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1. 课题分离

首富的这种处事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可由一个重要概念来解释,叫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原意指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绑架索要赎金,是绑匪的课题,而因绑架遭受损失,是首富的课题。

2. 三种“对错观”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1. 法学家的对错观
  2.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 商人的对错观

image.png

3. 怎么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

看谁因此损失大。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二、人性、道德和法律

1. 感恩是道德

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

2. 三者的关系

  1. 人性,来自“自私”的基因
  2. 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
  3.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三、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1. 三层智慧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
image.png

2. 怎么博弈?

一要靠心态,二要靠策略。
什么心态?共赢和感激。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价值交换只有一个原则——共赢,即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价值。

3. 重复对方的动作

那策略呢?我认为要“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博弈论计算机模拟实验中,重复对方上一次的动作,最终得分最高——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4. 工作的目标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你的目标。有些钱,是专门来诱惑我们放弃长远目标的。

5. 长期主义

对此,你可能会想:一个创业者,有生意做就不错了,怎么还挑活儿呢?因为管理咨询不是我的目标,这不是我应该赚的钱。
做这个选择是艰难的,但我知道,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要有定力。
定力,可以换成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

5.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人生的悲剧,往往来自看着前方,又想着后方,最后无路可走。

四、公理体系 VS 逻辑推演

1. 价值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

马歇尔提出,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不管钻石是捡来的,还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需求是会变的。比如,当你饿的时候,吃的第一个馒头的价值比第二个的大,第二个馒头的价值又比第三个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