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面向对象基础
1.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指的是把 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 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 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

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思想层面的转变:
面向过程关注的是执行的过程,面向对象关注的是具备功能的对象。
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是程序员思想上 从执行者到指挥者的转变。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封装性:所有的内容对外部不可见
继承性:将其他的功能继承下来继续发展
多态性:方法的重载本身就是一个多态性的体现

2.构造方法:用于对象初始化,在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
如果一个类中没有明确的编写构造方法, 则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中没有任何的代 码!

3.方法的重载: 方法名称相同, 参数类型或参数长度不同, 可以完成方法的重载 ! 方法的重载与返回值无关! 方法的重载 ,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需求下, 通过传递不同的参数调用方法来完成具体的功能。

4.匿名对象: 没有对象名称的对象 就是匿名对象。 匿名对象只能使用一次,因为没有任何的对象引用,所以将称为垃圾,等待被G·C回收。 只使用一次的对象可以通过匿名对象的方式完成,这一点在以后的开发中将经常使用到

3-3面向对象进阶:

1.封装:

封装的特点
  • 对成员变量实行更准确的控制。
  • 封装可以隐藏内部程序实现的细节。
  • 良好的封装能够减少代码之间的耦合度。
  • 外部成员无法修改已封装好的程序代码。
  • 方便数据检查,有利于保护对象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也提高程序的安全性。
  • 便于修改,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2.this: · 调用类中的属性
· 调用类中的方法或构造方法
· 表示当前对象

3.static: 1. 静态成员 在类加载时加载并初始化。
2. 无论一个类存在多少个对象 , 静态的属性, 永远在内存中只有一份( 可以理解为所有对象公用 )
3. 在访问时: 静态不能访问非静态 , 非静态可以访问静态 !

4.代码块:
1.普通代码块
2.构造代码块
3.静态代码块
4.同步代码块

构造方法 与 构造代码块 以及 静态代码块的执行顺序: 静态代码块 —> 构造代码块 —> 构造方法

5.包:
包的定义: 通常由多个单词组成, 所有单词的字母小写, 单词与单词之间使用.隔开 ,一般命名为“com.公司名.项目 名.模块名….”。

6.权限修饰符:
image.png
3-4面向对象高级

1.继承:只有单继承和多重继承,没有多继承(即一个孩子没有多个父亲)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当然,如果在父类中拥有私有属性(private修饰),则子类是不能被继承的。

常见问题:
1、 抽象类能否使用final声明?
不能,因为final属修饰的类是不能有子类的 , 而抽象类必须有子类才有意义,所以不能。
2、 抽象类能否有构造方法?
能有构造方法,而且子类对象实例化的时候的流程与普通类的继承是一样的,都是要先调用父类中的构造方法(默 认是无参的),之后再调用子类自己的构造方法。

抽象类和普通类的区别:
1、抽象类必须用public或protected修饰(如果为private修饰,那么子类则无法继承,也就无法实现其抽象方法)。 默认缺省为 public
2、抽象类不可以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 但是在子类创建对象时, 抽象父类也会被JVM实例化。
3、如果一个子类继承抽象类,那么必须实现其所有的抽象方法。如果有未实现的抽象方法,那么子类也必须定义为 abstract。

2.接口:

如果一个类中的全部方法都是抽象方法,全部属性都是全局常量,那么此时就可以将这个类定义成一个接口。 定义格式: interface 接口名称{
全局常量 ;
抽象方法 ;
}

因为接口本身都是由全局常量和抽象方法组成 , 所以接口中的成员定义可以简写:
1、全局常量编写时, 可以省略public static final 关键字,例如: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INFO = “内容” ;
简写后:
String INFO = “内容” ;
2、抽象方法编写时, 可以省略 public abstract 关键字, 例如: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 ;
简写后:
void print() ;

接口的实现 implements
接口的继承 接口因为都是抽象部分, 不存在具体的实现, 所以允许多继承,

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
1、抽象类要被子类继承,接口要被类实现。
2、接口只能声明抽象方法,抽象类中可以声明抽象方法,也可以写非抽象方法。
3、接口里定义的变量只能是公共的静态的常量,抽象类中的变量是普通变量。
4、抽象类使用继承来使用, 无法多继承。 接口使用实现来使用, 可以多实现
5、抽象类中可以包含static方法 ,但是接口中不允许(静态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因此接口中不能声明静态方法) 6、接口不能有构造方法,但是抽象类可以有

3.多态:

  1. 对象的多态性,从概念上非常好理解,在类中有子类和父类之分,子类就是父类的一种形态 ,对象多态性就从此而来。 <br />ps: 方法的重载 重写 也是多态的一种, 不过是方法的多态(相同方法名的多种形态)。<br /> 重载: 一个类中方法的多态性体现 <br /> 重写: 子父类中方法的多态性体现。

instanceof:
判断某个对象是否是指定类的实例,则可以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

格式: 实例化对象 instanceof 类 //此操作返回boolean类型的数据

  1. Object类

    Object类是所有类的父类(基类),如果一个类没有明确的继承某一个具体的类,则将默认继承Object类。

    使用Object可以接收任意的引用数据类型


equals和==

==:判断左右两端数据是否一致、即两个对象在内存中的首地址

equals:比较字符串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相同

5.内部类

广泛意义上的内部类一般来说包括这四种:
1、成员内部类
2、局部内部类
3、匿名内部类
4、静态内部类

6.包装类:、

image.png

7.可变参数:
image.png

8.递归: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