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合适的工具流和信息流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工具流让自己尽可能的不要效率上瘾,选择合适的信息流通过控制信息流的输入途径来尽可能的控制短视频那种几乎完全没有意义的信息流上瘾。至于因为信息流的缺失而导致的空虚感(或者叫无聊),目前个人认为可行的方式是运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或者寻找自己的热爱,转换目前这种仅依赖于手机和短视频信息流的休息方式。下面是我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仅供参考。

01. 我的工具流

I. 电脑端的工具流

  1. 待办清单
    主用:滴答清单
  2. 生活日程
    主用:Dislike
  3. All-in-one
    • 目前:
      在线:主 Flowus(发布资源、协作) 语雀:思考和文章
      离线:思源笔记(永久笔记)
    • 其他备用:
      Obsidian(永久笔记)
  4. 中长篇思考
    目前:写拉松
    备用:方寸笔迹 or 写拉松卡片 or Typora
  5. 灵感记录
    主用:方寸笔迹
    备用:flomo,inbox

备用的意义:

  1. 目前我知道有这么一个App,也知道它很好或在某些方面很好,但是我现在已经有主力了,并且主力满足了我的需求,所以只是备用,并不会将数据在多个同类型的App上储存!
  2. 防止效率上瘾的重点之一就是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而不是持续寻找猎奇感,或者说减弱猎奇感为备用,浅尝之!
  3. 防止效率上瘾并不是说不要尝试新的东西,相反,永远保持探索的激情才能不腐朽!确定自己的主力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可以去尝试,但是只是游玩娱乐,平时的数据和记录还是在主力!

    II. 手机端的工具流

    手机和电脑不同。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屏幕太小,人很容易就沉浸进去了!(不信你可以看看现在的App,为什么很多都不支持网页端了,还不是因为网页端各种插件脚本,隐私难以获取,再加上不容易沉浸……比如现在比较火的一款App——小红书,几乎可以说是不支持网页端)所以个人而言并不太想在手机上高效工作,除非是两部手机:主力机 + 备用机。前者安装各种需要的App,后者只安装自己的工具流,可能还有些可能!

  4. 待办清单
    主力:滴答清单

  5. 生活日程
    主力:Dislike
  6. 内容创作卡片
    主力:写拉松
  7. 灵感记录
    主力:方寸笔迹(注意现在没有移动端)
  8. 笔记预览
    主力:思源笔记
  9. 播客(好的播客自行寻找)
    主力:Focusprocast

在备用机安置自己的信息流的注意事项

  1. 不要安装微信!!!
  2. 不要安装微博!
  3. 不要安装过多的App
  4. 不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5. 不要安装游戏
  6. 不要安装任何具有吸引人的信息流App
  7. 不建议在手机端进行整理和All in one的操作,手机端只适合快捷输入、语音输入和预览等功能
  8. ……

    02. 我的信息流(优质)

    均衡的信息饮食,还需要多种来源:短与长、简单与复杂、琐碎与崇高、熟悉与新奇。 所以我们关注的范围不局限于产品,还包括构建产品的许多其他相关领域,如新技术、新趋势、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个人成长、效率、哲学等。我们尽量选择那些半衰期较长 的内容,以确保这些知识能跨越时间, 所以你无论何时订阅,过去的内容都会对有价值。

  • Newsletter
  • RSS
  • 高质量网站
  • 播客
  • 稍后读(单纯的稍后读,不要带有探索功能)
  • 个别优质的自媒体(不要在公众平台阅读,比如说用微信读书阅读微信公众号而不是用微信阅读微信公众号,如果没有,放弃相应的自媒体)
  • 读书
  • 与有相同热爱的人交流
  • 脱离手机和算法,拒绝低质内容

形成自己的 工具流和信息流 ,使用自己顺手的工具,摄入自己需要的信息流营养成分!
能够用RSS的很多就可以考虑不用别的App,比如上述的 滴答清单君,既有RSS,又可以通过 微信读书。但是可以RSS的就尽量不考虑大众平台,因为像微信读书这种东西还是有点臃肿,相对而言不如RSS简洁。

03. 关于休息

转换休息的方式,:将无聊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比如运动健身、内容创作、与相投的人交流之类的!思考一下,为什么休息的时间一定要用手机来休息呢?大概是资本驯化的结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还不是长期的快乐,只是一种短期的快乐,只要离开了手机就会不快乐,甚至会心里烦躁。如此相比,我们与1840年吸食鸦片的人何异?

04. 思考

虽然上面花了很大精力思考了关于工具流和信息流的问题,但是仍然各位明白:信息流和信息都只是调味品,而不是主食。不要过多的追求网络的信息,上述仅仅是为了结束无序的信息流输入而存在。如果因为上述而去大量的关注Newsletter和RSS等,那这篇文章——不如不看。我们日常还是以工具流和工作流为主,信息流很多时候只是在一个人疲惫的时候消解疲惫而已,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务实输出为主。即使是高品质信息流,吸收多了也会影响生活。我们需要的是信息作为消耗品来均衡我们的生活,释放因为严肃的输入和输出导致的压力,但是绝不是要所谓的高质量输入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的信息流是越来越少的,而不是越来越多。如果真的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信息流大概也只需要会是浅尝而已,所以这篇文章实际上只是在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之前可能有一点借鉴的作用。如果你有热爱,那么不必借鉴(“热爱”信息流和推荐算法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