签到,同时在教室内自习/休息等等,老师都是不管的,只要不扰乱正常秩序。
如果你没选上这两个课,也不用太悲伤。其他选修课也都非常有趣,或是可以提供给你大量的自主时间。建议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咨询:

  1. 是不是每节课都有签到?
  2. 是不是有作业?抑或是通过交作业的方式来考勤?
  3. 授课内容是什么?符合自己兴趣吗?
  4. ……

以正经的心态对待选修课即是。

对了,补充一点当时抢课的经历吧。当时是18:00系统开放抢课,我们一直在刷新刷新刷新,系统一开放就进去抢,找到课程,然后选上。大家一开始都以为“抢课压力会很大,很快课就被抢完了”,结果我一分钟以内把探索宇宙抢上了,过了一阵子再看浏览器,还有好多空位……也算是很好玩了。

社团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根据学校一贯的指示,高一新生在期中考试后才可以加入社团。相应的,社团招新也会在期中考试后开始,期中考试前宣传社团是违规行为。很可惜,2019级新生群,在著名J人邓泽玮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下,群里各个社团积极组建“吹水群”,在各自群内多多少少是宣传了社团。这里似乎也不能免俗,反正作者毕业了。
要不要参加社团呢?我是很推荐的。或许大家在中招咨询的时候就是被南开中学丰富的课余活动所吸引来的,至少我是这样,那么就更应该参与一些社团活动了。
需要注意一点:不要带有过强的功利性(尤其是指望着借此显著提高学习成绩)去参加社团活动。参与社团活动更应该是为了个人的愉悦。一方面是,社团课毕竟只有一周两节;另一方面是,与学科直接相关的社团大多运转情况不佳了(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社团已经停止运作;生物社应该是运作良好;其他的关系没有如此直接,但其实上述社团也不是主要研究课内知识),这是南开的悲哀。
具体的内容,我们建议关注社团纳新期间崛起报公众号的推送,以及活跃在新生群里的各位负责人与社团官号,我们在此不多作说明(作者注:社团运营的同学没有发现南开生存手册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很可惜啊)。原则上来说,在选择社团时,我们建议关注两点:

  1. 该社团是不是很符合你的兴趣?
  2. 该社团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举个例子吧,非常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相信大家中招咨询时或多或少参观了体验创意中心。请你们注意,这是体创一学年中最辉煌的时刻(其实以前也类似)……原来体创即有衰落之趋势,后来在体创19级(体创九代)领导层的英明指挥下,一学年只进行了两次社团活动。作为全校最大的社团、最大的牌面,如此的活动频率是相当不应该的。这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不止是学生不愿意来体创活动,并且体创新一届领导层无法选出,进而导致体创一片死气沉沉。换言之,体创废于此年矣。所以今年的中招咨询,有大量18级体创人在维持着体创的运转,何其可悲可叹……
所以说,虽然体创这样的活动频率是我们事先无法预知的,但是如果一个社团以前已经走了如此的下坡路,是可以从很多方面观察到的。最简单的就是看社团官号的内容是否丰富、发布说说/朋友圈的频率高不高。如果一个社团的官号只在招新与年节时活动,我们则可以认为该社团已行将就木,加入该社团应当慎重(当然,如果你参与社团的目的是为了在不活动的时候上自习,那你为什么要报社团呢?更何况就算你“参与”「帰宅部」#),学校不到17:20也不开大门,想早走没辙,你还是得乖乖上自习,说多了都是泪)。
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什么就去报好了。一般来说,进社有面试,除了一部分大体量社团,如体创、模拟联合国社团(作者注:快来!!)、辩论协会等,会筛选出一部分同学以外,其他社团基本上都能100%保证你进入(虽然这两年,至少模联也做到100%进入了,因为报的人少了好多……)(另外,话剧社是100%会筛人的,对新人要求很高,报考前建议不要把鸡蛋都放在这个篮子里),所以只要喜欢,那就报吧。
另外,我们推荐你只报1-2个社团(假设都能进入),更推荐只报一个。比如说,理论上来说,我是体创八代的一份子,被机器人部与开发部录用,但一次也没去过。。。反而是深耕模联两年有余。事实证明,很少有人能够同时完成两个社团的内容,也没有相应的必要。更何况,社团毕竟只是南开中学生活的一小方面,你还有相当的学习压力去应对……

下面的空间就留给有缘的社团吧。谁要是想在这里写写自己社团就写吧。
作者放一些链接:天文社模拟联合国社团话剧社……其余社团,可至“天津南开中学崛起报”公众号,搜索“社团档案”,作进一步了解。

(据说现在社团每周只剩一节课了?每天还加晚自习到六点半了?好!好!好!)

学生会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我没有参加过学生会,主要是我不是很喜欢进入“体制内”。现在想想,南开中学的学生会是公开、清明的,是真真正正为学校服务的,没有出现某些大学里学生会严重的官僚做派、狐假虎威、溜须拍马、乌烟瘴气,这就是好事。如果你想参与到南开中学日常事务的运行中去,完全可以考虑参加学生会。当然,参与学生会也会耗掉一定的时间,那么参加学生会的哪个部门、精力上允不允许之类的,我个人感觉,这一套分析方式是和“社团”中所写的东西差不多。一般来说,同时参与学生会与社团,是可行的,时间冲突不大;但若是想同时在学生会与社团中各自谋到管理层骨干的职务,时间就不太富裕了。
作者没有参加过学生会,所以在此对学生会的职能等等不多介绍了。在此就贴两个链接:学生会纳新——部长介绍学生会纳新开始啦!,大家可以看一看,作初步的了解。如果未来有参加过学生会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经历写一写,就太好了。

选科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选科的背后是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前是分文理科的,文科史地政,理科物化生,有的地区亘古以前可能会加一些别的科目,但是天津就是语数外+文综/理综。几年前,高考改革大幕拉响,上海浙江是第一批(其中浙江是七选三,多一门“技术”可选,虽然作者个人感觉这个科目比较鸡肋,也有传言未来不能选这科了);京津鲁琼第二批,可以六选三;今年(2021年)高考有很多省市是第二批,他们要求在物理和历史中只选一个(不能都不选),剩下四科再选两个;剩下未新高考的省市,具体政策还未知。
高考改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可以扬长避短,比如作者生物的遗传学实在是没有跟上老师的步伐,必修二学的一比吊糟,同时地理又相当感兴趣,并且学的很好,尤其是把最难的地球运动一节学的很清晰又不费力,于是就弃选生物而选地理。如果没有赶上选科,作者就得去花时间应付实在学不明白的生物,多少会感受到压力很大;然而我选了地理,接下来两年便是在地理课上与同桌发表暴论、写数学物理、接下茬中度过的,并且每次考试成绩没出过一考场前三列,本质上学习六科变成了学习四科(因为我英语课也是水过来的),压力大幅度降低。虽然最后地理只赋分94,不禁感伤。

没有多少学校会在你一入学的时候就让你选择自己未来的科目,这实在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当然南开中学也不会这样。咱们学校高一会把九科都开齐全。在这里,作者强烈建议你在整个高一,至少是高一上学期,不要以“我未来不选了”等理由放弃任何一门学科
为什么呢?

  1. 你也说不好未来你会不会真的选那些“我将来不会选”的科目。22级可能还好,中考算分的科目加了历史政治;但是至少21级以前,有很多初中生把大量精力用在了数理化上(毕竟只考语数外物化),这也就导致这些新生以为自己“只喜欢理科”“只擅长理科,文科太闹心了”等等,导致“未来我一定选全理!”等思维的出现,从而促使他们在一入学时对文科相当不重视,也没有机会发现文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自己
  2. 有的人可能一开始倒没有这么的想法,踌躇满志,九科都认真学,但是遇到了学习中的一点小困难,就不学了(文理科都有此情况)。其实这个也挺常见的,就拿地理举例子吧——一开始大家学了宇宙,很简单;但没两个礼拜马上来一章地球运动,可以说是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人麻了;过了一个月,讲地质学,人彻底麻了,弃选之。(补充:换新书了,地球运动被放到了高二,供选地理的同学学习;但是你们会面临比我们深度大幅提升的地质学,一样的难。加油!)
    其实有的时候也就是“风雨过后见彩虹”,对于我们这些用老教材的学生来说,把这一部分学明白,后面的东西都比这个简单很多。所以有的时候遇到困难,难以支撑自己继续学习,那就接着前进,很可能不久后就会打通不二法门。(当然,如果过了一个学期,还是什么都学不会,那也确实是该放弃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也该是做取舍的时候了。)
  3. 难以适应高中节奏,没有时间与精力应付九科。但不得不说,这个情况我倒也支持你更早一些做出抉择,但是……还是多坚持一阵吧,很有可能一段时间后就适应了。

当然,如果到了高一下学期,发觉某些科目真的学习起来有困难(比如政治认真背了很久也背不下来,等等),就可以考虑适当放弃了。注意:这里的放弃也不是完全不学,虽然合格性考试是“把答题卡拿脚踩个印子都能及格”的难度(全市1%的人不合格,其余99%合格,不区分优/良/合格;这1%中有一部分由艺校、出国党等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学生组成),但还是要认真准备,我就认识一些普通校的学生,他们参加了考试却没有通过。具体的取舍看到时候自身情况吧。

那么,该怎么选科呢?
我们认为,不应该只将眼光局限在“六科里我要选那三科”,更多地要结合对大学以及以后生涯的规划,因为大学有很多学科是限制报考者的选科的。比如,极其火热的计算机,必须选物理;医学,多数学校要求同时选化学生物,只有少部分学校只要求化学或生物;一些学校的理科、工科方向都需要选物理,比如中科大,全校学生都要求选物理,就算经管也如此;考警校很多要选政治,没想到吧;……。与之形成对应的就是,不限选科的专业组相较于要求选物理的专业组,分数线会高一些,就是因为有很多偏向文科的学生没有办法报物理专业组,对他们的成绩要求更高。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同时,也是有一些规律的:1.自己学的最好最顺手的科目一般都会选;2.自己感兴趣的也很可以选;3.自己未来上大学、就业的方向要求选的科目也应该选;4.如果上述三条有重叠,剩下的空白也可以大致按这个方法来选。强烈建议兴趣优先。
我当年选科的时候,大致是这么想的:1.我地理很好,学得也很愉快,生物突然跟不上了,那么选地理;2.化学成绩也可圈可点,选化学;3.以后99%要学计算机,那么选物理,并且我物理跟上老师了,学的也可以;4.政治“哲学”一书学不会了,也背不下来;历史虽然大纲摸清楚了,但是具体的细节也背不下来,就不选了。于是选了物化地,可以参考。

最后:希望大家能征求家长的意见,也不能完全让家长左右你的选择,最终的决定权应该握在自己手里。这样高考报志愿等等重要的场合,才更有可能自己做出最终决定,未来更不容易出现“家长篡改志愿”之类的可惜事情。

要不要留学?

TODO

要不要学竞赛?

作者 201803 李盛忻

有竞赛佬说要写一写,这里就不多说了。说一些入门性的。
按我个人来说,如果初中没有相应基础的话,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就不要指望着能拿到什么奖了,信息竞赛也类似,但是会好点(愿意的课余时间可以学c++、“算法与数据结构”,这样的话,如果大学也进入计算机的红海了,会舒适一点)。
生物竞赛可以从零基础高一开始跟老师学习,有很多零基础的人最后拿到了很好的奖项。化学竞赛介于前面三者与此之间。
还有一些与升学很无关的奥林匹克系列竞赛,比如语言学奥赛、地球科学奥赛、天文奥赛等等,可以在年级群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级、学长学姐,一起研究研究。已知的是天文社会有对天文奥赛的训练,地科也有人在搞。但是注意,这些东西不会对升学产生什么助力,不要带有太强的功利心理。
其实,对于多数人(尤其是没基础的同学)来说,我都不建议他(报着功利心理)去学习竞赛。学习课内知识就需要一定的精力,而竞赛内容可以大致认为是大学里对相应学科内容的深化(数学除外,数学竞赛对大学知识要求不多,但是会把知识挖得很深,对思维难度有要求),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有很多人为了把竞赛搞出成绩,是“脱产”(高一高二不上正课,只学竞赛知识,争取拿牌,高三再补高中知识,利用降分进入心仪大学)学竞赛的。这种“高收益”的道路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性。而对于一边学正课一边学竞赛的,这种人搞出成绩来的也有,但是相对会少一些,毕竟这种选择对精力又是个挑战了。
还有些人,纯粹打算拿个牌,去考强基、自主招生之类的,争取降分进大学。因为我个人强烈秉持“专业>学校”的观点(可以去看“高考后”部分),如果只是为了进个好学校,就学一门自己以后不一定打算深究的学科(尤其还是在高中学到竞赛难度),想要用奖牌走强基这条路的话,又只能学这一个学科,我个人认为是不值的。当然,有的人可能认为学校牌子最重要,专业无所谓,也是可以理解的。究竟如何权衡,还是看大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