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数据原型

通过模块化的思路,仅仅是将产品生硬地切分开了。在产品“外壳”下的是千丝万缕的数据连接,也就是模块与模块之间要进行数据交换。

当把产品进行了模块化拆分之后,拆分出的功能模块就是产品的“逻辑”,而产品功能中的数据就是“特性”。拆分之后的模块和数据之间的关系从上图的样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image.png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对产品进行业务化梳理,对业务进行模块化拆分出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就是产品的“逻辑”,而功能中的数据就是“特性”。

  1. 业务:比较固定的流程。
  2. 逻辑:相对固定的功能逻辑。
  3. 抽取数据特性:动态,较为经常变更的数据属性。

作者把产品的数据“特性”叫做“数据原型”。原型和流程图分别表现了交互特性和流程特性,而“数据原型”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呈现产品。

“互斥”和“穷尽”的原则不仅仅是限制条件,还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帮助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查漏补缺,避免出现某些环节没有考虑到的情况,以防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排列组合可以很好帮助我们解决模块化的“互斥”和“穷尽”的原则。从数据原型角度能更好的实现“互斥”和“穷尽”原则。

二、数据原型驱动产品设计

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以数据原型角度可以更好的驱动设计。

1、优化体验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用户使用我们搭建的电商平台时,用户的个人信息、喜好、订单记录、支付记录、优惠券领用等,甚至包括用户访问页面的记录、用户在页面上看到的内容、与页面之间的交互行为等,这些信息就构成了核心数据。基于这份核心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应该优先展示给用户哪些商品、应该给用户怎样的优惠力度、应该默认选中哪种支付方式、应该通过哪种渠道提示用户订单的最新状态等。

2、交互设计

梳理状态:以数据实例为基础,分析状态。

3、页面排版

数据原型信息进行页面的模块排版。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一个页面企业详情和企业首页配置,企业配置包含企业名称配置、企业LOGO配置以及企业首页页脚配置。从数据实例角度,企业名称配置、企业LOGO配置应该和企业信息在一个展示模块,企业首页页脚配置展示在另外的模块;而不应该以功能为角度,将企业配置包含企业名称配置、企业LOGO配置以及企业首页页脚配置放在一个模块。

4、运营目标设计

比如做一款电商产品,希望用户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选品和支付。可依据这个产品的逻辑进行交互方式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同时,也会制定一些运营目标:交易额达到100万元,同时让实际进行了交易的用户数量达到5000人以上。那么,这个目标的100万元和5000人,就是一种从产品逻辑上产生的运营特性。

在有了整体的运营目标之后,根据产品的逻辑对这个目标进行细化,形成更加细粒度的运营特性。比如,根据100万元和5000人这两个数据,可以找到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思路:实际消费的用户,平均每人的消费额应当不少于200元;当用户平均消费金额超过200元时,交易额目标达成的压力就变小,随之拉动用户交易转化的压力也会变小,也就是说,对于新产生的交易用户,允许人均交易额小于200元。

由此,还可以进一步地细化:为了得到5000人的交易用户,那么在已知的用户群中,哪些用户更容易对这个目标产生“贡献”呢?可以由此制作用户画像,形成用户分群,从而划分出不同的目标用户群;根据过往的从浏览用户到交易用户的转化情况看,核心的流程界面浏览量、核心功能按钮的点击量应当分别达到多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再比如,对于交易额100万元的目标,可以做同样的拆解:哪些商品最容易产生交易?根据这些商品的单价,就能计算出售商品的件数应该达到多少。再根据历史的交易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选择和组合,这样既能满足运营目标,还可以兼顾一些其他外部条件,比如某个供应商希望自己的销售额达到20万元等。
image.png

除了优化体验、交互设计、页面排版、运营目标设计,还可以有驱动设计方案等方面。

三、抽取数据特性过程

1、业务抽象

业务抽象的过程就是通过抓取业务的核心逻辑,形成相对通用的业务逻辑。这里可以借鉴两种比较常用的思维方式:过程的抽象和角色的抽象。

过程的抽象
过程的抽象,重点在于梳理出业务执行过程包含的几个步骤。比如,开展电商业务,那么用户进行在线购物通常的核心流程大致可以拆分为选品、支付、配送等几个大环节。如果扩大考虑范围,还要包含设计、制造等。

角色的抽象
角色的抽象则完全不同。首先要考虑有哪些角色参与,每个角色关心的信息和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之后,整个业务就由这些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产生。

业务的基本逻辑是很少改变的。如果对某一类业务的基本逻辑做出改变,并且改变得确有成效,那么这将是行业颠覆级别的大新闻。

2、梳理现实情况的特性

现实情况可没有那么简单,会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想要左右业务的执行方式。因此,有了抽象的概念之后,需要通过一些附加的特性将这些概念具体化。不管是前面说到的流程抽象或者角色抽象,在具体业务中都对应具体的特性。

到了具体特性的层面,有这样一条特性:某张优惠券,只能由通过了实名认证的用户领取,当单笔消费超过100元时才能使用,在原订单金额的基础上,优惠20元;并且必须在支付的环节之前就选定是否要使用这张优惠券,否则不能享受优惠。

但是,这些特性的特点就是,它们是“临时性”的,或者说,它们有可能改变。比如,针对上面这个具体的优惠券的例子,由于种种原因,流程抽象之下的特性可能进行以下这几种修改:

  1. ·可以领取的人群变成了由运营人员圈定的人群才能领取;
  2. ·使用特性变成了单笔订单满500元,可以优惠50元;
  3. ·扣减方式变成了在用户确认收到商品之前,都可以选择优惠券并享受优惠。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业务的基本逻辑是不常改变的,可能经常改变的是实际的业务特性。因此,通过前两个步骤,我们已经将变化的范围基本圈定在了业务特性的范围内。自动化的数据驱动,就是要通过改变这些具体的特性来实现改动最小化和可控。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