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3的凛冬里回望过去的这一年,让我感到有一种时空错乱的矛盾感:感觉已经消逝很久的事情竟然才在今年的上半年刚刚发生,感觉近在眼前的回忆确原来已经是2022的旧事了。自高一以来便养成了每年12月29日蹲《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的习惯,而今年确是第一次,给自己写一份年报来总结这一年。
    如果要拿一个词儿来定义2023年,那一定会是充实。进入青柚工作室的这些日子,让时间慢了下来,让每一天都更笃定,更有目标。那如果再拿一个词汇来定义青柚工作室,我一定会用“温暖”。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做什么都不自信,在热心的各位学长的帮助,指引下,逐渐接手南邮小程序这个我接触过的最伟大的项目。
    青柚见证了我的成长:从在刚进来的时候,读学长的代码,默默感叹“WC写的真NB”,再到第一次commit,在南邮小程序上留下了我今生今世存在的证据,第一次真正让自己写的代码服务南邮的每一位同学们,离不开主席,MAX,先明哥哥,大佬鼠等学长的耐心指导,解释,鼓励。这让我更积极地投入到了社团工作中,来作为对此的感激之情。
    总结一下今年做了什么工作:主要是消息盒子提示设置页面,以及这个周末刚写,已经接近竣工的校园新闻模块。
    53E7B6E3CC5EBA42640335BCCE1434DD.jpgE9F243F1C07997695710ED833BFA362C.jpg7611215DFEDDF9B3EE19F7134DA0F592.jpg
    “鸟巢的每一个焊接处,都镌刻着焊工的名字,因为希望记录下他们对这件历史工程做出的贡献。程序员的工作,天生就会被源码控制的工具记录下来”这一笔一划的记录在了我的gitlab的打卡表格上,这让我在年底的回顾时心里感到无比激动。当然这些比起各位学长的图显得很稀疏,尤其看过鼠哥某一天97次贡献的神迹,这也将成为我的一个永远追赶的目标。
    image.png

    再说回个人成长,2023见证了个人技术栈的不断拓宽加深,翻看扣扣空间惊讶的知道去年这个时候的我还在为实现某个CSS效果感到欣喜。我认为学习技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的原来如此,到后来的不过如此,再到最后的并非如此,这需要数不清的日夜沉淀。
    进入青柚之后,慢慢转换成了React生态的技术栈,学了React Redux Taro Ts Nextjs 和一点点的Node,接触了更多的库,更多的原理,更多的技巧。在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不足,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实现业务功能,听着学长的指导去补充技术栈,而缺少从0到1的,整个项目的搭建的过程,比如选择什么语言,框架,库,整个项目架构,这都是我欠缺思考的地方;此外还有比较欠缺对项目上线的实践,这些都是2024需要慢慢接触,补充的地方。另外回想起之前某个时间给自己立flag,要学服务端知识,学three.js,学桌面端,多刷力扣的那个自己,也只能接着把这个flag插在2024了(
    2023年也认识了更多的学弟学妹,看着他们对前端的热情,好像就看到了2022的自己,所以我也不遗余力的备课,力求给他们带来更省力的学习路径,更准确的知识;
    最后,用一段去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来结束我的年度总结:

    “多年之后,当你回望这一年,当你回忆那三年,当你回想这一切,你会如何定义这一场辞旧迎新?当你在未来的某个黎明或午后,当你与至爱亲朋诉说起那些曾经跨越瘟疫与巨变的勇气,我们就会知道,你的相信从未改变,一如从大地遥望的那些光年之外的繁星,光芒温暖,坚韧永恒。在这个特别的岁末年初,让我们告别昨天,以今天和明天之名,祝你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