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tic变量的初始化和赋值的区别:

初始化只有一次,但可以多次赋值。只有第一次调用才进行了初始化,第二次初始化直接跳过。

2. static的引入:

我们知道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当程序执行到它的定义处时,编译器为它在栈上分配空间,函数在栈上分配的空间在此函数执行结束时会释放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如果想将函数中此变量的值保存至下一次调用时,如何实现?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定义为全局的变量,但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有许多缺点,最明显的缺点是破坏了此变量的访问范围(使得在此函数中定义的变量,不仅仅只受此函数控制)。static关键字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在C++中,需要一个数据对象为整个类而非某个对象服务,同时又力求不破坏类的封装性,即要求此成员隐藏在类的内部,对外不可见时,可将其定义为静态数据。

3. 静态数据的存储:

全局(静态)存储区:分为DATA段和BSS段。DATA段(全局初始化区)存放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BSS段(全局未初始化区)存放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程序运行结束时自动释放。其中BBS段在程序执行之前会被系统自动清0,所以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程序执行之前已经为0。存储在静态数据区的变量会在程序刚开始运行时就完成初始化,也是唯一的一次初始化。
在C++中static的内部实现机制: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程序一开始运行时就必须存在。因为函数在程序运行中被调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不能在任何函数内分配空间和初始化。
这样,它的空间分配有三个可能的地方,一是作为类的外部接口的头文件,那里有类声明;二是类定义的内部实现,那里有类的成员函数定义;三是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前的全局数据声明和定义处。
静态数据成员要实际地分配空间,故不能在类的声明中定义(只能声明数据成员)。类声明只声明一个类的“尺寸和规格”,并不进行实际的内存分配,所以在类声明中写成定义是错误的。它也不能在头文件中类声明的外部定义,因为那会造成在多个使用该类的源文件中,对其重复定义。
static被引入以告知编译器,将变量存储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而非栈上空间,静态数据成员按定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初始化,注意静态成员嵌套时,要保证所嵌套的成员已经初始化了。消除时的顺序是初始化的反顺序。
优势: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它是所有对象所公有的,因此,对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存储一处,供所有对象共用。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但它的值是可以更新的。只要对静态数据成员的值更新一次,保证所有对象存取更新后的相同的值,这样可以提高时间效率。
两种用法:1、限定作用域。2、保持变量内容持久化(控制变量的存储方式)。
C语言中static的用法:
1、全局静态变量可以在文件内,被文件内所用函数调用(文件外不行)。属于本地全局变量。
用法: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全局变量就定义成一个全局静态变量。 static int temp;
内存中的位置:静态存储区,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一直存在。
初始化:未经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会被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对象的值是任意的,除非他被显式初始化);
作用域:全局静态变量在声明他的文件之外是不可见的,准确地说是从定义之处开始,到文件结尾。
2、局部静态变量:在这一函数调用过程中维持其值不变。
在局部变量之前加上关键字static,局部变量就成为一个局部静态变量。
内存中的位置:静态存储区
初始化:未经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会被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对象的值是任意的,除非他被显式初始化);
作用域:作用域仍为局部作用域,当定义它的函数或者语句块结束的时候,作用域结束。但是当局部静态变量离开作用域后,并没有销毁而是仍然驻留在内存当中,只不过我们不能再对它进行访问,直到该函数再次被调用,并且值不变;
3、静态函数:
在函数返回类型前加关键字static,函数就定义成静态函数。函数的定义和生命在默认情况下都是extern的,但静态函数只是在声明他的文件当中被调用,不能被其他文件所用;(注:extern外部声明也不可以。)
C++中static的用法:
1、类的静态成员必须初始化,属于该类所有的成员共有,而非某个对象服务。

  1. class A {
  2. private:
  3. static int val;
  4. };
  5. int A::val = 0; //必须初始化,不需要加static,必须在实现中进行,不能在头文件。
  1. note: 静态数据成员是静态存储的,它是静态生存期,必须初始化。<br />初始化时使用作用域运算符来标明他所属类,其属于该类的所有成员共有,只有一个拷贝;<br /> 2、**类的静态成员函数:不能访问类的私有成员,只能访问类的静态成员。不需要类的实例即可调用**
 class A {
     private:
     static int func(int x);
 };

实现的时候也不需要static的修饰,因为static是声明性关键字;类的静态函数是该类的范畴内的全局函数,不能访问类的私有成员,只能访问类的静态成员,不需要类的实例即可调用;实际上,他就是增加了类的访问权限的全局函数
void A::func(int);
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继承和覆盖,但无法是虚函数
在类内部不能调用静态成员函数:因为这个函数是类公用的,他没有this指针
3、只在cpp内有效的全局静态变量
在cpp文件的全局范围内声明:
static int val = 0;
这个变量的含义是该cpp内有效,但是其他的cpp文件不能访问这个变量;如果有两个cpp文件声明了同名的全局静态变量,那么他们实际上是独立的两个变量
4、只在cpp内有效的全局静态函数
函数的实现使用static修饰,那么这个函数只可在本cpp内使用,不会同其他cpp中的同名函数引起冲突;
warning:不要在头文件中声明static的全局函数,不要在cpp内声明非static的全局函数,如果你要在多个cpp中复用该函数,就把它的声明提到头文件里去,否则cpp内部声明需加上static修饰;
总结:
C++ 中static关键字最基本的用法是:
1、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属于类变量,可以通过类名.变量名直接引用,而不需要new出一个类来
2、被static修饰的方法属于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名.方法名直接引用,而不需要new出一个类来
被static修饰的变量、被static修饰的方法统一属于类的静态资源,是类实例之间共享的,换言之,一处变、处处变。
在C++中,静态成员是属于整个类的而不是某个对象,静态成员变量只存储一份供所有对象共用。所以在所有对象中都可以共享它。使用静态成员变量实现多个对象之间的数据共享不会破坏隐藏的原则,保证了安全性还可以节省内存。
静态成员的定义或声明要加个关键static。静态成员可以通过双冒号来使用即<类名>::<静态成员名>。
static 引申的问题:
1.类中static变量是可以不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的,可以在类外面单独初始化。
2.static变量初始化执行,是在main入口函数之前就完成的操作。
3.全局静态对象的析构函数会在main函数之后执行;
静态的使用注意事项:
1.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包括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非静态方法可以访问静态也可以访问非静态
2.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定义this,super关键字
因为 一个类中,一个static变量只会有一个内存空间,虽然有多个类实例,但这些类实例中的这个static变量会共享同一个内存空间。静态方法在优先于对象存在,所以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出现this,super关键字。
3.主函数是静态的。
程序运行的时候,静态成员已经加载在内存里面了,但是包含静态成员的对象共享这些静态成员
比方说,A有一个静态成员public static int i;那么程序运行的时候,这个i就加载进内存了,A的所有对象的i变量都指向这个静态空间的i,也就是说创建对象之前,它就占空间了
1:只有类的成员函数才能说明为虚函数;
2:静态成员函数不能是虚函数;
3:内联函数不能为虚函数;
4:构造函数不能是虚函数;
5:析构函数可以是虚函数,而且通常声明为虚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