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是一种传播活动,新的传播环境必将导致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新的变化。
新的传播方式的改变,也让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被受众接受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新的接受方式

人的视觉接受是指“看到”什么。“看”并非单纯的将视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的过程,“看”本身就能对客观对象进行某种把握,即对对象进行加工处理。 由于新的媒介技术,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控制权,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认知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主动参与

信息接受者不再是被动的接纳,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吸收的主体。要把受众置于视觉传达的主体位置,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切身体验的感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从而消除了因强制性信息传达所引起的受众抵触情绪。 现代的媒体消费者是一群游牧民;始终担心自己会错过根本的、核心的东西,因此他们不断张望、寻找新的地带。在这种担心的驱动下,在兴趣的指引下,他们感知自我的欲望得到满足。 受众主动积极并且具有选择性的接收方式,大大提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效率和媒介传播的效果。
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即时交互性,也促使受众不再是传统媒体方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发布中,由一种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一种积极的参与。

  • 互动增加

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是网络传播的一大优势,互动的双方都是信息的发送者,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

受众不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他们不仅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拦截被动的信息,他们随意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拒绝不需要的信息,这样的互动性接受方式使受众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平等参与者。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不仅是发布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创造一个环境。
在现代的网络与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在使用网站、软件、消费产品和各种服务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同他们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消费者或者使用者与企业或者信息发布者等都在不断的转换角色和转变角度。 互动的设计改变了以往采用陈述方式的设计构思方式,把设计变得简单、非正式,互动的过程吸引着观众,并与之建立关系,引导受众去完成作品的互动环节,从而使沟通与传达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 多维度的接受

人们可以采取看、听、视等多种方式接受信息。

新的传达效果

  • 传达效果呈现多样化

传统媒体通常是图片和文字结合共同传播信息,这种单一的传达效果的接受效率较低;而现在在互联网上,信息传达还可以和声音、视频结合,呈现出多种传达效果并存,其接受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扩展了信息传达效果的深度。
技术条件的成熟,使得多媒体的传达形式极大的改变了传达的效果。
多媒体可以调动全身多种器官的共鸣作用,对现实的再现和对描述对象的刻画,更加全面和立体,更加丰富和重复。更加帮助人们有效且迅速的沟通、达到满意的传达效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寻找和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通过有效的设计,提供可控制的、变化的,同时也能满足审美需求的视觉传达效果。

  • 传达效果具有针对性 视觉传达通过有针对性的传达效果,感染人们的情绪、打动人心,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信息传播的实质是得到信息的反馈,如果受众对信息没有预期的反馈,就是无效信息。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从众的传达效果是不够的,因为,它的效果不仅包括受众接受信息的能力,还包含了受众接受信息之后的行为。 心理信息接受规律:是指双方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时,有效信息量的接受与理解情况,即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静态与动态的传达效果的结合使信息传播将动静相宜,吸引无数受众的眼睛。静态效果所传播的形象更多的追求造型的凝练,力图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画面;动态效果则更为逼真的呈现了真实场景,带给人们的是生动性、真实性以及强烈的现场冲击力。 动态传达可以在静态传达效果中成为特异部分而引人注目:可以在特定效果中作为相互对比或相互协调的因素,形成某种动静结合的关系,使设计作品效果更生动、更加丰富多彩。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 - 图1