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 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发布-订阅模式迭代器模式、状态模式、职责链模式、模版方法模式
  • 不重要: 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中介者模式

    ⭐️策略模式

  • 策略模式指的是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并且把它们封装起来。

  • 应用场景:要完成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策略。例如条件计算,表单验证规则等。 ```javascript // 询价方法,接受价格标签和原价为入参 function askPrice(tag, originPrice) {

    // 处理预热价 if(tag === ‘pre’) { … }

    // 处理大促价 if(tag === ‘onSale’) { … }

    … }

// 楼上用了这么多 if-else,我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就是为了把 询价标签-询价函数 // 这个映射关系给明确下来? // 那么在 JS 中,有没有什么既能够既帮我们明确映射关系,同时不破坏代码的灵活性的方法呢? // 答案就是对象映射

// 定义一个询价处理器对象 const priceProcessor = { pre(originPrice) { … }, onSale(originPrice) { …w }, … };

// 询价函数 function askPrice(tag, originPrice) { return priceProcessortag }

  1. > 策略模式的好处:如果增加一个`tag`类型,那么只要在对象里面添加一个函数就可以了,或者可以删掉一个`tag`类型,这样不需要改动原有代码的逻辑,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封闭的。这就是面向对象编程里面的开闭原则。
  2. <a name="H8e3E"></a>
  3. # ⭐观察者模式
  4. -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目标对象,当这个目标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 _—— Graphic Design Patterns_
  5. 观察者模式有一个“别名”,叫发布 - 订阅模式(之所以别名加了引号,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下个小节里我们会讲到这点)。这个别名非常形象地诠释了观察者模式里两个核心的角色要素——**“发布者”与“订阅者”**。
  6. ```javascript
  7. // 定义发布者类
  8. class Publisher {
  9. constructor() {
  10. this.observers = []
  11. console.log('Publisher created')
  12. }
  13. // 增加订阅者
  14. add(observer) {
  15. console.log('Publisher.add invoked')
  16. this.observers.push(observer)
  17. }
  18. // 移除订阅者
  19. remove(observer) {
  20. console.log('Publisher.remove invoked')
  21. this.observers.forEach((item, i) => {
  22. if (item === observer) {
  23. this.observers.splice(i, 1)
  24. }
  25. })
  26. }
  27. // 通知所有订阅者
  28. notify() {
  29. console.log('Publisher.notify invoked')
  30. this.observers.forEach((observer) => {
  31. observer.update(this)
  32. })
  33. }
  34. }
  35. // 定义订阅者类 = 观察者
  36. class Observer {
  37. constructor() {
  38. console.log('Observer created')
  39. }
  40. update() {
  41. console.log('Observer.update invoked')
  42. }
  43. }

场景举例:韩梅梅拉圈@技术开发人员并发送需求文档。

  1. // 定义一个具体的需求文档(prd)发布类
  2. class PrdPublisher extends Publisher {
  3. constructor() {
  4. super()
  5. // 初始化需求文档
  6. this.prdState = null
  7. // 韩梅梅还没有拉群,开发群目前为空
  8. this.observers = []
  9. console.log('PrdPublisher created')
  10. }
  11. // 该方法用于获取当前的prdState
  12. getState() {
  13. console.log('PrdPublisher.getState invoked')
  14. return this.prdState
  15. }
  16. // 该方法用于改变prdState的值
  17. setState(state) {
  18. console.log('PrdPublisher.setState invoked')
  19. // prd的值发生改变
  20. this.prdState = state
  21. // 需求文档变更,立刻通知所有开发者
  22. this.notify()
  23. }
  24. }
  25. // 作为订阅方,开发者的任务也变得具体起来:接收需求文档、并开始干活:
  26. class Developer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
  27. constructor() {
  28. super()
  29. // 需求文档一开始还不存在,prd初始为空对象
  30. this.prdState = {}
  31. console.log('DeveloperObserver created')
  32. }
  33. // 重写一个具体的update方法
  34. update(publisher) {
  35. console.log('DeveloperObserver.update invoked')
  36. // 更新需求文档
  37. this.prdState = publisher.getState()
  38. // 调用工作函数
  39. this.work()
  40. }
  41. // work方法,一个专门搬砖的方法
  42. work() {
  43. // 获取需求文档
  44. const prd = this.prdState
  45. // 开始基于需求文档提供的信息搬砖。。。
  46. ...
  47. console.log('996 begins...')
  48. }
  49. }
  1. // 创建订阅者:前端开发李雷
  2. const liLei = new DeveloperObserver()
  3. // 创建订阅者:服务端开发小A(sorry。。。起名字真的太难了)
  4. const A = new DeveloperObserver()
  5. // 创建订阅者:测试同学小B
  6. const B = new DeveloperObserver()
  7. // 韩梅梅出现了
  8. const hanMeiMei = new PrdPublisher()
  9. // 需求文档出现了
  10. const prd = {
  11. // 具体的需求内容
  12. ...
  13. }
  14. // 韩梅梅开始拉群
  15. hanMeiMei.add(liLei)
  16. hanMeiMei.add(A)
  17. hanMeiMei.add(B)
  18. // 韩梅梅发送了需求文档,并@了所有人
  19. hanMeiMei.setState(prd)

应用:Vue 的数据双向绑定原理

⭐发布-订阅模式

Event Bus/Event Emitter 作为全局事件总线,它起到的是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事件中心,我们所有事件的订阅/发布都不能由订阅方和发布方“私下沟通”,必须要委托这个事件中心帮我们实现。

  1. class EventEmitter {
  2. constructor() {
  3. // handlers是一个map,用于存储事件与回调之间的对应关系
  4. this.handlers = {}
  5. }
  6. // on方法用于安装事件监听器,它接受目标事件名和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7. on(eventName, cb) {
  8. // 先检查一下目标事件名有没有对应的监听函数队列
  9. if (!this.handlers[eventName]) {
  10. // 如果没有,那么首先初始化一个监听函数队列
  11. this.handlers[eventName] = []
  12. }
  13. // 把回调函数推入目标事件的监听函数队列里去
  14. this.handlers[eventName].push(cb)
  15. }
  16. // emit方法用于触发目标事件,它接受事件名和监听函数入参作为参数
  17. emit(eventName, ...args) {
  18. // 检查目标事件是否有监听函数队列
  19. if (this.handlers[eventName]) {
  20. // 这里需要对 this.handlers[eventName] 做一次浅拷贝,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通过 once 安装的监听器在移除的过程中出现顺序问题
  21. const handlers = this.handlers[eventName].slice()
  22. // 如果有,则逐个调用队列里的回调函数
  23. handlers.forEach((callback) => {
  24. callback(...args)
  25. })
  26. }
  27. }
  28. // 移除某个事件回调队列里的指定回调函数
  29. off(eventName, cb) {
  30. const callbacks = this.handlers[eventName]
  31. const index = callbacks.indexOf(cb)
  32. if (index !== -1) {
  33. callbacks.splice(index, 1)
  34. }
  35. }
  36. // 为事件注册单次监听器
  37. once(eventName, cb) {
  38. // 对回调函数进行包装,使其执行完毕自动被移除
  39. const wrapper = (...args) => {
  40. cb(...args)
  41. this.off(eventName, wrapper)
  42. }
  43. this.on(eventName, wrapper)
  44. }
  45. }

观察者模式 和 发布-订阅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第三方、发布者能否直接感知订阅者(如图所示)。
4. 行为型 - 图1 4. 行为型 - 图2

为什么要有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解决的其实是模块间的耦合问题,有它在,即便是两个分离的、毫不相关的模块,也可以实现数据通信。但观察者模式仅仅是减少了耦合,并没有完全地解决耦合问题——被观察者必须去维护一套观察者的集合,这些观察者必须实现统一的方法供被观察者调用,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而发布-订阅模式,则是快刀斩乱麻了——发布者完全不用感知订阅者,不用关心它怎么实现回调方法,事件的注册和触发都发生在独立于双方的第三方平台(事件总线)上。发布-订阅模式下,实现了完全地解耦。

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布-订阅模式就比观察者模式“高级”。在实际开发中,我们的模块解耦诉求并非总是需要它们完全解耦。如果两个模块之间本身存在关联,且这种关联是稳定的、必要的,那么我们使用观察者模式就足够了。而在模块与模块之间独立性较强、且没有必要单纯为了数据通信而强行为两者制造依赖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倾向于使用发布-订阅模式。

⭐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用于顺序地访问聚合对象内部的元素,又无需知道对象内部结构。使用了迭代器之后,使用者不需要关心对象的内部构造,就可以按序访问其中的每个元素。

ES6在推出新数据结构的同时也推出了一套统一的接口机制——迭代器(Iterator)。

ES6约定,任何数据结构只要具备Symbol.iterator属性(这个属性就是Iterator的具体实现,它本质上是当前数据结构默认的迭代器生成函数),就可以被遍历——准确地说,是被for...of...循环和迭代器的next方法遍历。 事实上,for...of...的背后正是对next方法的反复调用。

在ES6中,针对Array、Map、Set、String、TypedArray、函数的 arguments 对象、NodeList 对象这些原生的数据结构都可以通过for...of...进行遍历。原理都是一样的,此处我们拿最简单的数组进行举例,当我们用for...of...遍历数组时:

  1. const arr = [1, 2, 3]
  2. const len = arr.length
  3. for(item of arr) {
  4. console.log(`当前元素是${item}`)
  5. }

之所以能够按顺序一次一次地拿到数组里的每一个成员,是因为我们借助数组的Symbol.iterator生成了它对应的迭代器对象,通过反复调用迭代器对象的next方法访问了数组成员,像这样:

  1. const arr = [1, 2, 3]
  2. // 通过调用iterator,拿到迭代器对象
  3. const iterator = arr[Symbol.iterator]()
  4. // 对迭代器对象执行next,就能逐个访问集合的成员
  5. iterator.next()
  6. iterator.next()
  7. iterator.next()

4. 行为型 - 图3
for...of...做的事情,基本等价于下面这通操作:

  1. // 通过调用iterator,拿到迭代器对象
  2. const iterator = arr[Symbol.iterator]()
  3. // 初始化一个迭代结果
  4. let now = { done: false }
  5. // 循环往外迭代成员
  6. while(!now.done) {
  7. now = iterator.next()
  8. if(!now.done) {
  9. console.log(`现在遍历到了${now.value}`)
  10. }
  11. }

可以看出,for...of...其实就是iterator循环调用换了种写法。在ES6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开心地用for...of...遍历各种各种的集合,全靠迭代器模式在背后给力。

生成器的使用和实现

  1. // 编写一个迭代器生成函数
  2. function *iteratorGenerator() {
  3. yield '1号选手'
  4. yield '2号选手'
  5. yield '3号选手'
  6. }
  7. const iterator = iteratorGenerator()
  8. iterator.next()
  9. iterator.next()
  10. iterator.next()

4. 行为型 - 图4

  1. // 定义生成器函数,入参是任意集合
  2. function iteratorGenerator(list) {
  3. // idx记录当前访问的索引
  4. var idx = 0
  5. // len记录传入集合的长度
  6. var len = list.length
  7. return {
  8. // 自定义next方法
  9. next: function() {
  10. // 如果索引还没有超出集合长度,done为false
  11. var done = idx >= len
  12. // 如果done为false,则可以继续取值
  13. var value = !done ? list[idx++] : undefined
  14. // 将当前值与遍历是否完毕(done)返回
  15. return {
  16. done: done,
  17. value: value
  18. }
  19. }
  20. }
  21. }
  22. var iterator = iteratorGenerator(['1号选手', '2号选手', '3号选手'])
  23. iterator.next()
  24. iterator.next()
  25. iterator.next()

迭代器模式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模式,简单到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认为它是一种设计模式。目前 的绝大部分语言都内置了迭代器

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

状态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当控制一个对象状态的条件表达式过于复杂时的情况。把状态的判断逻辑转移到表示不同状态的一系列类中,可以把复杂的判断逻辑简化。

https://juejin.cn/post/6963552093777068046
https://www.imyangyong.com/javascript-design-pattern/%E7%8A%B6%E6%80%81%E6%A8%A1%E5%BC%8F.html

https://medium.com/codememo/javascript-%E7%94%A8%E7%8B%80%E6%85%8B%E6%A8%A1%E5%BC%8F%E5%8F%96%E4%BB%A3-if-else-3cb2bc82c154

  1. const lightState = {
  2. 'offLight': {
  3. handleStateChange:function() {
  4. console.log('弱光')
  5. this.setState(lightState.weakLight)
  6. }
  7. },
  8. 'weakLight': {
  9. handleStateChange:function() {
  10. console.log('强光')
  11. this.setState(lightState.strongLight)
  12. }
  13. },
  14. 'strongLight': {
  15. handleStateChange:function() {
  16. console.log('关灯')
  17. this.setState(lightState.offLight)
  18. }
  19. }
  20. }
  21. class Light {
  22. constructor () {
  23. this.currentState = lightState.offLight // 初始化电灯状态
  24. this.button = null
  25. }
  26. init () {
  27. console.info(this,"this")
  28. const 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29. this.button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30. this.button.innerHTML = '开关'
  31. this.button.onclick = () => {
  32. this.currentState.handleStateChange.call(this) // 通过 call 完成委托
  33. }
  34. }
  35. setState (newState) {
  36. this.currentState = newState
  37. }
  38. }
  39. const light = new Light()
  40. light.init()

策略模式和状态模式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有一个上下文、一些策略或者状态类,上下文把请求委托给这些类来执行。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策略模式中的各个策略类之间是平等又平行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客户必须熟知这些策略类的作用,以便客户可以随时主动切换算法;而在状态模式中,状态和状态对应的行为是早已被封装好的,状态之间的切换也早被规定完成,“改变行为”这件事情发生在状态模式内部。对客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这些细节。

参考

JavaScript 设计模式核⼼原理与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