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TCP的11种状态

1、三次握手

置位概念:根据TCP的包头字段,存在3个重要的标识ACK、SYN、FIN

  • ACK:表示验证字段
  • SYN:位数置1,表示建立TCP连接
  • FIN:位数置1,表示断开TCP连接

image.png

三次握手过程说明:1、由客户端发送建立TCP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报文中包含seq序列号,是由发送端随机生成的,并且将报文中的SYN字段置为1,表示需要建立TCP连接。(SYN=1,seq=x,x为随机生成数值)
2、由服务端回复客户端发送的TCP连接请求报文,其中包含seq序列号,是由回复端随机生成的,并且将SYN置为1,而且会产生ACK字段,ACK字段数值是在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序列号seq的基础上加1进行回复,以便客户端收到信息时,知晓自己的TCP建立请求已得到验证。(SYN=1,ACK=x+1,seq=y,y为随机生成数值)这里的ack加1可以理解为是确认和谁建立连接。
3、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送的TCP建立验证请求后,会使自己的序列号加1表示,并且再次回复ACK验证请求,在服务端发过来的seq上加1进行回复。(SYN=1,ACK=y+1,seq=x+1)

整个过程中对应的TCP状态如下:

  • CLOSED:初始状态,表示TCP连接是”关闭着的”或”未打开的”
  • LISTEN:表示服务器端的某个SOCKET处于监听状态,可以接受客户端的连接
  • SYN_RCVD:表示服务器接收到了来自客户端请求连接的SYN报文。这个状态是在服务端的,但是它是一个中间状态,很短暂,平常我们用netstat或ss的时候,不太容易看到这种状态,但是遇到SYN flood之类的SYN攻击时,会出现大量的这种状态,即收不到三次握手最后一个客户端发来的ACK,所以一直是这个状态,不会转换到ESTABLISHED
  • SYN_SENT:这个状态与SYN_RCVD状态相呼应,,它是TCP连接客户端的状态,当客户端SOCKET执行connect()进行连接时,它首先发送SYN报文,然后随机进入到SYN_SENT状态,并等待服务端的SYN和ACK,该状态表示客户端的SYN已发送
  • ESTABLISHED:表示TCP连接已经成功建立,开始传输数据

以上就是三次握手的五种TCP状态,单从客户端服务端角度来区分的话,CLOSED和ESTABLISHED会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出现,而LISTEN和SYN_RCVD通常是出现在服务端,SYN_SENT出现在客户端 :::warning 但通常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并不是绝对的,比如Nginx的服务器中,Nginx通常作为web代理服务器,它既是服务端,也是客户端,所以在查询统计TCP状态的时候,最好通过匹配端口来区分是客户端的还是服务端的,来更精确的定位问题 :::

2、四次挥手

image.png

四次挥手过程说明:1、客户端发送断开TCP连接请求的报文,其中报文中包含seq序列号,是由发送端随机生成的,并且还将报文中的FIN字段置为1,表示需要断开TCP连接。(FIN=1,seq=x,x由客户端随机生成) 2、服务端会回复客户端发送的TCP断开请求报文,其包含seq序列号,是由回复端随机生成的,而且会产生ACK字段,ACK字段数值是在客户端发过来的seq序列号基础上加1进行回复,以便客户端收到信息时,知晓自己的TCP断开请求已经得到验证。(FIN=1,ACK=x+1,seq=y,y由服务端随机生成)
3、服务端在回复完客户端的TCP断开请求后,不会马上进行TCP连接的断开,服务端会先确保断开前,所有传输到A的数据是否已经传输完毕,一旦确认传输数据完毕,就会将回复报文的FIN字段置1,并且产生随机seq序列号。(FIN=1,ACK=x+1,seq=z,z由服务端随机生成)
4、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TCP断开请求后,会回复服务端的断开请求,包含随机生成的seq字段和ACK字段,ACK字段会在服务端的TCP断开请求的seq基础上加1,从而完成服务端请求的验证回复。(FIN=1,ACK=z+1,seq=h,h为客户端随机生成)
至此TCP断开的4次挥手过程完毕

整个过程中对应的TCP状态如下:

  • FIN_WAIT_1:这个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能看到,当客户端想要主动关闭连接时,它会向服务端发送FIN报文,此时TCP状态就进入到FIN_WAIT_1的状态,而当服务端回复ACK,确认关闭后,则客户端进入到FIN_WAIT_2的状态,也就是只有在没有收到服务端ACK的情况下,FIN_WAIT_1状态才能看到,然后长时间收不到ACK,通常会在默认超时时间60s(由内核参数tcp_fin_timeout控制)后,直接进入CLOSED状态
  • FIN_WAIT_2:这个状态相比较常见,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状态,FIN_WAIT_1在接收到服务端ACK之后就进入到FIN_WAIT_2的状态,然后等待服务端发送FIN,所以在收到对端FIN之前,TCP都会处于FIN_WAIT_2的状态,也就是,在主动断开的一端发现大量的FIN_WAIT_2状态时,需要注意,可能时网络不稳定或程序中忘记调用连接关闭,FIN_WAIT_2也有超时时间,也是由内核参数tcp_fin_timeout控制,当FIN_WAIT_2状态超时后,连接直接销毁
  • CLOSE_WAIT:表示正在等待关闭,该状态只在被动端出现,即当主动断开的一端调用close()后发送FIN报文给被动端,被动段必然会回应一个ACK(这是由TCP协议层决定的),这个时候,TCP连接状态就进入到CLOSE_WAIT
  • LAST_ACK:当被动关闭的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的时候,就处于LAST_ACK的状态,当收到对方的ACK之后,就进入到CLOSED状态了
  • TIME_WAIT:该状态是最常见的状态,主动方在收到对方FIN后,就由FIN_WAIT_2状态进入到TIME_WAIT状态
  • CLOSING:这个状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状态,也比较少见,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但是当双方同时都作为主动的一方,调用close()关闭连接的时候,两边都进入FIN_WAIT_1的状态,此时期望收到的是ACK包,进入FIN_WAIT_2的状态,但是却先收到了对方的FIN包,这个时候,就会进入到CLOSING的状态,然后给对方一个ACK,接收到ACK后直接进入到CLOSED状态

    3、11种状态

    image.png

    1、一开始,建立连接之前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状态都为CLOSED;
    2、服务器创建socket后开始监听,变为LISTEN状态;
    3、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向服务器发送SYN报文,客户端的状态变味SYN_SENT;
    4、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报文后向客户端发送ACK和SYN报文,此时服务器的状态变为SYN_RCVD;
    5、然后,客户端收到ACK、SYN,就向服务器发送ACK,客户端状态变为ESTABLISHED;
    6、服务器端收到客户端的ACK后变为ESTABLISHED。此时3次握手完成,连接建立!

image.png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断开连接会比建立连接麻烦一点点。
1、客户端先向服务器发送FIN报文,请求断开连接,其状态变为FIN_WAIT1;
2、服务器收到FIN后向客户端发送ACK,服务器的状态围边CLOSE_WAIT;
3、客户端收到ACK后就进入FIN_WAIT2状态,此时连接已经断开了一半了。如果服务器还有数据要发送给客户端,就会继续发送;
4、直到发完数据,就会发送FIN报文,此时服务器进入LAST_ACK状态;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FIN后,马上发送ACK给服务器,此时客户端进入TIME_WAIT状态;
6、再过了2MSL长的时间后进入CLOSED状态。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ACK就进入CLOSED状态。
至此,还有一个状态没有出来:CLOSING状态。
CLOSING状态表示:
客户端发送了FIN,但是没有收到服务器的ACK,却收到了服务器的FIN,这种情况发生在服务器发送的ACK丢包的时候,因为网络传输有时会有意外。

  1. LISTEN:等待从任何远端TCP 和端口的连接请求。
  2. SYN_SENT:发送完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一个匹配的连接请求。
  3. SYN_RECEIVED:发送连接请求并且接收到匹配的连接请求以后等待连接请求确认。
  4. ESTABLISHED:表示一个打开的连接,接收到的数据可以被投递给用户。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的正常状态。
  5. FIN_WAIT_1:等待远端TCP 的连接终止请求,或者等待之前发送的连接终止请求的确认。
  6. FIN_WAIT_2:等待远端TCP 的连接终止请求。
  7. CLOSE_WAIT:等待本地用户的连接终止请求。
  8. CLOSING:等待远端TCP 的连接终止请求确认。
  9. LAST_ACK:等待先前发送给远端TCP 的连接终止请求的确认(包括它字节的连接终止请求的确认)
  10. TIME_WAIT:等待足够的时间过去以确保远端TCP 接收到它的连接终止请求的确认。
  11. TIME_WAIT 两个存在的理由:
  12. 1.可靠的实现tcp全双工连接的终止;
  13. 2.允许老的重复分节在网络中消逝。
  14. CLOSED:不在连接状态(这是为方便描述假想的状态,实际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